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市第四中学2022-2023年高一下学期
语文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爱你,听见了吗
我爱你,听见了吗我特别害怕一种病:阿尔茨海默症。通俗上来讲,这种病叫做:老年痴呆。你不知道这种病什么时候开始,就像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我们院里有一个五婶儿,就得了这病。有一回,五婶儿吵着要吃炸糯米球,附近的店早关门了,但五叔知道李村公园那里有一家店开到很晚。那时候,天有点黑了,赶上下雨,路上出租车很少,五叔有哮喘病,来回走了5公里,还好,买到了炸糯米球。买回来以后,五婶儿又说不想吃了。五叔怕浪费了,就自己吃了。然后五婶儿又吵着要吃。
五叔叹口气:“唉,这辈子算是着了你的道。”买回来以后,五婶儿又说,不想吃了。五叔怕浪费,就又自己吃了。然后五婶儿又吵着要吃,五叔一点都不恼,和颜悦色,全当遛腿锻炼。
有天一大早,五婶儿起来,要吃炸糯米球,说话有些含含糊糊了,五叔没在意,就去买,下了楼突然想起一些事儿,又折回家,看着五婶儿弄个老花镜在一个本子上写着什么。五叔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你再不吃,就不给你买了。”五婶儿“哇”地一下子就哭了。
五叔吓了一跳,忙去哄:“买,买,买,我现在就去买。”
五婶儿含含糊糊地说:“我,好,像,快,把,你,忘,完,了。”
五叔拿过五婶儿手上的本子,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个名字:马家平,后面是画的“正”字。五叔姓马,莒县人。
五叔问,这些“正”什么意思?怎么还有一个没写完的?
五婶儿摇摇头。
五叔牵起五婶儿的手,去买炸糯米球。站在卖糯米球的小车前面,五婶儿从她的小口袋里掏出来那个小本子,很开心地在马家平后面的“正”字上,又画了一笔。
五叔问:“你要不要去坐那个摇摇车?”
五婶儿笑着说:“小孩儿玩的。”
五叔说:“我陪你啊。”
在商场门口的儿童摇摇车上,五婶儿玩得很开心。可是,五叔掉眼泪了。
到后来,五婶儿彻底不认人了。五叔很用心地教她用筷子,教她认人。她学得很慢很慢。
她还是要吃炸糯米球,但是说完就忘。五叔买回来,她从来没吃过。儿子总是责怪他,别再买了。五叔也知道,五婶儿已经彻底不认识他了,可是他每买一次,她就会在小本子上开心地画一次,她每画一次,他就跟着开心一次。五婶儿嘱咐的每一件小事儿,对于五叔,都是天大的事儿。
“我要吃炸糯米球。”
“我去买。”
奇怪的是,五婶儿走的那天,这句话说得很清晰。像是两人故事刚刚开始的1965年,她不过张口说了一句,我要吃炸糯米球,五叔不过就是去买了两个炸糯米球,这喜欢就跨了一个世纪。
五叔笑着说:“媒人说得一点都没错,你就是爱吃!你一辈子都惦记着。”
五婶儿好像忘记了一些事儿,但是,她好像从来没有忘记什么。五婶儿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五叔还是老样子,遛狗,坐在楼下的排椅上晒太阳,偶尔去李村公园那里买炸糯米球,但是,他没以前走得那么快了。有一回,他坐在排椅上,他的泰迪狗趴在他旁边。
我买了炸糯米球,牵着狗经过他旁边,两只狗在嬉闹。五叔站起来,要回家,从口袋里掉出来一个破本子。我帮他捡了起来。他笑笑,问我,你住几号楼来?我笑着回答他,7号楼。
我已经不记得这个答案说了多少遍了,五叔一次又一次地问,我就一次又一次地回答。
我看过他那个本子,本子上有一个名字:张翠英。名字后面是画的“正”字。
我递给五叔一个炸糯米球,问:“五叔,你吃不吃?”
