《八上第三章 第二节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理 八 年级 上 册第 三 单元第 二 课:《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
课标要求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这一节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的关系非常密切,引导学生密切联系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能引发动力。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分析归纳能力,加上其对学习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热情高,思维活跃,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分组合作,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本教学内容属于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水资源的分布,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教材首先通过图文资料阐述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的多少与经济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在地区上产生了差异,使得有些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接着自然地引入了第二个主要内容—合理配置水资源,并以南水北调为例,说明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最后是水资源保护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阅读相关地图和联系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归纳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2.结合实例说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4.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以及了解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地图,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3.通过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联系实际,学习对生活、生产有用的地理。2.突出人地关系,提高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重点 1.读图归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结合实例说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地理图册、课本、笔等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读图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探究讨论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读图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进行读图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规律,构建知识点。
学习新知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教师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标志?知道它的含义吗?衔接与过渡:为了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联合国把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为了加大宣传力度,我国把每年的3月22日——28日定为“中国水周”。水资源对我们人类非常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节节约与保护水资源。2.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齐读。板书:第二节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1.学生了解中国节水标志的含义,知道“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2.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知道我国节水标志的含义,导入新课。2.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水资源的分布◎合理配置水资源,两个部分教材整合 1.提问: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什么?教师指出,常言道:“天上下雨地上流”。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可见,降水影响着水资源的分布。2.课件展示:四个城市的月降水量柱状图提问: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季节分布有何特点?3.课件展示:图3-2-1 长江宜昌水文站逐月径流量变化教师:降水影响着水资源的分布,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有何特点?请同学们分析图3-2-1 长江宜昌水文站逐月径流量变化,归纳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4.课件展示:提问:这两幅图又反映了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有什么特点?板书:水资源的分布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课件展示:提问:(1)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该采取何种措施解决?(2)水库是如何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让学生阅读课本P66的“阅读”内容,找出并勾画答案。板书:合理配置水资源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兴建水库过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空间分布也不均匀,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6.课件展示:提问: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何规律?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板书: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7.课件展示:观察一: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我国划分了五个径流带,是哪五个径流带?依次找出丰水带、多水带、平水带、少水带和缺水带的颜色和年降水量。观察二:五个径流带与我国的干湿地区有何关系?观察三:图中找出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比较两者的水资源状况。课件展示:学以致用提问:“母亲水窖”项目为什么在我国西部地区实施?北海有必要建水窖吗?过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9.课件展示:让学生思考:我国南方和北方耕地与水资源的配合状况有什么不同?这对北方农业发展有哪些影响?衔接与过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不仅会导致旱涝灾害频繁,也会使得一些地区严重缺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学生回答:水资源通常是指淡水资源,主要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2.学生回顾我国降水的季节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3.学生分析图3-2-1长江宜昌水文站逐月径流量变化,归纳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4.学生对比鄱阳湖同一时期不同年份水量差异,得出水资源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根据以上分析,学生总结得出结论: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5.学生思考得出答案:兴建水库可以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水库可在洪水来时发挥蓄洪作用,而在干旱缺水时提供大量灌溉水源。6.学生回顾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从而得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7.学生观察思考得出:观察一:五个径流带分别是丰水带大于1600mm;多水带:800—1600mm;平水带:400mm—800mm;少水带:200mm—400mm;缺水带小于200mm。观察二:丰水带和多水带属于湿润区,平水带属于半湿润区,少水带属于半干旱区,缺水带属于干旱区。观察三:华北平原位于平水带,水资源较少;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多水带,水资源丰富。8.学生思考回答:我国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干旱缺水尤其严重。为了帮助西部贫困地区群众解决饮水困难,国家多方筹资修建水窖。北海水资源丰富,没必要修建水窖。9.学生思考回答:我国南方地区耕地少,水资源丰富;北方地区耕地面积较大,水资源相对较少。北方地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不匹配,水资源不足,农业灌溉用水减少,导致农作物减产,并会影响到我国粮食安全。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主要来源。让学生回顾我国降水的季节分特点,分析归纳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3.通过对比鄱阳湖同一时期不同年份水量的变化,直观反映水资源的年际变化大。4.通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特点,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兴建水库可以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5.温故而知新,通过学生回顾我国降水的空间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掌握我国五个径流带和我国干湿地区的联系。6.学以致用能够让学生用所学地理知识联系生活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7.通过“中国南、北方耕地与水资源对比图”,直观反映北方水资源与耕地的配合状况,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农业发展的影响。
