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份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小说的叙事节奏指“由素材诸事件所包含的时间总量(故事时间)与描绘这些事件过程中的时间总量之间(叙事时间)的关系”。小说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大致相等,情节进展快,则叙事节奏快疾,小说故事时间大于叙事时间,情节推进慢,则叙事节奏平缓。小说家会在叙述当中采用不同的叙事节奏来产生多变的叙事速度,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和深化主题,使作品实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梳理如下:沧州遇故交——听闻密谈——报告林冲——买刀寻仇—接管草料场—风雪夜沽酒——暂宿山神庙—听闻阴谋——搠杀仇人—冒雪投东。这些情节的叙述节奏时缓时疾,时快时慢,和林冲的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紧密联系,极富探究价值。
“沧州遇故交”后,林冲从李小二处得知陆谦一伙追到沧州疑似意图谋害,当下非常激愤,买刀寻仇,他对高俅等人步步紧逼产生了反抗意识,情节骤然紧张,叙事节奏加快。“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叙事节奏随之放缓,此时他的反抗并不坚决,尚且存有侥幸心理,试图委曲求全。这部分叙述中,情节张而又弛,节奏疾而又缓,与林冲的矛盾心理相映成趣。
“接管草料场”情节在小说两个高潮之间,叙事节奏平缓,“连日无事”叙事省略,表面风平浪静。林冲对这种平静虽也疑惑,但还是奉命前往草料场,再次体现他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性格。到了草料场,看到被朔风摇撼的茅屋,还想第二天找泥水匠来修理,体现出他求安求稳的心理。查看火盆和关门上锁的动作细节有条不紊,体现了他小心谨慎,苟安求生。但他隐忍谨慎到这个地步,最后仍然免不了大祸将至。
“林冲搠杀仇人”是小说叙事节奏最快的部分,情节推进迅速,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大致相等,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纤毫毕现,浓墨重彩,叙事方面的快节奏和林冲的冲冠一怒配合巧妙。林冲最终意识到在高太尉公权私用的挤压下,在“官逼民反”的残酷环境中,自己的生存空间被彻底剥夺,他忍无可忍,退无可退,彻底抛弃了幻想,走上了复仇反抗的道路。
“逼上梁山”不是英雄的壮举,而是重重逼迫下毫无回旋余地的反击,既是个体悲剧,又是社会悲剧。
(摘编自毛贵贤《从叙事学角度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材料二:
提起节奏,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诗歌,而不大会想到小说。这是因为我们一般理解的节奏主要指文字音节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和高低起伏的变化。这种由语音的有规则的出现造成的节奏感在叙事文中确实不占显著位置。小说主要以“讲故事”为主,不太讲究声音韵律,纵有节奏,也常被意义掩盖,不易为人们所觉察。但不可否认,小说中同样存在节奏。
20世纪20年代,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最早关注到小说节奏问题。福斯特以音乐节奏做类比,认为在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中反复出现的音乐短句就是小说的节奏。法国小说理论家热拉尔热奈特广泛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的关系,他将小说时间处理方式分为“概要”“停顿”“省略”“场景”四种,认为四者的交替运用就是小说节奏的主宰方式。“叙事时间”,也叫文本时间,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即叙述故事的过程;“故事时间”指故事自然状态下发生的时间。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相等或基本相等的叙述称为“场景”,以此为基点,向两端延伸。叙述时间短于故事时间为“概要”;叙述时间为零,故事时间无穷大的是“省略”;叙述时间无穷大,故事时间为零则是“停顿”。在热奈特笔下,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之间的“非等时”现象存在与否,是小说有没有节奏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无论是概要、场景,还是停顿、省略,它们在时间上的跨度对叙事结构中的节奏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最极端的例子是《追忆似水年华》一文,话语的节奏有时慢到以190页的叙事篇幅描述三个小时内发生的故事,有时却快到仅仅用三行文宇就概括了12年的故事。至于何者用快节奏表现,何者用慢节奏表现,实际上关系到作品主题和作者的价值取向。