五叔愣了一下,接过去。他的手有点抖,然后,很开心地在小本子上,又画了一笔。
这老小孩真可爱,看样子,一定是在恋爱。
我们生活在一个很轻易说分手的年代,但是,请你也相信,我们也活在一个牵了手就结婚过一辈子的年代。
(《意林·上半月》2016年11期,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炸糯米球是小说的线索,五婶儿尽管患了老年痴呆,但从没忘记要吃炸糯米球,暗示着五婶儿从来没有忘记她和五叔之间的爱情。
B.“唉,这辈子算是着了你的道。”这一句话虽然包含着五叔对五婶儿患病这一事实的些许无奈,但更多的却是对五婶儿的爱怜。
C.五叔与五婶儿之间的爱情故事平淡朴实,也不乏温馨动人之处,蕴含着作者对当下婚姻爱情观念的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D.小说中的“我”作为五叔与五婶儿爱情的见证者,推进了五叔与五婶儿平凡却美好的爱情生活发展,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
2.作品中的五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3.有人认为可以将结尾的划线句删掉,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6分)
二、文本类阅读(18分)
十八岁的李响
蔡楠
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说话含混不清。我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 还有,我怕他蹦来跳去的,要是掉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一杯茶给他端过去,他却轻飘飘地躲开我,像个气球一样飘到了窗户前。我赶紧关严了窗户,我怕他飘出去。
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喝点茶吧,喝了茶哪里来的你就回哪里去,我明天还出门呢!李响把一杯茶喝光了。喝完茶,他不蹦不跳了,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
我知道,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通畅了。我拿出一把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给他,你可以走了。
李响没有要走的意思,他把东西扒拉到一边,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
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南泥湾 我赶紧去扶他,怕他说胡话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李游,你说,到底带我去不
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
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我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地说。
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偷着跑出去的,瞒着父母,连新婚十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因为当年你偷着跑了。
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李响争辩着,贺龙在冀中打了齐会战役,大获全胜,队需要补充兵员,我就跟上队伍走了——那你打仗了吗?打了,不过……李响这回坐下了,他的眼神有些黯淡,我跟上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可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去了,我就当了炊事员。
我扑哧一声,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那后来呢?
后来我参加了百团大战,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李响的眼神突然有光芒,我是跟着部队一瘸一拐地来到延安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上级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
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怎么这些年没听你说过呢?我觉得李响的话有点离谱。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
李响说得对,我和李直确实不大关心他。他不满十八岁就扔下媳妇偷着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和娘在动乱的时光里能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
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李响叹了口气,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
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怼着李响。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候的南泥湾,确实难缠,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那里,没吃没穿没住的地儿,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 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可大冬天的到哪里去挖野菜 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去开荒了……
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把李响的包裹送回来,里面确实有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
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你相信我说的是真的吧?带我去吧!
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我决定带李响走,不乘飞机了,我要亲自开车去。
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镇,却蒙了。他怎么也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在哪里了。他不吭声,任由我给他当向导。
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党徽广场、稻香门广场,还带他去了南泥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特有的民宿……
看,我就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李响在一个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
我知道,我应该办我的大事了。我走进窑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那是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把它无偿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公司想捐赠一批环保充电车,方便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