小组合作探究 ◎合理配置水资源 1.展示课件:教师提问: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该采取何种措施解决?教师指出: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有很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南水北调工程。下面我们来重点学习南水北调工程。播放视频:南水北调工程板书: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2.课件展示:小组合作探究:4组(1分钟),派代表发言第1组:找出东线把长江哪个河段的水调到哪里?为什么调水?第2组:找出中线把长江哪个河段的水调到哪里?第3组:找出西线把长江哪个河段的水调到哪里?4组:结合华北平原的降水量、人口、耕地等情况,说说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过渡:我国水资源除了时空分布不均,还存在哪些问题? 1.学生探究得出:跨流域调水可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学生观看视频后,合作探究得出结论:东线把长江下游的水调到天津(华北地区)。因为华北地区水资源较少,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中线把长江中游的水调到天津、北京。西线把长江上游的水通过黄河上游再调到西北内陆地区。华北平原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大,但降水量较少,水资源不足。由于长期干旱缺水,出现了生活饮水困难,大量农田受旱减产,重大工业建设项目难以落实,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南水北调工程通过对水资源跨流域的合理调配,可以大大缓解我国华北平原水资源的短缺,呈现出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通过设置“学以致用”和“思考”两个环节,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导致有些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跨流域调水可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发挥团队力量,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思考与活动探究 ◎保护水资源 1.课件展示:提问:从这组数据反映出我国水资源怎样的基本国情?2.课件展示:提问:水资源在利用过程中还出现了哪些问题?过渡: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和保护水资源?3.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P67第二段内容,找出国家、政府以及每个公民采取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板书:保护水资源措施4.课件展示:活动1(1)教师:假设今天北海市长来我们三中进行调整水价的听证会,他提出了这四个方案,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否合理?(2)提问:目前北海市采取哪个水价的方案? 5.课件展示:活动2提问:请你注意观察下图三种方案中街道路面与绿地的相对高度,分析哪种方案有利于水资源的利用。目前北海采用哪种方案? 1.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短缺。2.学生回答:水资源的浪费和水污染非常严重。3.学生回答:国家:颁布法律—《中国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政府:推广节水技术,修建蓄水工程,兴建污水处理厂等。公民: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4.学生思考得出结论:(1)活动1各方观点都有可取之处,但均不全面。引导学生思考和体会发言者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 (2)让学生知道目前北海市采取的水价方案是:对用水进行分段计价,在水价中加入污水处理的费用。5.活动2:(1)解答:方案三既能保证路面的畅通,还能够使水资源灌溉两边的绿化带,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案。(2)目前北海采用方案一,既不利于水资源的重复利用,下大雨时道路被淹,影响交通。 1.通过数据和图片直观反映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浪费和污染非常严重。让学生产生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2.让学生懂得保护水资源采取的措施,增强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活动题理论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参与到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行动中。提高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复习与巩固 课堂总结 课堂检测 师:现在来回顾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哪些知识?达标测试1.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最容易造成旱灾的季节是( B )A.夏秋季节 B.冬春季节 C.秋冬季节 D.春夏季节2.从我国径流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看,海口市属于( C )A.多水带、湿润区 B.平水带、湿润区C.丰水带、湿润区 D.丰水带、半湿润区3.我市实行分段计价水费,加入污水处理费用,目的是( B )A.防治水污染 B.节约用水C.增加政府收入 D.提高生活质量4.我国南、北方的水资源与土地资源配合状况是( B )A.南方水多地多 B.南方水多地少C.北方水多地多 D.北方水少地少5.解决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采取的方法有( B ) A.跨流域调水 B.兴修水库C.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D.南水北调6.下列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措施是( A )A.推广农业喷灌、滴管技术 B.污染和浪费水资源C.大力发展重工业 D.少量开发地下水综合题: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南水北调是把我国 长 江 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往我国缺少严重的华 北 和 西 北 地区。2.A是 东 线工程,自南向北连接了长江、 黄 河 、 淮河 、海河四大水系;B是 中 线工程,A和B输水终点是 北京 和 天 津 (城市);地处我国 华北平原 (地形区), 人口 众多 ,耕地面积 多 ,水资源不足;C是 西 线工程;南水北调的主要作用是解决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是人类的生命之源,珍惜水资源就是珍爱我们的生命。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让我们祖国的绿水青山永在。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知道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学生完成测试,复习巩固。 总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新知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
板书设计 第二节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水资源分布 合理配置水资源 保护水资源措施时间分布不均 —— 兴建水库空间分布不均 —— 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了解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进行归纳总结,获得新知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是结合实例南水北调工程来说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教学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良好习惯。小组合作探究南水北调工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地理视角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011年5月31日
2009年6月7日
时间分布特点:
水资源的分布
空间分布特点: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供需矛盾突出
季节分布不均:
合理配置水资源
空间分布不均:
水资源问题:
保护水资源
保护水资源措施: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