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散步》导学练习
一.根据拼音填汉字。
一shà( )间 chāi( )散 各得qí( )所
委qū( ) 水波lín lín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
二.朗读后根据原文填空,并体会这些字词的妙处(先别看课本噢)。
1.母亲 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2.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3.我的母亲又 过了一个严冬。
4.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 着,有的浓,有的淡;
5.小家伙突然 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6.我的母亲 高大, 很瘦, 不算重;儿子 很胖, 幼小, 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 , ,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你感觉这篇文章中还有哪些词语和句子写得好,把它画出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思考以下问题,形成自己的回答。
1.用自己的话叙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一家人散步遇到了怎样的分歧,分歧是怎样解决?
3.请你给文章重新拟一个题目,并说说为什么拟这个题目。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没有用到比喻手法?“好像”的作用是什么?请说说你对整句话的理解。
四.课外拓展训练
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个母亲不断疼惜呵护弱智的儿子,担心着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
“宝宝乖,别怕别怕,坐车车很安全。”——那母亲口中的宝宝,看来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了。
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
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
那对母子下车的时候,车内一片静默,司机先生也表现了平时少有的耐心,等他们完全下妥当了,才缓缓起步,开走。
乘客们都还向那对母子行注目礼,一直到他们消失于街角。
我们为什么对一个人完全无私的溶入爱里会有那样庄严的静默呢?原因是我们往往难以达到那种完全溶入的庄严境界。
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亮而散发光辉。
就以对待孩子来说吧!弱智的孩子在母亲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眼中是那么天真、无邪,那么值得爱怜,我们自己对待正常健康的孩子则是那么严苛,充满了条件,无法全心地爱怜。
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林清玄《浴着光辉的母亲》)
1. 请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我”在公共汽车上的见闻。
2.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用那么崇敬的眼神看那位母亲?
3.“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亮而散发光辉。”请你说说这句话特别之处在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作者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观点?请在文中找出来。
24.《散文诗两首》导学练习
一.积累运用
1.给下面的形似字和多音字注音、组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
2.给加点字注音。
并蒂( ) 姊妹( ) 莲蓬( ) 菡萏( )
攲斜( ) 荫蔽( ) 白瓣儿( ) 徘徊(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原文填空,体会这些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1)“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 ,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2)母亲啊! ,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
4.填空
(1)泰戈尔,________(国名)文学家。1913年获________奖,其代表作有 、
等。
(2)冰心, 原名 ,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 ,诗集 、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 、 、 三个方面。
(3)《金色花》这首诗表现了孩子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母亲的挚爱,孩子幻想自己变成一朵________,把________袭向母亲,又幻想自己的________投在妈妈的书页上,同妈妈________。
5.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立起联系。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是只要经过四步中间联想(每个联想都是很自然的),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请你试一试,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联想。
房子→( ),( )→( ),( )→( ),( )→茶
月亮→( ),( )→( ),( )→( ),( )→花
二.阅读理解。
1.《金色花》孩子为什么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成一朵金色花?有同学认为,在妈妈急切寻找“我”时,“我”却躲起来捉弄妈妈,这说明“我”是个坏孩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金色花》结尾写到“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
3. 《荷叶 母亲》一文中,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4. 《荷叶 母亲》一文中写了几次看红莲,当时的自然环境、红莲的情形、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荷叶 母亲》自学提示:
1.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描绘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2.写作特点及借鉴: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点:借景写人,抒发对母亲的深情。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副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雨荷图,作者由此联想到女儿对母亲的依恋,母亲对女儿的呵护。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并以莲自比,讴歌伟大的母爱,自然贴切,新颖独特。
借鉴:“托物言志”是抒情散文常用的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把作者的感情寄托在某物上,让此物本身代表自己表达。自然万物皆可寄情,只是所寄情的物要恰当,物的功能或象征性能负载人的感情,否则是不能感染读者的。
23.《散步》答案:
一.霎 拆 其 曲 粼 二.略
三. 1.祖孙三代在田野里散步,表现了一家人之间互敬互谅,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一家人散步,遇到的分歧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委屈儿子走小路。
3.言之有理即可。
4. 整个世界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它说明了我们身上具有的对于家庭和社会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体含义见教参。
四.1.一位母亲不断痛惜呵护弱智的儿子,乘客们都很崇敬她
2.因为那位母亲无私地溶入爱里令他们非常感动
3.比喻十分新奇,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4.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
24.《散文诗两首》答案
一、1.略 2.略 3.(1)我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告诉你,妈妈。(2)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4. (1)印度 诺贝尔 《飞鸟集》 《新月集》 《园丁集》 《吉檀迦利》(2)谢婉莹,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3)金色花 香气 影子 捉迷藏
5.房子——主人 主人——客人 客人——喝水 喝水——茶 月亮——太阳 太阳——大地 大地——花园 花园——花。
三.1. 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总之,是孩子想为妈妈做点事。因为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之所以在妈妈寻找自己时不说话并且匿笑,是因为他个性天真调皮,在和妈妈开玩笑,而并不是真的捉弄妈妈。所以不能说“我”是个坏孩子,其实“我”是一个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
2.上文写到“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也一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嗔怪中恰恰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3.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平淡淡地铺叙,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入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4.三看,环境:繁杂的雨声、雷声作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雨势并不减退、浓阴的天、雨愈下愈大
红莲情态:开满、亭亭、左右攲斜、不摇动、荷叶护莲
心态: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