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再找李响,却看不见他的踪影了。
这下我急坏了,弄丢了李响,我没法向我的父亲李直交代,他正在家辛苦地帮我带孩子。
我猜到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赶到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
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四亩的纪录,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倒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我的眼泪急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比较讨厌李响”,是因为李响说话时有些含混不清,还总爱蹦来跳去,我担心他摔坏了。
B.李响说:“我在那里打过仗!”他在南泥湾打的不是枪林弹雨的仗,而是与自然之间的对抗。
C.李响瞒着家人出去当兵,中途一直也没回过家,但是曾经托县上的干部送回个包裹来。
D.我受到爷爷事迹的感召,也想为南泥湾献一份力,所以这次带来技术,还准备捐赠环保车。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我比较讨厌李响”“李直比我更讨厌他”为开端,目的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是作者设置的悬念。
B.小说构思巧妙,以后来人的视角写一个死去的人物的事迹,却又让后来人与死去的人同一
个时空出现,新鲜而不落俗套。
C.小说中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化,李响是个十八岁的青年,他的话语里充满了青年人豪气冲天的干劲,但有时也显幼稚。
D.小说卒章显志,最后的呼喊声里既揭示出祖孙三代的关系,也表明我了解到李响的事迹
后,内心充满敬仰与骄傲。
6.这篇小说多处使用了伏笔,请结合文本,选取两处进行分析,并简单说说这种手法的好处。(6分)
7.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李响,也有人认为主人公是“我”,你支持哪种观点?为什么?(6分)
三、记叙文阅读(25分)
如果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 王克勤访谈录 南方周末:你可能是中国调查记者中龄最大、最有激情、干劲最足的一个。我看过你的一些言论,你做新闻不仅仅是为了职责,你是 “如果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王克勤访谈录
南方周末:你可能是中国调查记者中龄最大、最有激情、干劲最足的一个。我看过你的一些言论,你做新闻不仅仅是为了职责,你是把新闻当做信仰。
王克勤:有人问我,一个人掉进水里,你是先救人还是先拍照?我说我的选择很简单,先救人。他说,你不是记者吗?我说对不起,我娘生我时,首先是人,是这个社会的一名公民,之后才是记者。
南方周末:你不是为了报道而报道。
王克勤:对。说到为了报道而报道,我可以举出很多案例。吉林一家媒体报道农民工从楼上摔下,摔死了,它的标题叫“昨夜上演高空飞人”。江苏一家媒体报道农运车从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头部轧过去,轧死了,它的标题叫“骑车人中头彩:惨死”。可见他们对生命的态度何其冷酷。
所以,我经常跟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做新闻到底是为了什么?初级目标是传递信息,中级目标是报道真相。但新闻还有一个终极目标,那是什么?就是守护个人权利。
作为一个人,我看到别人痛苦我也会跟着痛苦,想要自己不痛苦就要去行动。而如果别人受难时你反而有快感,说明你的人性已经异化了。
南方周末:这就超出报道的技术范畴了,而属于道的层面。
王克勤:相对于“新闻之术”来说,这可以称为“新闻之道”。技术层面,任何人经过训练都可以做到,并且都可以做得很专业。但是要做到遵循“新闻之道”,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在采访的时候,见到老大爷向我们求助。当然出于职业规范你要保持跟他的距离,包括对他陈述的情况要质疑、警惕,但同时要对他保持应有的尊重,这并不矛盾。
南方周末:这既是做人,职业素养也在其中。
王克勤:对。概括起来无非六个字:说人话,做人事。
南方周末:你作揭黑报道差不多20年了,你为什么能坚持下来?
王克勤:我觉得要有基本的判断:只要我们努力了,社会将有所改变。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努力了不一定会改变,但不努力就永远不会改变”。说实在话,我一直苦苦坚持,主要是因为我的内心太柔软,我看到别人求助的眼神,会很痛苦。要减少自己的痛苦,我就得行动,在职业范围内给他们一些帮助,换得内心的宁静和宽慰。从职业层面讲,作为记者更需要有激情,应该容易被那些事情打动。如果你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记者应以激情之心关注,用冷静之笔记录。
就拿我这近20年的职业生涯来讲,我当作了甘肃回收市场黑幕的报道,马上引来甘肃全省范围的回收市场的整治。我后期的很多调查,包括艾滋病调查,山西疫苗黑幕调查,就公共舆论的影响力来讲,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山西疫苗报道已经对全中国的公共卫生工作者起到了警示作用。我掌握的大量信息显示,他们对疫苗管理的态度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但最重要的还是对全民的启蒙作用,它已经提醒了全中国所有的家长,要冷静地看待现阶段的社会问题,而不是盲从和盲信。
南方周末:你认为舆论监督社会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王克勤:十年前,我对舆论监督能起的作用就有一些思考,现在的思考和当时的思考变化不大。我认为舆论监督有以下三个层面的作用:第一,从微观上讲,舆论监督往往都是捍卫具体的公民权利,对特定的受害者直接起到救助作用。第二,从中观上讲,我们的努力可能影响某地乃至中央的公共政策,不仅使报道中的当事人受益,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国家的制度建构起到点滴的改变作用。第三,从宏观上讲,我们每天的报道大多是真相的呈现,只要不断把真相公之于众,就有累加效应。这个作用是渐进的,常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这个作用往往是最大的。
南方周末:但是记者的能量、媒体的能量不能高估。媒体不是救世主,不可能包打天下。
王克勤:是的。不过只要一直坚持那样去做,那样尽职尽责,就能够有所成就。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8.下列对方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南方周末》高度评价了王克勤的行为,认为他做新闻不是为了报道而报道,即不是为了职责,而是把新闻当做信仰。
B.一个新闻记者看到有人落水,先拍照而不是先救人,那说明他的人性已经异化,他已经偏离了新闻报道的目标。
C.出于职业规范,新闻记者要保持和求助者的距离,包括对他陈述的情况要质疑、警惕,但应该对求助者保持应有的尊重。
D.王克勤对山西疫苗黑幕的调查,不仅促使公共卫生工作者对疫苗管理的态度发生重大变化,而且对全民起到了启蒙作用。
9.王克勤列举了《昨夜上演高空飞人》和《骑车人中头彩:惨死》的报道事例,有什么作用?(6分)。
10.这篇访谈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请你就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加以概括。(6分)
11.王克勤认为:“如果你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请结合本文,联系现实谈谈这篇人物访谈的社会价值。(8分)