(摘编自邓颖玲蒋胡遐《论小说节奏的叙事功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大致相等,就必然会使情节进展快,叙事节奏快疾。
B.小说家会采用不同的叙事节奏来产生多变的叙事速度,这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和深化主题。
C.人们通常理解的节奏是文本在语音层面的变化规律,而小说以讲故事为主,因此在这方面体现得不太明显。
D.概要、省略、停顿、场景是根据小说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之间的关系来划分的,它们交替运用主宰着小说的节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接管草料场”的情节叙述时间短于故事时间,但叙事节奏平缓。《追忆似水年华》中话语的节奏有时慢到以190页的叙事篇幅描述三个小时内发生的故事,叙述时间大于故事时间,叙事节奏平缓。
B.材料二谈论节奏,是基于叙事话语内部的分析,包括语句出现的频率和故事推进的速度两个层面。
C.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最早认识到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中反复出现的音乐短句就是小说的节奏。
D.根据热奈特的叙事节奏理论,与叙述时间相比较来说,故事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省略、场景、概要和停顿。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哦,香雪》记叙了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这属于“停顿”。
B.《变形记》中作者并没有描写格里高尔是如何变为甲壳虫的,这属于“省略”。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一句话叙写林冲找陆虞候,这属于“概要”。
D.《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基本相等,这属于“场景”。
4.节奏对小说来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4分)
5.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叙述节奏对于表现林冲人物形象的作用。(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花镜
刘庆邦
燕奶奶的头发花了,眼也花了,眼珠子上像涂了一层面糊子,看啥都是模模糊糊。一只苍蝇在屋里飞,飞得嗡嗡的。从声音判断,这只苍蝇个头儿不小,是那种让人讨厌的绿头红眼的大家伙。她抄起蝇拍,想把苍蝇打死。可她只听见苍蝇振翅飞翔的声音,就是看不清苍蝇在哪里。她拍一下,又拍一下,每一下都落了空。
“看你往哪里跑,我今天非要打死你不可!”有点儿执拗劲儿的燕奶奶,终于把苍蝇打死在厨房的墙上了。她要把粘在墙上的苍蝇尸体捏下来,一捏,原来是一个钉在墙上的锈蚀的钉头子。
眼睛花成这样,买一副花镜戴上不行吗?问题是,燕奶奶她不认为自己的眼花是个问题。她的大儿子在井下处理哑炮时受了伤,两只眼睛啥都看不见。比起儿子的眼睛,她白天能看见太阳,晚上能看见月亮;看树还是绿的,看花还是红的,戴不戴老花镜有什么关系呢!还有,她挣钱不容易,舍不得把钱花在买老花镜上。儿子双目失明后,挣钱少了,她就开始到处捡废品。有一次,她把别人踩扁在地上的一个瓶盖子看成了钱,心中一喜,说捡废品还能直接捡到钱。她弯腰把钱捡起来,想看看是一毛还是一块,结果发现是一个破瓶盖。
眼看眼花得越来越厉害,有熟人劝她买一副花镜戴。她问人家:“买副花镜多少钱?”人家告诉她:“贵的几百块,上千块;便宜的也就几十块。”燕奶奶把熟人的鼻子和眼看一看,见熟人的鼻子还是鼻子,眼还是眼,她说:“没事儿,再等等吧。”
居民小区门口放有一只塑料垃圾箱,燕奶奶每天都要往垃圾箱里看一看,在垃圾箱里扒一扒。在她看来,垃圾箱简直就是百宝箱,她在“百宝箱”里捡到过鞋子、袜子、帽子、铅笔、钢笔和圆珠笔,还捡到过耳机、收音机。有一天,她竟在垃圾箱里捡到了一副眼镜。她认定这是一副花镜。老天爷真是有眼哪,正当她需要花镜的时候,就给她送来了一副花镜。她拿起眼镜看了看,觉得这副眼镜真不错,整个眼镜通透得跟没装镜片子一样。她把镜片子摸了摸,不由得笑了,大拇指摸到了二拇指,原来真的没装镜片子,只是两个圆形的空框子。
中秋节那天,二儿子和二儿媳从市里到矿上来看望燕奶奶,燕奶奶把捡到空框子眼镜的事当笑话讲给二儿媳听。二儿媳在市里的晚报社当记者,愿意听些新鲜有趣儿的事。燕奶奶摸准了二儿媳的胃口,二儿媳每次来,她都会讲一些新鲜有趣儿的事给二儿媳听。这次讲完了空框子眼镜的事,燕奶奶还把那个空框子拿给二儿媳看,问二儿媳能不能找两个镜片子装上,她当老花镜待。二儿媳把空框子看了看,说:“这是儿童玩具,框子上没有槽儿,没有装镜片子的地方。”二儿媳认为,婆婆的确该配一副花镜了。她说:“这样吧,我下午带你去市里的眼镜店,让人家给你验验光,配一副花镜。”
“我听人家说,买一副花镜得花好几十块钱呢!”
