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同步练习
1.阿尔贝尔认为20世纪资本主义的胜利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方面是反对侵害了资本主义肌体的国家干预主义;第二方面是一次面对面的全面的胜利,而且是不战而胜;第三方面是对某些人民被骑在他们头上的独裁者剥夺了经济发展希望的胜利。这里的“第二方面”是指
A.北约未经联合国授权对南联盟的轰炸
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遭遇挫折
C.资本主义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力
D.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2.下表为1980年部分国家人口、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览表。乙国应代表
国家 人口/百万人 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
甲 228 25900 11360
乙 265 12050 4550
丙 117 11570 9890
丁 56 4430 7920
A.美国 B.苏联 C.日本 D.英国
3.下表关于苏联领导人及其评价,匹配不正确的是
领导人 评价
A 列宁 由于特定环境因素诱致,在体制和政策上凝结了 对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历史定位超前的一面
B 斯大林 接手的是一个用木犁耕作的俄罗斯,而留下的却是拥有原子弹的俄国
c 赫鲁晓夫 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
D 戈尔巴乔夫 时代是苏联走向衰亡的一个关键性的转折时期,为以后苏联的解体准备了条件
A.A B.B C.C D.D
4.某学习小组依据下列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下选项中符合其研究主题的是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 B.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与改革
C.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 D.战后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
5.“我(赫鲁晓夫)还记得那段时间,在经济崩溃和大饥荒之后,城市忽然恢复了生机,涌现出了各种产品,价格开始回落。这当然是一种退却,但它却帮助我们从国内战争的后遗症中恢复过来,积蓄了力量。”下列对“积蓄了力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A.使俄国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B.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C.为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
D.为后来夺取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6.下表是近代以来钟表的演变历程,表格内容表明
近代早期 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的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
20世纪50年代 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指导制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一秒
21世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
A.社会发展影响时间观念 B.计时精确便利生产劳动
C.钟表进步丰富社会生活 D.科技进步推动钟表革新
7.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都对苏联落后的农业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勃列日涅夫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这些改革
A.重点在事关民生的农业领域 B.试图改变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面貌 D.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8.1990年11月,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成员国首脑会议通过《巴黎宪章》,宣称:“欧洲的对立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欧洲已经从过去的遗产中解放出来了,人民的勇气、意志的力量和赫尔辛基最后文件中的思想威力,已经在欧洲打开了一个民主、和平和统一的新时期。”该《宪章》颁布的背景是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C.欧洲联盟的正式建立 D.东欧剧变与德国统一
9.从1954到1958年,苏联政府投资67亿卢布,动员数十万志愿者,共开垦荒地四千多万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其中的三分之一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解决了经济结构不平衡的问题 B.成为世界粮食出口大国
C.成功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经济改革侧重农业领域
10.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政局激烈动荡,短短两三年里,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东欧剧变原因的是。( )
A.受苏联模式的制约 B.各国改革成效不大
C.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D.与苏联建立经互会
11.复旦大学教授俞正梁指出:“战争在摧毁旧格局的同时,迅速建立新格局……然而,这并非世界格局发展的普遍规律,目前正在进行的世界格局转换与战争没有必然联系,而是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的,即以两极格局中的一个超级大国自行解体为启端。”他的这一认识
A.肯定了冷战形式对维护和平的贡献 B.认为避免战争已成为国际共识
C.强调了当今世界格局演变渐趋平和 D.淡化了世界仍动荡不安的现状
12.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苏联拥有当时世界最多的耕地,但粮食却需要大量进口;苏联的宇宙飞船可以到达月球,但许多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在于
A.军备竞赛增加了经济负担 B.注重发展军事相关的重工业
C.苏联的科学技术相对落后 D.政府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13.1946年夏,丘吉尔指出:“美国鹰停落在栖木上,它是一只有着可怕喙爪的强壮大鸟……葛罗米柯先生(苏联外交官)被派来每天用一把锋利的镰刀去戳它,戳它的喙,戳它的翅膀,戳它尾巴上的羽毛。鹰一直都保持着安静,但就此认为鹰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这反映了当时
A.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 B.美苏两国间矛盾加剧
C.美苏冷战序幕由此揭开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14.根据全俄舆论中心在2011年戈尔巴乔夫80岁生日前夕的调查显示,现今俄罗斯人对于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42%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起了主要作用,对戈尔巴乔夫最激烈的批评来自俄共,他们一直把戈尔巴乔夫作为社会主义的背叛者、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以上看法是
A.正确的,完全符合历史事实
B.片面的,夸大了个人的历史作用
C.错误的,叶利钦才是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
D.错误的,西方的“和平演变”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15.俄罗斯《晨报》报道,20世纪苏联领导人好感度最新民调调查结果,勃列日涅夫成为现代俄罗斯人最喜欢的苏联领导人,其中有56%的受访者对勃列日涅夫持肯定态度。勃列日涅夫得到肯定的理由是
A.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
B.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C.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耀
D.冲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后美国霸权的膨胀强化了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使得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冷战后的美国霸权主义是一种更加肆无忌惮的霸权主义。冷战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市场经济制度、美国的价值观念,积极地向全世界扩展美国的势力和影响。同时,“新干涉主义”使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披上一层“仁慈”的外衣。“新干涉主义”是指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价值观为借口,用政治施压、军事打击和经济制裁等手段干涉别国内政。此外,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体现为一种制度性霸权。制度霸权是指通过西方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体现出来的一种霸权形态。只要霸权国能够保持霸权地位,它的国家安全、经济财富、意识形态观念、社会价值观念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摘编自刘丽云《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
材料二 美国著名战略问题专家托马斯·巴尼特在《五角大楼的新地图——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在克林顿政府的第二个任期期间,我在五角大楼办公室的一面墙上发现了这样一则个人广告。
招聘敌人启事:成熟的北美超级大国寻求有敌意的合作者以进行军备竞赛、第三世界冲突和一般性对抗。候选者必须有足够威胁,以说服国会满足军事需要。具备核战能力者优先;但如果拥有重要生化武器资源,非核候选人也可考虑。请将求职信并舰艇和空军中队照片寄至:
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刘福明《中国梦》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2)材料二表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7.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农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
材料二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
——《苏联真相》
材料三 在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70年代农业成就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邓小平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1985年,经过连续三次创纪录的丰收。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你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农业改革的举措呈现什么特征?
(4)上述有关农业改革,有成功、有失败,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B2.B3.D4.B5.B6.D7.B8.D9.D10.D11.C12.B13.B14.B15.C
16.(1)新特点:更加肆无忌惮;新干涉主义;制度性霸权。
(2)问题:美国在冷战后到处“寻敌”的急迫心情。
原因: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为称霸全球、实行单边主义寻找借口。
17.(1)减耕减产;补贴农业;颁布农业法案。国家干预(或直接调控)。
(2)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调整农产品收购制度;种植玉米。
(3)改革旧体制(改变组织方式);发挥市场作用
(4)改革要适合国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要减轻农民负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