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2. 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4.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重点: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难点: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成就 事件 时间 表现/内容 影响/结果
探索 中共八大召开 1956年 我国主要矛盾由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转变为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决定了我国主要任务是: 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中国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开始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取得初步成果。
总路线 1958年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①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②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大跃进” 1958年 农业上出现“浮夸风”;工业上“全民大炼钢铁”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 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失误后的调整 1960-1965年 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成果 ①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②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年 1966年春夏全面发动后,中央文革小组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1967年初,“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地方出现打、砸、抢时间,学校停课,工厂听过,党政机关受冲击,大批领导干部、知识分子遭到批斗。1969年4月中共九大之后,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 国民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干扰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成就 领域 表现 意义
工业国防 从“一五”计划开始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科技国防 中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
农业 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文教卫生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人才培养 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
精神面貌 形成了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时代精神;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
外交拓展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建交高潮,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结束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这些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167“学思之窗”,思考: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 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 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它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
毛泽东基于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基本状况,带领党和人民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理论为党在新时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体系构建】请在老师指导下,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
【当堂检测】见平板
【巩固练习】
1.(2015·福建高考·18)图8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
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运动
【解析】“过渡时期”是指1949~1956年,从图中1956年信息可知农业总产值低于工业总产值,故A项错误;“三大改造”期间是指1953~1956年,从图中1956年信息可知农业总产值低于工业总产值,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完成时是在1957年,而1956年后农业总产值在下降,故C项错误;“大跃进”是在1958年,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总产值在不断下降,工业总产值在不断上升,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20·江苏高考·13)右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A.宣传党开展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 B.表达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
C.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 D.说明青年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
【解析】1964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图中“跟前辈学习,把青春献给农业”体现出了人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故选C项;宣传党的合作化运动是三大改造,时间是1953到1956年,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农业发展,并没有体现工业,排除B项;从图片中的人物来看,其中还有中年,并不是只有青年,排除D项。
【答案】C
3.(2021.1·浙江高考·14)新中国成立时,科技人员不足五万人,除地质学、生物学等学科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外,其他学科的科研几乎一片空白。20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这得益于
①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确立
②中央与地方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设立
③“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实施
④一批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考点】现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中国政府确立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开始了振兴科技的艰难历程,故①正确;中央政府各个部门和各地相继建立起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推动了科研的进步,故②正确;“863计划(1986年)”“火炬计划(1988年)”等重大科技规划实施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③错误;新中国成立后,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毅然舍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4.(2019·海南高考·12)1963~1965年, 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60年代国民经济调整
【解析】据材料“1963~1965年, 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可知农业、轻工业发展迅速,结合所学1963~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农业和轻工业可知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故选B项;材料主要是经济结构变化而不是所有制变化,排除A项;合作化运动是1953~1956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才开始的,排除D项。
【答案】B
5.(2016·上海高考·28)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三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日建交
【考点】外交舞台的拓展——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解析】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结束美国长期对中国的外交遏制,打破了外交的僵局,引发新中国第三次建交高潮,故A项正确;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现在50年代,引发第二次建交热潮,故B项错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出现在2001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中日建交是推动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