“妈,这个您就不用管了,一分钱都不让您花,就算是我送给您的礼物。”二儿媳带燕奶奶来到市里的一家眼镜店,又是验光,又是挑镜框,又是选镜片,算下来,配副眼镜竟需要八百九十块钱。燕奶奶心疼坏了,也感动坏了,两只有些塌坑的眼眶里顿时涌满了泪水。燕奶奶的孙子叫小明,她习惯把二儿媳叫成小明他婶子,她说:“小明他婶子,咱拣便宜的随便买一副,凑合能戴就行了,眼都老成这样了,哪里配得上这么贵这么好的眼镜呢!”
“眼镜天天戴在脸上,哪能凑合呢?买就买合适的。”二儿媳把花镜给婆婆戴上试了试,问:“怎么样,清亮吗?”
“清亮,清亮得跟年轻的时候一样。”戴上花镜的燕奶奶不看别的,只看着二儿媳,看了眉毛看眼睛,看了眼睛看睫毛,说:“我就看着俺小明他婶子好看。”
二儿媳的眼睛笑得弯弯的,说:“您看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过了几天,燕奶奶一个人到眼镜店来了,要求把花镜退掉。营业员不给她退,她自己先退了一步,让人家给她换一副。营业员问她换什么样的。她说:“不要太贵的,几十块钱一副的就行。”贵的换成便宜的,人家就得给她退钱,眼镜店当然不愿意做这样的买卖。燕奶奶不跟人家吵闹,她就待在眼镜店里不走。她说她有高血压,千万别晕倒在眼镜店里。营业员拗不过她,到底给她换了一副价值只有六十多块钱的花镜。
城是小城,眼镜店有位女营业员认识燕奶奶的二儿媳。有一天营业员碰到了女记者,对她说:“你婆婆把你给她买的花镜退了,换了一副便宜的花镜,你知道吗?”
二儿媳一点儿都没有表示惊奇,也没问为什么。她不会忘记,嫂子跟哥离婚时,本来要把儿子小明带走,不料婆婆舍不得自己唯一的孙子,不吃不喝,哭得一次又一次背过气去。眼看就要出人命,嫂子才把小明给婆婆留下了。当时小明还在上幼儿园,眼下小明已经是一名高中生。孙子上的年级越高,花销就越大,买一双鞋几百块,买一部手机几千块。只要孙子提出要什么,奶奶就尽量满足孙子的要求。
二儿媳又去矿上看婆婆时,没敢提老花镜的事。不料,婆婆却主动说起了花镜,说人老了戴上花镜就是好,以前人从对面走过北地逢男女都分不清,现在她不但能分清男女,连年轻的还是年老的都分得出来。
二儿媳说:“只要您觉得好就好。我听说,人的眼会越花越厉害,对花镜度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等您啥时候觉得这副花镜不合适了,我带您再去配一副。”
(选自《2018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有删节)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花镜”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全文围绕“花镜”展开故事,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B.燕奶奶和二儿媳的身份地位存在差异,但并没有造成两人的鸿沟,婆媳相处温暖和谐。
C.燕奶奶把捡到空框子眼镜的事情当作笑话讲给二儿媳听,是想让二儿媳给她买副花镜。
D.二儿媳对婆婆退花镜一事“一点儿都没有表示惊奇,也没问为什么”,表明二媳妇是理解婆婆的,体现了她的理性思考。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语言整体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而在写燕奶奶眼花的特写镜头中,又有着生动幽默的特点。
B.小说中燕奶奶舍不得花钱配镜与尽量满足孙子的各种要求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燕奶奶的指责。
C.在小说叙事角度方面,本篇采用全知视角,便于向读者展现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心理状态。
D.文中第三段讲述了一部分有关燕奶奶儿子双目失明的故事,起到了补充交代的作用,丰富了文章的思想意蕴。
8.文章是怎样塑造燕奶奶这一人物形象的?(4分)
9.林斤澜先生曾评价刘庆邦的小说“来自平民,出自平常,贵在平实”,请结合本文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乔维岳,字伯周,陈州南顿人。治《三传》。周显德初登进士第,授太湖主簿。开宝中,右拾遗刘稹荐其才,擢为太子中舍、知高邮军,通判扬州,徙常州。金陵平,又移升州,改殿中丞。太平兴国初徙襄州俄工内艰三年陈洪进表纳疆土以其子文显为泉州留后朝廷议择能臣关掌郡事即起维岳为通判。会盗起仙游莆田县、百丈镇,众十余万攻城,城中兵裁三千,势甚危急。监军何承矩、王文宝欲尽屠其民,燔府库而遁。维岳挺然抗议,以为:“朝廷寄以绥远,今惠泽未布,盗贼连结,反欲屠城,岂诏意哉。”承矩等因复坚守,既而转运使杨克让率福州兵破贼,围遂解,诏褒之。