四、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上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五年,策薨,权统事。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分此二人,各置一方,大事可定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
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12.对下列句子中粗体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瑜往省之 省:探视 B.欲假涂东归 假:借
C.策薨,权统事 统:统揽 D.备诣京见权 诣:造诣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术欲以确为将今逐客以资敌国
B.与鲁肃遇于当阳多于南亩之农夫
C.时刘备为曹公所破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乞与奋威俱进取蜀与赢而助五国也
1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B.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C.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D.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瑜英勇善战,助孙策占领横江、当利,破窄融、薛礼,击败刘舔后被孙权封为建威中郎将。
B.周瑜慧眼识主,袁术想任用他做将领,他认为袁术终究成就不了大事,请求出任居巢长,借路返回江东,找寻孙策。
C.周瑜善用计策,在赤壁大战中运用火攻之计,大败曹军。后又请求孙权用美人古玩等物来麻痹刘备,将关羽、张飞分开。
D.周瑜精通音乐,即使在饮酒后,弹奏者有什么差错,他也听得出来,每听出来就会回头看看,当时有歌谣:“曲有误,周郎顾。”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2)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四、默写(8分)
17. 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通过空间的广度和时间的长度写出了作者晚年漂泊他乡、疾病缠身的凄苦生活。
18. 屈原的《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现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年老却依然希望能为国立功的八字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曹操《龟虽寿》里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填空题(8分)
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21.元杂剧中的女主角称____________。“红娘”是王实甫《____________》中的角色。
22.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麦克白》《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3.窦娥发的三桩誓愿是:血溅白练、________、亢旱三年。
六、作文(60分)
日新月异的时代,深刻变革的中国,年轻一代是最直接的感知者。有的人曾认为不少90后、00后沦于英雄虚无主义,而事实证明,他们擅长在当今社会发掘闪光的偶像,并赋予崇拜行为全新的涵义。人类群星闪耀古今,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偶像就在当下。请以“偶像”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题材的主题作文,要求:作文不少于800字,作文中不得出现现实的地名、人名等
2 / 4
第 2页 /共 6页 密山市第四中学2022-2023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1. D(3分)
【解析】小说中的“我”起到叙述者的作用,他仅是故事的呈现者,五叔与五婶儿的爱情生活并不是由“我”推进。
2.(5分)
要点:
①对爱痴情。五叔十分重视五婶儿嘱咐的小事。只要五婶儿开心,五叔也就觉得开心。
②温和耐心。不辞辛劳地去买炸糯米球,从不生气;五婶儿病情加重,五叔用心教她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③富有童心。五叔在商场陪五婶儿坐儿童摇摇车,五婶儿玩得很开心。
(答对一点,2分,其中概括1分,结合材料1分;答对两点,4分;答对三点,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3.(6分)
要点:
看法一:可以去掉。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停留于五叔记糯米团数的画面,结尾戛然而止,使得主题含蓄隽永 ,蕴含于画面之中,更引得读者回味无穷。
②结构上,更能突显与前文的.情节相照应。五叔画“正”字的情形会令读者很自然地想起五婶画“正”字的情形,这样结尾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看法二:不宜去掉。
①从主题上看,划线句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引导读者不单单只为老俩口深沉的爱情而感动,更是延伸到对当下人们爱情观的反思。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突出人物性格。五叔和五婶像划线句中所说的那样牵了手就结婚过了一辈子,他们的爱情不轰轰烈烈,但却细水长流。
(分析每点3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4.B
5.C
6.(1)开头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为后文李直父子不关心李响等情节埋下伏笔,李响偷偷离家,李直出生的时候不知道爹是谁,是后文对开头“李直讨厌李响”的原因的解释,前后形成照应。(2)李响抱怨李直他们不关心自己,为后文李游一直不知道李响的事迹埋下伏笔,后文导游的讲解印证了前文李响说的去南泥湾开过荒的话语,前后形成照应。(3)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小说结构紧凑,情节发展合理,能沟通内在联系,也有助于塑造人物,表达主题。(每处伏笔2分,答出两处得4分,作用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7.支持李响是主人公。因为:(1)小说题目是“十八岁的李响”,表明主要人物就是李响。(2)李响这个人物贯穿小说始终,而且小说主要介绍的就是李响的事迹,可以说主要情节都是围绕李响展开的。(3)小说通过塑造李响这个革命战争年代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党的安排,积极投入到各种革命运动中去的英雄形象,表达革命先烈舍小家顾大家、为了革命胜利不怕流血牺牲、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
支持“我”是主人公。因为:(1)我贯穿小说始终,李响的主要事迹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介绍出来的。(2)我去南泥湾是小说情节的最重要一环,是我带着李响去的,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我”起主要作用。我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3)我去南泥湾是为了送技术,还打算赠送一些节能车,有助于突出新时代愿意为革命老区的新发展献上自己一份力量的主题。(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8.(1)CD
9. ①用具体事例说明有些媒体、记者对生命的冷漠。②引出下文谈及的新闻的三个目标。
10.
