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寓言四则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0寓言四则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04 16:3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0《寓言四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1、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重难点】
【知识链接】
1、体裁介绍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2、(1)伊索生平介绍
伊索(Aesop620~560B·C),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舅舅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田里做最艰苦的工作。
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后来,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一个奴隶。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之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
大家都喜欢伊索说故事,也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敬佩他过人的聪明。伊索曾经靠机智救过朋友和主人的急难;凭机智避免敌人的伤害,解除奴隶的桎梏。据说伊索因得罪特耳菲人而被陷害致死。
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授。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的。其中大多以动物为主:有的用豺狼、狮子等比喻人间权贵,揭露其残暴、肆虐的一面;有的则总结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原则。其形式简洁精练,内容隽永,深奥含义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
(2)《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中的神
宙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是众神之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掌管着天地的秩序。赫拉,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畜牧、竞技、演说以至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3)、《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
《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等编著。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1、研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1)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
了解赫耳墨斯是一个 的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的“笑”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
(5)赫尔墨斯为什么先问宙斯、赫拉像的价钱 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7)概括文章寓意
2、学习《蚊子和狮子》
(1)蚊子在与狮子战斗前吹了一次喇叭,战斗后又吹了一次喇叭,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蚊子和狮子》寓意是什么?
(3)阅读如果改编寓言结局,寓意与原文有什么不同?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 ( http: / / www.21cnjy.com )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3、拓展补充
寓言就是这样通过短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所以读寓言的时候要想一想: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
《智子疑邻》
疏通文意,掌握故事情节。
疏通文意:对照课文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解释下列词语、句子意义:
(1)、智子疑邻
(2)、不筑
(3)、其邻人之父亦云
(4)、暮而果大亡其财
3、翻译寓言。
1、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角度理解寓意。
作者写这则短小的寓言故事的本意是什么呢?
3、联系生活,谈体会。生活中是否有“智子疑邻”的现象?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谈谈。
《塞翁失马》
一、疏通文意,掌握故事情节。
1、疏通文意:对照课文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解释下列词语、句子意义:
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
人皆吊(安慰)之
居(经过)数月
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喜欢)骑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复述故事
二、研读提问题,探寓意。
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从“塞翁”“众人”的态度来看:(塞翁沉着冷静,静观事情的变化)面对一系列的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
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是不需要一定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
寓意总结
联系生活,谈体会。
参考答案: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1、(1)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
(2)如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等。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赫耳墨斯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想知道”是掩饰之词,实际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上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
(3)目的是想搞一次民意调查,看看自己在凡人的心目中到底印象如何,“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4)嘲笑宙斯,讥笑赫拉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达了赫尔墨斯的爱慕虚荣。(赫耳墨斯的父亲高高在上,在人间他的雕像却只卖到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幸灾乐祸,认为这是活该,所以他笑了。但在另一方面,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宙斯口碑不好,累及店主人的雕像卖不到好价钱,生意惨淡,雕像者一家的生活必定十分艰难。赫耳墨斯身为“商人的庇护神”,看见自己的子民在做亏本买卖,如果他很有责任心的话,应该表示关切、同情才是。而他感到心花怒放,很开心,“笑”了起来。从这一“笑”之间,我们可以断言,虽然他出身高贵,身居高位,但却是一个不理政事的尸位素餐者。)
(5)因为宙斯是希腊神话里神的首领,他问宙斯雕像的价格 这说明了赫尔莫斯的自以为是、认为他会被人们受到尊重。
(6)表明了他自己的小人之心自命不凡。
(7)这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谦虚,有自知之明,不要妄自尊大……
《蚊子和狮子》
(1)战斗前:是因为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敌我条件后,充满胜利的信心。 战斗后:是得意忘形,吹嘘自己的胜利。(通过追问,穿插分析:两个“吹”的不同,以及重点词语“冲”“咬”“唱”“叹息”等。
(2)骄兵必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答案:通过与文中寓言相比较:去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师小结: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所以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
《智子疑邻》
一、(1)智:聪明,这里意思是“以。。。。。为聪明”
(2)筑:修补。
(3)父:古代对老年人(多指男性)的称呼。
(4)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丢失。
二、1、答案:(1)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2)听别人的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对人不可以持偏见
(3)与人为善。不要凭感情无端猜疑他人,如果能做到公正无私,便不会被感情左右而影响对事物的正确判断。
(4)、判断事情应该客观,不可以加入主观因素。
2、答案: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是正确的,效果也不见得好。
3、略
《塞翁失马》
一、1、略
2、逃跑;安慰;经过;带领;喜欢;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3、略
二、1、答案: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福与祸、得与失、好与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答案:(引导:紧紧抓住“塞翁”那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话来思考。)因为“塞翁”是一个“善术者,能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他洞悉人间世事的变化之玄机,懂得祸福相依,且能转而相生的道理。
3、答案: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4、坏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成好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事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转化的。(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老子: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