尝按部至泗州,虑狱,法掾误断囚至死。维岳诘之,法掾俯伏,且泣曰:“有母八十余,今获罪,则母不能活矣。”维岳悯之,因谓曰:他日朝制按问,第云转运使令处兹罪。卒如其言,获免。
会考课京朝官,召还。属真宗以寿王尹京,精择府僚,留为开封府推官。或言维岳在淮南,决狱不平允,左右有知其事者辨之,太宗特加赏异。储闱建,兼左谕德,转太常少卿。京府事繁,维岳评处详敏。有王陟为司录,真宗亦称其明干。及践祚,即命维岳与毕士安权知开封府,拜给事中、知审官院。维岳体肥年衰,艰于拜趋,陈乞外迁小州。上嘉其静退,特授海州刺史。
咸平初,知苏州。素病风,上以吴中多食鱼蟹,乃徙寿州,仍命太医驰疗之。四年,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七·列传第六十六·乔维岳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平兴国初/徙襄州俄/丁内艰/三年/陈洪进表纳疆土/以其子文显为泉州留后/朝廷议择能臣关掌郡事/即起维岳为通判。
B.太平兴国初/徙襄州俄/丁内艰/三年/陈洪进表纳疆土/以其子文显为泉州留后/朝廷议择能臣/关掌郡事即起/维岳为通判。
C.太平兴国初/徙襄州/俄丁内艰/三年/陈洪进表纳疆土/以其子文显为泉州留后/朝廷议择能臣关掌郡事/即起维岳为通判。
D.太平兴国初徙襄州/俄丁内艰/三年陈洪进表纳疆土/以其子文显为泉州/留后朝廷议择能臣关掌郡事即起/维岳为通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显德: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B.“承矩等因复坚守”的“因”和“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意义相同。
C.“上嘉其静退”的“嘉”和“余嘉其能行古道”的“嘉”意义相同。
D.践祚:走上阵阶主位,特指皇帝即位。践,履踏。祚(阵),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阵阶,阵阶上为主位,即皇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乔维岳潜心治学,显德初年应试得中,被授职太湖主簿,后又因才能被右拾遗刘稹举荐,担任过太子中舍、高邮军知军、扬州通判的职务,后来又调任常州。
B.盗贼在仙游莆田县百丈镇起事,形式十分危急。监军何承矩、王文宝要杀尽城中百姓弃城逃走,乔维岳坚决反对,最终城池被保全。
C.乔维岳在泗州巡视的时候,发现有法官误将囚徒处死,面对官员的认错求情,维岳动了同情之心,最后使官员免受惩处。
D.开封府事务繁忙,但对于乔维岳来说不算什么。还有个叫王陟的任司录,真宗也称他能干。等到宋真宗继位,就任命乔维岳与他一起暂时代理开封府知府,授予为给事中、知审官院。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维岳诘之,法掾俯伏,且泣曰:有母八十余,今获罪,则母不能活矣。(4分)
(2)或言维岳在淮南,决狱不平允,左右有知其事者辨之。(4分)
14.后人称乔维岳“才足以治剧”而又“仁恕蔼然”,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六幺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宋】李纲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释】宋高宗建炎元年,李纲为相,力主抗金,在任仅75天便因主和派谗言被贬。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李纲被贬万安军(今海南万宁)安置,建炎四年(1130年)八月遇赦北返至江西鄱阳作此词。
15.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阕写《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归于沉寂,只有古寺钟声时断时续,渲染了苍凉寂寞的怀古氛围,暗含对六朝繁华尽逝的感叹。
B.词人将明月视为历史无情的见证者,人事更迭、战乱流离的变迁,与天上明月兀自圆缺的永恒形成强烈对比。
C.下阕由景及情,表明即使天气寒冷、贬谪路途遥远漫长,自己的志向也不会改变,又借柳宗元笔下“独钓寒江雪”的渔翁自喻。
D.下阕首句从眼前景物落笔,与前文长江千里、江阔云低的景色相应,词人由鄱阳湖水的涨落联想到江潮的起伏,对景神驰,心潮起伏,于是发出深沉的慨叹。