①新闻的三个目标:初级目标、中级目标、终极目标。②王克勤近20年坚持作揭黑报道的原因。③舆论监督对社会的三个层面的作用。
11.示例:警示记者、媒体要有良知;对苦难不能漠视,坚持“新闻之道”;以激情之心关注,用冷静之笔记录;监督、促使社会往好的方向改变。(
结合文本给4分)
启示人们在面对维权、讨薪、救灾等求助时,就应伸出援助之手,而不应冷漠视之;要象王克勤那样坚守良知、尽职尽责,促使社会和谐进步。(
联系现实给4分)
12.D
13.C
14.B
15.A
16.(1)当时曹操的军队已有疾病,一开始交战,曹操的军队便败退了,曹操带领军队驻扎在江北。
(2)顷刻间,浓烟烈火铺天盖地,被淹死和烧死的人和马不计其数。
【分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诣:造诣”错误。“备诣京见”的意思是“刘备到吴京城与孙权见面”,所以“诣”的意思是“往、到”。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介词,让;/连词,来 。
B.“于”,介词,在;/介词,比。
C.“为”,介词,都表被动。
D.“与”,介词,同,跟;/动词,结交,亲附
故选C。
14.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义兵”做“兴”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C;
“升堂拜母”的主语是“瑜”,而不是“策”,所以“升”前断句,排除选项D。
故选B。
句子翻译:当初,孙坚发起义兵讨伐董卓,孙坚搬家到舒城。孙坚的儿子孙策和周瑜同年,相互之间关系很好,周瑜推让道路南边的大宅来作为孙策家的屋舍,还拜见了孙策的母亲,两家的财物生活用品共用。
15.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A.“被孙权封为建威中郎将”错误。由原文“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可知,这一年是建安三年。孙策亲自迎接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马上给他配置了两千士兵、五十骑。由此可知,不是孙权册封,是孙策册封的。
翻译: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城人。当初,孙坚发起义兵讨伐董卓,孙坚搬家到舒城。孙坚的儿子孙策和周瑜同年,相互之间关系很好,周瑜推让道路南边的大宅来作为孙策家的屋舍,还拜见了孙策的母亲,两家的财物生活用品共用。周瑜的叔父周尚是丹杨太守,周瑜前往探视他。正赶上孙策带兵东渡,到达历阳后,孙策派人通知周瑜,周瑜就带领人马迎接孙策。孙策十分高兴:“我得到你的帮助,事情就能成功了!”周瑜跟随孙策进攻横江、当利,都顺利攻克。又渡江进攻秣陵,击溃笮融、薛礼,转头攻占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逃走,而孙策的人马已有数万。不久,袁术派遣他的从弟袁胤代替周尚当太守,周瑜和周尚都回到了寿春。袁术想要周瑜当他的将领,周瑜发现袁术是不能成大事的人,于是请求当居巢的长官,想借路返回东吴,袁术听信了他。于是从居巢返回东吴。这一年是建安三年。孙策亲自迎接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马上给他配置了两千士兵、五十骑。周瑜这一年(正好)二十四岁,吴中人民称呼他为周郎。
建安五年,孙策死了,孙权统领事务。建安十三年春天,孙权讨伐江夏,周瑜为前部大都督。这年九月,当时刘备被曹操攻破,想要带领军队向南渡江。刘备和鲁肃在当阳遇到,于是在一起商量大事,于是就进驻夏口,派诸葛亮去拜访孙权,孙权于是派遣周瑜和程普等人和刘备合力迎战曹操,在赤壁相遇。当时曹操的军队已有疾病,一开始交战,曹操的军队便败退了,曹操带领军队驻扎在江北。周瑜等人在江南。周瑜于是准备了数十艘轻快的战舰,用柴草装在其中,用油灌在其中,用帷幕把船裹上,上面竖上旗子,先用书信向曹操报告,用自己想投降来欺骗他。又预备小舟,将它们系在大船后面,于是就按照次序前进。曹操的将士们都伸长脖子在看,都指着说这是黄盖来投降。黄盖翻开这些船,这些船同时点火。当时风很大,把岸上的驻扎营地都烧了。顷刻间,浓烟烈火铺天盖地,被淹死和烧死的人和马不计其数。曹操军队于是战败,退回保住了南郡。
