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3.3 聚落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3.3 聚落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03 21:2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地理(中图版·上册)“聚落”教学设计
课题 名称 八年级地理(中图版·上册)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新授课 第一课时
第三节 聚落
教材 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为我们研究人类的文明史,以及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人地协调发展等有着重大的价值。故本节的重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学情 分析 在前面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地形类型划分、世界人口等方面的信息,对于福建省的自然环境没有系统地学习,认识比较初浅。所以本节课设置的难度较低,主要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密切
教学 方法 采用福建乡土地理资源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合,运用谷歌地球、小组设计房屋等手段启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
课程 标准 要求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 目标 能举例说明自然环境环境影响聚落选址、分布形态。(综合思维) 能通过动手设计传统民居,分析不同区域传统民居特色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运用图片等资料,结合自身体验和感受,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3通过实例,感悟聚落文化传承与聚落发展之间的矛盾,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提升对传统聚落文化的保护意识。(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城市、乡村聚落景观差异;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文化遗产保护
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准备 谷歌地球;课件;多媒体设备;导学案等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展示】身边的地理聚落景观 聚落的含义:人们聚居生活在一起形成聚落 (过渡)你想了解我们生活的聚落的前世今生吗?这节课我们让一起乘坐历史的列车进行穿越,我们的第一站是古代,我们将一起探索聚落的起源。 欣赏图片 了解聚落的含义 激发学习兴趣
一、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情境一】祖先迁徙至福建,要选择一居住地并从事农业生产 引导读图:图示地形类型 布置任务:根据情境,该如何选址,说明理由 谷歌地球寻找古村落 归纳:自然环境决定早期聚落形成 【情境二】选好居住地后,要修建房屋,结合当地自然环境该如何设计? 讲解:福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气候、地形等) 布置任务:小组活动探究,设计房屋 引导验证:原因分析 活动:找出图示建筑所在的地区,说明房屋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根据情境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房屋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锻炼与他人合作交流、地理动手能力
二、聚落的发展 (过渡)祖先们圈养家畜、发展农业,形成了村落。随着时间的发展,村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情境三】乡村聚落向城市聚落发展的历程 展示:厦门的城市发展变化 任务布置:说出乡村→城市景观的变化(从建筑、交通、人口、生产活动) 展示:同一时期不同聚落形态 引导归纳:乡村和城市景观的差异 拓展延伸:住在城市享受到的便利?有何问题?城市的发展该何去何从? 结合身边的案例,对比说出乡村、城市聚落的景观特点 通过乡土地理材料加深对厦门城市发展的认识
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过渡)城市的发展占用较大的土地,传统的聚落在逐渐变少,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展示】福建的聚落文化遗产 讲解:世界文化遗产土楼、鼓浪屿 提问:如何向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说不? 展示:中国记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思考、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
总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梳理 课堂反馈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