16.南渡时期宋人咏史怀古词的特点之一是重“今”而不重“古”,虽然仍借咏史怀古为名缅怀过去,实际却倾向于结合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抒发个人情怀和感叹,试分析这一特点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能表明孔子哂笑子路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鸿门宴》中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提到“落木”这一意象体现了语言的精妙和诗人大胆的创造性。在学过的古诗词中曾出现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4月24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发布。在这份彩色影像图上,科学家识别了着陆点附近大量的火星地理实体。影像图。 ①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介绍,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天问一号”任务环绕器中分辨率相机对火星实施了284轨次遥感成像,地面应用系统对获取的14757幅影像数据进行处理,这才得到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图。
“本次发布的影像图包括火星东西半球正射投影图、鲁宾逊投影图和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图密布的撞击坑、狭长的裂谷,影像图上,火星地形地貌 ② ,空间分辨率为76米。”
张荣桥说获取影像图需要突破来自“天问一号”任务本身的挑战和火星影像图的拼接以及图像颜色的核校矫正这三大难关。图像拼接过程中,相邻两个轨道获得的图像之间不能有缝隙,这对科研人员来说并非 ③ 。如果轨道控制不精准,难免出现缝隙;一旦存有缝隙,想弥补就得等七八个月之后的下一个周期。另外,相邻两轨获得的图像不能重叠太多,否则下一轨很可能出现缝隙。
获取火星影像图,科学意义何在?张荣桥表示,这为中国开展火星探测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世界同行进行火星科学研究提供了质量更好的发展蓝图,是为人类深空探测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近期,“抗炎饮食”“促炎饮食”成了热门词汇,很多人疑惑地问,抗炎饮食可预防炎症发生,而促炎饮食会加重炎症,这是真的吗?
其实, ① ,促炎和抗炎饮食中的“炎”指的是慢性炎症,一般不为人感知察觉,而平时说的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多指急性炎症,身体往往可感知,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炎症是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外界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适度的炎症反应是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与清除自身坏死组织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因而对人体是有益的。
② ,则会发展成慢性低度炎症,它是机体在特定免疫原的长期、低剂量刺激下,呈现的非特异性、可持续存在的低度炎症状态,它和肺炎等急性炎症有所不同。
急性炎症多由外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 ③ ,炎症很快就会消退。而慢性炎症是一种慢性持续损害,其特征是促炎症标志物如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升高,从而影响周围组织状态,可能会导致严重组织损伤,最终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的损害。由于慢性低度炎症不为人察觉感知,也不易通过常规体检发现,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来调节、改善或消除,以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
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我曾想,如果从池水中抓出一个鲤鱼“科学家”,事情将会怎么样呢?
