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诗四首(一)
课时:一学习目标
1、简述诗歌相关的背景知识。
2、概述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
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学习难点:
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涵着的深厚的情思。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草盛( ) 荒秽( ) 草木长( ) 燕( )然 候骑( )
2. 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①晨兴理荒秽( ) ②带月荷锄归( )
③道狭草木长( ) ④但使愿无违( ),( )
⑤使至塞上( ) ⑥单车欲问边( )
3.填空。
①《归园田居》选自 ,共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首,本诗是第 首。作者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诗前序 。成语“ ”就出自他的这篇文章。
②《使至塞上》是作者 出使边塞时所作,他是唐代著名的 诗人,苏轼曾评论他的诗“ , 。”
二、研讨 学习:
(一)介绍作者有关知识。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整体感知
1、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
2、思考下列问题。
(1)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3)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研读与赏析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五)、研读《使至塞上》
1、导入情境。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的蕃夷部落不断浸入,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府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 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土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事。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2、整体感知诗意。
(1)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下列问题: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3、研读赏析
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一句的含意,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三 巩固练习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回答诗后问题。
(一)《归园田居》
1.全诗表达了作者陶渊明什么思想?
2.“但使愿无违”一句中,“愿”具体指什么?
3.说一说“带月荷锄归”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
4.体会一下全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二)
《使至塞上》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 诗。
2.本诗首联交代了 和 。
3.说一说本诗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写出了什么意境?你能用画笔描绘出来吗?
4.找出本诗中的对偶句,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30 诗四首(二)
课时:一 主备人:陈洁羽 审校:八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简述诗歌相关的背景知识。
2、概述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
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学习难点:
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涵着的深厚的情思。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1、你会读加粗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1)荆门 ( ) 2 )仍怜故乡水( )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1)江入大荒流: 2)云生结海楼:
3)帘旌不动夕阳迟: 4)徙倚湖山欲暮时:
3.填空。
1)《渡荆门送别》是唐代________主义大诗人________所作,人称他为“________”。
2)《登岳阳楼》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
二、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初一时我们曾学习过表现乡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你还记得吗?另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愁的诗歌?(学生回答,教师可再作补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反映故园之思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二)检查预习情况
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整体感知
1、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
(2)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
3、自由背诵课文,抽查背诵。
(四)、研读赏析
思考下列问题:
(1)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五)、研读《登岳阳楼(其一)》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有《简斋集》《无住词》。
《岳阳楼(其一)》写于高宗建炎二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靖康之变”发生,诗人遭遇到了天崩地裂的大变动。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天涯沦落。诗人在他逃难三年之际,登上了名胜岳阳楼。
2、整体感知诗意。
(1)注意把握节奏、韵律及感情基调。
(2)自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3、小组合作讨论,再读诗文,回答问题。
(1)首联与颔联是景物描写,对下面诗句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
(2)颈联明显是学杜甫《登高》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但陈与义并不生吞活剥,诗中以“万里”对“三年”,表达出哪些信息?
三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渡荆门送别 李白
1、 本诗的题目是“送别”,但从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歌的内容看,却看不到送别的是谁,联系诗歌的意境,其实作者是写送别_______ ,表达了_____________ 的感情。
2、诗歌运用了___________的写景方法,其中颔联是写_____ 景,颈联是写_____ 景。
3、颔联中的“平野”是指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 ,“大荒”是指诗中的
(二)陈与义的《登岳阳楼》的颔联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回顾历史的诗句是( )。交待登楼时间的诗句是( )写出了亡国之臣的愤慨的诗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