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20 *落日的幻觉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20 *落日的幻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04 08:3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炼信息语句。
2、体会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学会正确对待文学欣赏与科学理论,培养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明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注意观察落日,展开你想象的翅膀,获取一些知识和道理。
【知识链接】
1、散射与折射  
散射:光在不均匀媒质传播过程中,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一部分光线不能直线前进,会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形成光的散射现象。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短波光与长波光  
短波光:光有波长之分,红橙黄为长波光,含热量多。长波光:青蓝紫为短波光,含热量少。
3、积累与夕阳有关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秋风人渡水,落日雁飞天——柳中庸  沧山如海,残阳如雪——毛泽东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
【课前导读】
同学们可能都听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猴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到井水中有个月亮,心想月亮掉到井里这可不行,就想赶快把这月亮捞上来,可是无论如何总是捞不起井水中的月亮。后来抬头望天,发现“月亮还挂在天上”。其实猴子看到的井水中的月亮只是一个幻觉。生活中的幻觉现象还很多,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落日的幻觉》,去探寻日落时种种幻觉景观背后的科学奥秘吧。(猴子看到的井水中的月亮这一幻觉是怎样产生的呢?原理-------光的反射。水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虚像。因为水面就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这是光的反射。)
【自主学习】
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幻觉( ) 吟咏( ) 绮丽( )
殷红( )  日薄西山 ( ) 气息奄奄( )
2、查阅出处,理解含义: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作者   
含义: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作者   
含义 :
3、第①段从人们关注日出而不太重视欣赏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落写起,引用 , 两句古诗文推测人们的心理,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
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落日的幻觉具体有哪些 产生这些幻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完成课后表格)

3、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合作探究
1、为什么人们喜欢观赏日出,而很少有人去留连观赏日落?

2、课文的前三段和后四段是什么关系?请简要阐明。
3、读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迪?
4、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生动、最精美的语言,细细品味一下,先在小组内分享,然后再说给全班同学听。

拓展延伸
1、《两小儿辩日》中有关太阳的幻觉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好几种,其中也有“太阳变大”的问题;这篇课文也讲到了“落日变大”的问题,可惜都没有作出解释。那么,你能不能结合自己课内外所学的知识作一次科学的大胆的解答?

2、平时你也一定观察过日落或日出,那你有没有发现过类似课文中所提及的幻觉现象呢?

课堂小结
幻觉往往是美丽的,真实往往是丑陋的,本文还可以给你哪些深层次的人生启示

随堂测试
1、读下面这首题为“如果”的诗,仔 ( http: / / www.21cnjy.com )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春色, ;如果你是种子, ;如果你就是你, 。
2、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3、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富于美感,文学性强,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请从文中摘录两个这样的句子。

4、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但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课内语段阅读。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端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5、第一段主要运用_____ 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二段在结构上属于_______ ,在内容上起着____ _____ 的作用。
7、第三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8、第四段中画线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落日的幻觉答案
基础积累:
1、jué yín qǐ ( http: / / www.21cnjy.com ) yān bó yān
2、出于李密的《陈情表》 形容年老垂死,只剩一丝微弱的气息,好比太阳快要下山了。
李商隐的《登乐游原》 这时望见将要落山的太阳,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就要消灭了。
3、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整体感知
1、文章介绍了落日的幻觉这类自然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集中在第2小节,具体见下表。
3、重点研读第4、5两节。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颜色深黄、殷红 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叠合效应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光线折射的原理
太阳好像变大了 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
4、由有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合作探究:
1、主要是感情上的原因,夕阳总让人联想到人的死亡或事物的没落,让人感到美好的事物只有短暂的存在。
2、课文的前三段和后四段是总分关系。前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主要写日落的壮观、绮丽的景象,并说明这些景象只是人们的一种幻觉而已;后四段具体分析产生每种幻觉景象的原理。
3、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用科学的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释了人们眼中美丽的落日其实是一种幻觉,启发人们要用科学的精神对待周围的一切,在这个世俗的当下,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扬起思考的头颅,求一切事物之实、求一切事物之真。
4、如:“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无不”双重否定,强调了人们的赞叹之情。
“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的说明了落日的变化。
拓展延伸:
1、光的折射现象、光渗现象、背景衬托、眼球特点问题、光的直斜射问题等。
2、落日变近、落日变凉等。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用科学的语言解释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们眼中美丽的落日其实是一种幻觉,启发人们要用科学的精神对待周围的一切,在这个世俗的当下,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扬起思考的头颅,求一切事物之实、求一切事物之真。
课堂练习
1、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春色,何必为一瓣花朵的凋零叹息;如果你是种子,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地微笑,沉默不语。
2.A
3.示例:①太阳静静地躺住西方地平线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②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而一住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凛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
4.(1)原文用双重否定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起强调的作用,强调人们对日出的喜爱。
(2)用“可惜”,比用“但”要有感情,更能表现出对美景的依恋,使文章富有情趣。
5.描写 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更强
6.过渡句 承上启下
7.作比较。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8.“由于……亮弧”(第四段开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