B.老根据地人民做的鞋是“量天尺”。
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D.四叔书房的墙壁上挂着朱拓的大“毒”字,陈抟老祖写的。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提示写作。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4周年。假如你是校宣讲团的一员,将在全校面前做一次有关五四青年节的演讲,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A原文的意思是情节发展快,就会叙事节奏快,并不是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大致相等,就一定情节发展快。逻辑关系错误。)
2.D(D.“故事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省略、场景、概要和停顿”错误,原文为“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相等或基本相等的叙述称为‘场景’,以此为基点,向两端延伸。叙述时间短于故事时间为‘概要’;叙述时间为零,故事时间无穷大的是‘省略’;叙述时间无穷大,故事时间为零则是‘停顿’”,应是“故事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省略、概要、场景和停顿”)
3.A(根据材料一“叙述时间无穷大,故事时间为零则是‘停顿’”,“停顿”是叙述时间无穷大而故事时间为零。A.《哦,香雪》中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但在这一分钟中,台儿沟的姑娘们与火车上的乘客交谈、交换物品,故事时间依然存在,所以不是“停顿”。)
4.①节奏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和深化主题,使作品实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②节奏控制着情节的发展;③节奏有助于表现作品主题和作者的价值取向。
5.①叙事节奏快疾的情节酣畅淋漓,彰显了林冲怒而抗争的决绝和壮烈。②叙事节奏平缓的情节低回徘徊,映衬了林冲随遇而安、隐忍自适的性格。③小说叙事节奏有张有弛。有缓有急,形成一种叙事张力,凸显了林冲心理变化进程,塑造了一个渴望稳定、隐忍克制但在公权力的步步紧逼下不得不落草为寇的中上层军官形象。
6.C(“是想让二儿媳给她买副花镜”错误。根据原文内容,“燕奶奶把捡到空框子眼镜的事当笑话讲给二儿媳听。二儿媳在市里的晚报社当记者,愿意听些新鲜有趣儿的事”可看出。)
7.B(“表达了作者对燕奶奶的指责”表述不当,对于燕奶奶“付出与回报失衡”的行为,作者心怀悲悯之心进行了审视和反思,并没有指责之意。)
8.①运用语言描写,如“没事儿,再等等吧。”“不要太贵的,几十块钱一副的就行”等,塑造了燕奶奶俭省节约的形象。②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如通过燕奶奶到处捡废品的行为,塑造了燕奶奶生活艰苦、勤劳持家(或吃苦耐劳)的形象;③运用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如“心中一喜”“不由得笑了”等,塑造了燕奶奶乐观向上的形象。④运用侧面描写,通过二儿媳的旁观者的心理描写塑造了燕奶奶疼爱孙子的形象。(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9.①刘庆邦小说塑造的人物主要来自平民。燕奶奶勤俭持家、疼爱后辈,二儿媳善良体贴、孝顺老人,她们是社会中平凡的民众代表。②刘庆邦小说的故事情节出自平常。文中燕奶奶捡眼镜、买花镜、换花镜等情节体现了日常生活中心酸无奈却又充满温馨的生活状态;③刘庆邦的小说贵在用平实的语言,深化了平实的主题,表现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婆媳、祖孙关系以及对老人的关爱。(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C(太平兴国初年,调至襄州,接着为母亲守丧。太平兴国三年,陈洪进上表投诚,任命他的儿子陈文显为泉州留后,朝廷商议要选派一个能干的官员前去掌管郡中日常政务,就起用乔维岳为通判。)
11.B(第一个“因”为副词,翻译为于是,就。第二个“因”为介词,翻译为凭借。)
12.D(真宗就任命乔维岳与毕士安一起暂时代理开封府知府,委任为给事中、知审官院,不是与王陟。)