孙权授予周瑜偏将军之职,兼任南郡太守。刘备以左将军的身份领荆州牧,治理公安。刘备到吴京城与孙权见面,周瑜上疏道:“刘备有枭雄的姿态,而且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绝对不是长久屈居人下的人。我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刘备留在吴地,为他建造宫室,赠送美女古玩;再把关张分开,各置一方,大事就可以定下来了。”孙权因为曹操在北方,自己应该广泛招贤纳士,又害怕刘备很难短期制服,所以没有采纳周瑜的意见。这时,刘璋是益州牧,境外有张鲁侵略,周瑜于是进京拜见孙权说:“现在曹操新败,刘璋才开始害怕,是因为他没有和将军您一起举兵攻曹。我愿意和奋威将军一起攻取蜀地,得蜀之后兼并张鲁,再留奋威将军守卫蜀地,和马超结盟。我回来和您占据襄阳来压制曹操,这样就可以图谋北方了。”孙权允许了他的建议。周瑜回到江陵后,整备行装,行军途中在巴丘病亡,当时才三十六岁。
当初周瑜被孙策认为是朋友,太妃又让孙权以兄长之礼侍奉周瑜。当时孙权还是将军,将士门客们对孙权礼节上还比较简单,但唯独周瑜先表达敬意,已经实行臣子和君王的礼节。周瑜年少时曾精心钻研音乐,即使在饮酒三爵之后,弹奏者有什么差错,他也必定听得出来,听出来就会回头望一望,所以当时有人编出歌谣:“曲有误,周郎顾。”
17.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8.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19.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0.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1.正旦 《西厢记》
22.《李尔王》《奥赛罗》
23.六月飞霜
24.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作文
英雄,它是一个名词,它是一种荣耀,它是一份象征,它更是一抹希望。英雄,并不是命中注定,而是自我成就。
时代造英雄,每个时代都不一样,所成就的英雄性质也不一样,时代是不可被复制的,而我们英雄也只能去学习。但是他们的品质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经历最艰难的磨练,用最真挚的情谊,去为所有人付出。他们不会认为自己就是英雄,不会给自己定上一个标签,他们只会用真心去奉献自己。我们祖国的强大,是有了毛泽东毛爷爷和邓小平邓爷爷的付出,他们为了国家,可谓是呕心沥血的忙碌着。我印象最深的是毛爷爷的一句话:亲手干才算自己的劳动。是的,他们都是全心全意的为人民为百姓去想。他们所做的不是为了让人们认可,好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是为着人民。他们是英雄,也是我心中敬佩的英雄。
时代的发展,我们有了美好的生活,有着安心的环境,这些都是前辈英雄的付出所来的。时间并不因为某件事或者物所停下,我们也要看着前方。享受着前辈们付出所来的美好环境,我们更应该努力,去让他们感到欣慰,不要辜负对我们的期望。科技的高速发展,使我们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每天都在无忧无虑的时候,这使我们迷失了方向,很多的青少年都沉迷于游戏,沉迷于幻想,并不是想着为国家前途而努力。我们的国家并不是空前强大,我们依旧处于危险中,只是他们抛弃小家,成全大家,才会有我们这样的安全。他们是英雄,他们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些,如果我们每一个年轻人,都抱着自己眼前的利益,那我们还会有这样美好的环境吗?我们应该清晰得认清,我们要努力,并不是说要牺牲掉自己,去造福。我们哪怕是为了身边的人,自己心爱的人,关心的人,去努力,我想,他们心中的英雄,或许有你一位。英雄这个词是不带利益关系的,如果是是为了利益去当一个英雄,我觉得这是对英雄这个词的一种侮辱。只要你一心向善,帮助他们,你献出了你的爱,我相信,你会成为他们心中的英雄。
英雄是不需要自己去认为和评定的,它是别人对你的认可。我并没有什么大的理想,有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但是见到一些困难的人,我是会伸出力所能及的援手,这并没有利益目的,有的只是希望他人能度过难关。人人都有心中至善,我相信人人都是社会的英雄,都是时代的英雄。
这是一个和平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我们敬佩英雄,我们学习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