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爬山虎的脚》说课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爬山虎的脚》说课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2 12:1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爬 山 虎 的 脚
叶圣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后反思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学情分析
心理特征
学生情况
四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是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阶段
学生对爬山虎缺乏认识,对隐藏在叶子后面的爬山虎的脚更不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的能力,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结合观察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操。

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明白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
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教法学法
以读代讲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情景教学法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爬山虎脚的特点。
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图片,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感知。
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了解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朗读、讨论、勾画圈点批注

教学过程
教师叙述,承前导入
合作探究,品读课文
理清顺序 总结全文
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叙述,承前导入
大自然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是形形色色的。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认识爬山虎这种植物。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
合作探究 品读课文
 (一)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通过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自主探究叶子的特点:颜色美、静态美、动态美。
合作探究 品读课文
 (二)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出示课件,让学生通过朗读爬山虎脚的段落,自主学习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句。
合作探究 品读课文
 (三)了解爬山虎是如何爬的
通过学生朗读,自主找出描写爬山虎爬的动词,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上。并通过学生演示体会爬山虎如何上爬的。
理清顺序,总结全文
1、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由远及近)
2、叶圣陶爷爷就是这样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留心观察,才给我们写出了爬山虎的脚这样美的文章。 
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课下我们也学一学叶圣陶爷爷留心细致观察的方法,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位置、形状、颜色
萎了、变灰
爬墙:触、变、巴、拉、贴、爬
叶子:美
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采用信息技术与课文相整合,通过动画向同学们展示了爬山虎的叶子从嫩红到嫩绿以及脚的生长过程、爬墙过程,渲染了课堂气氛。将抽象的事物,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变得鲜活、直观。通过信息技术与文本结合的教学,让我感受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优势。

谢 谢 指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