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二、 教材分析
三、课标内容
四、课标分解
四、课表分解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
难点: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整理、对比、分析、判断、归纳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六、教学准备
课前熟悉整个教学内容,认真设计教学设计,制作ppt,制作视屏,熟悉整个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
七、教学策略
读图填图:准确定位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分析归纳:分析相关资料,归纳中东的石油资源特点。小组合作:锻炼学生的交往,协作能力。
八、教学课型
新课 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问题引领: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将视屏中出现的国家名记录下来,看谁记录的多。
2.视频中这些国家都在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选取新闻视频导入,一是不需要作过多的背景知识的铺垫,可以顺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二是视屏信息指向更加明确,便于教师在最短时间内达成目标。
教学评价:多数学生可能在回答时没有难度,因此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也由此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若学生回答不完全,教师可适时予以帮助,相信效果会很好。此外,教师要及时把控制课堂节奏,将学生的情绪引导到本课相关知
识的学习中。
教学活动一:中东和西亚的区别
中东的范围 西亚的范围
学生活动:阅读、对比“中东政区”“西亚政区”图,完成各项学习内容。
问题引领:
1.中东和西亚的范围有哪些不同?
2.中东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有哪些?请在图中勾画出来。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判断等地理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应该通过每一节课堂得到不断练习和深化。
教学评价:上述问题旨在考察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切不可要求学生在脱离地图的前提下凭机械记忆作答,否则会增加题目的难度。
教学活动二:重要的地理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老师提供的相关地图,同位之间合作完成学习。
教师
问题引领:
为什么说中东地区位于“一湾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作为军事爱好者,如果中东发生战争,请分析应该首先控制哪些战略要地。
设计意图:设计军事爱好者情景是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第三个问题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世界其他地区,同时也起到复习反馈所学知识的作用。
教学评价:因为上述问题中涉及的地理名称均是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地区,建议通过读图、指图、填图等多种方式进行反复落实。学生在回答时可能会出现多种答案,教师应注意把握“有理即可”的原则,给学生以充分的鼓励,最后落实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位置的重要性即可。
教学活动三:丰富的石油资源
教师问题引领:
1.大家观看图片,看看中东人们的生活是富有还是贫穷?
2.为什么中东的人们这么富有?
3.石油分布在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是基于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理而设计的,让学生初步了解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占世界的比例”“中东石油分布”“中东石油主要出口路线”等图示,提取相关信息,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引领:
1.从图中你可以提取哪些信息?得出什么结论?
2.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哪里?适合以何种运输方式出口?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东石油会大量出口到哪些地区。
4.设计从中东出口到欧洲西部、北美洲、东亚等地区的主要运油路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提取、归纳、描述相关信息的能力;汇总、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使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这些问题虽然不是教材主干知识,但能体现学生的知识面,是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的较好时机。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答案的时间可能较长,这恰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合作精神最关键的环节,老师对此应该有足够的细心、耐心和信心。
十、课堂总结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与交流,我们对中东地区有所了解,这是一片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欧洲、亚洲、非洲,临近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的土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这里的石油资源非常丰富,通过海上运输销往世界各地,重要的位置和丰富的石油使人们变得富裕的同时也让这片土地长期动荡不安,战火连绵。
设计意图:进行简要的课堂小结,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强化重点,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教师不仅注意复习、小结知识,更突出学习的方法,巩固能力。
十一、板书设计
第一节《中东》
1、长期的热点地区 1、丰富的石油资源
2、中东和西亚的区别 2、石油输出路线
3、一湾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设计意图:简洁的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掌握重难点。
十二、课堂学习评价
一、慧眼识图
读“中东地区示意图”,完成第1~6题。
1.关于中东地理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
A.联系亚、欧、北美三个大洲
B.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
C.位于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波斯湾五海之间
D.位于两洲两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2.中东地区地跨亚、非两大洲的国家是( )。
A.埃及 B.土耳其 C.沙特阿拉伯 D.阿富汗
3.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
A.黑海 B.阿拉伯海 C.地中海 D.里海
设计意图:重难点的检测:有针对性的当堂检测练习,并及时反馈矫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检查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答案:一、1.B 2.A 3.D
十三、教学与反思
中东作为世界热点地区,课外资料非常丰富。最初设计是从提高学习兴趣出发,选取了大量视频资料,再现中东历次战争的残酷场面,结果是大大弱化了教学目标的学习,最后选择了精选部分资料作为背景出现,目的是提高学习兴趣、烘托教学主题。
本节教学贯彻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温故知新”“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设计,教师指导学生依次完成读图析图、归纳总结、自主探究等学习过程,力求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方法和能力的目的。
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中东”这一节的教材并没有着重某一个国家,而是对整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本节课教材内容突出了以下几点:①长期的热点地区;②重要的地理位置;③丰富的石油资源;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新事物、新问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视频新闻很感兴趣,中东地区特别的现象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且对分析区域地理的一般思路已熟悉,有一定的阅读图文资料的能力,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的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个别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学生在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上还有待提高,表达能力上还要要求更加准确和专业。
知识与能力:
1.在地图上找中东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在世界中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电子书包图文资料进行读图、识图、析图,讨论、阅读的过程中认识中东的地理位置、范围等自然地理特征,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小组协作的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2.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中东
7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