13.(1)乔维岳责问他,法官伏在地上(认错),哭着说:“(我)有个八十多岁的老母,(如果知道我)现在犯罪,那么她就活不下去了。”(4分。“诘”“获罪”各1分,“有母年八十余”句式1分,句意通顺1分)(2)有人说乔维岳在淮南时判决案件不当,有知道内情的周围的人为他辩白。(4分。“决狱”“左右”“辨”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才足以治剧:
①陈洪进上表投诚,朝廷要选派一个能干的官员前去掌管郡中日常政务,就起用乔维岳为通判。
②面对贼寇猛烈的进攻主将们想要临阵脱逃,而乔维岳坚守立场,最终赢得了胜利。仁恕蔼然:
③面对法官的认错求情,乔维岳动了同情之心,最后使之免于刑罚。
15.C(“天气寒冷、贬谪路途遥远漫长”错误,参看背景,此为遇赦北返;“岁寒”语出《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指的是困境、逆境,不是指天气寒冷;“途远”语出《论语》“任重而道远”,指为达到目的所费的时日极长、功夫极大;“此志应难夺”语出《论语》“匹夫不可夺志也”。此二句说不管环境如何恶劣,目标多么难以实现,作者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抗战到底的意志决不改变)
16.①运用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的典故,借六朝因奢靡享乐而覆灭的历史教训,警戒统治者以史为鉴、励精图治;②慨叹六朝古都因战争而豪华销尽,借怀古寄托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表达毫不妥协、坚决抗金的决心;③借六朝兴亡、潮落潮生抒发自身仕途宦海沉浮的感慨,表达自己年华衰老、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17.(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18.来之不易一目了然(炳若观火、一清二楚)易如反掌(轻而易举、信手拈来)
19.①张荣桥说获取影像图,需要突破三大难关。②一是来自“天问一号”任务本身的挑战,③二是火星影像图的拼接,④三是图像颜色的核校矫正。
20.设问,先问后答,从多角度回答了获取火星影像图的科学意义,起到了强调作用。排比,分别从中国、世界同行、人类的三个角度,表明获取火星影像图对科学探测工程的重大意义。气势增强,程度增强,有节奏感。
21.D(A特殊含义;B特定称谓;C讽刺反语;D突出强调。原文中引号的用法是“突出强调”,故选D)
22.①炎症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②但如果炎症反应一直存在③当病原体被消灭后23.作文参照高考评价标准。
文言文译文:
乔维岳字伯周,陈州南顿人。研习《春秋三传》。周显德初年进士及第,任太湖主簿。开宝年间,右拾遗刘稹举荐他的才能,提升为太子中舍、高邮军知军,通判扬州,又调任常州。金陵讨平,又换任到升州,改为殿中丞。太平兴国初年,调至襄州,接着为母亲守丧。太平兴国三年,陈洪进上表投诚,任命他的儿子陈文显为泉州留后,朝廷商议要选派一个能干的官员前去掌管郡中日常政务,就起用乔维岳为通判。适逢盗贼在仙游莆田县、百丈镇起事,十多万人攻打城池,城中只有三千士兵,形势十分危急。监军何承矩、王文宝要将百姓全部杀掉,烧毁府库逃走。乔维岳挺身提出抗议,认为:“朝廷委任我们安抚远方,现在恩泽尚未布施,盗贼连结,反而要杀害满城百姓,这难道是诏书的旨意吗?”何承矩等人就又坚守,不久转运使杨克让率领福州兵攻破贼
寇,围困解除,诏令表扬他们。
曾经巡察到泗州,覆查案件,发现法官误将一名囚徒处死。乔维岳责问他,法官伏在地上认错,哭着说:“我有个八十多岁的老母,如果知道我犯罪,她就活不下去了。”乔维岳很同情他,就对他说:“将来朝中有旨查办此事,你就说是转运使让你判决的。”结果那位法官后来就照他教的做了,免受惩处。
恰逢考核京官朝官,召他回朝。当
时真宗以寿王身份担任开封府尹,精心挑选王府僚属,就把乔维岳留在开封府任推官。有人说乔维岳在淮南时判决案件不当,周围有知道内情的人为他辩白,太宗特别给予破格赏赐。真宗立为太子,乔维岳兼任左谕德,转官太常少卿。阖封卢事务繁重,乔维岳断案敏捷、考虑周到。还有个叫王陟的任司录,真宗也称赞他能干。即位后,真宗就任命乔维岳与毕士安一起暂时代理开封府知府,委任为给事中、知审官院。乔维岳身体肥胖,年纪渐老,行礼不便,就请求到外地小州任职。皇上赞许他谦虚退让,特别授任他为海州刺史。
咸平初年,任苏州知州。他一直患有风痹病,皇上因为吴中多吃鱼蟹,就把他调到寿州,还命太医前往治疗。咸平四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