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七律 长征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会写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学习目标
1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红军藐视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文导入
同学们,请看这幅地图,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地图,漫漫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红军战士用脚一步一步地量着走完的,其中的艰难险阻更是不计其数,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毅力呢?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关于长征的诗歌,感悟这种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豪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长征。《七律 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9月红军长征即将胜利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战胜艰难险阻的过程。
写作背景
渡
崖
我会写
规律
索
律
lǜ
yá
suǒ
dù
云崖
渡过
铁索
法律
悬崖
渡船
索取
两个“土”
不是“系”
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了哪些大山?
五岭
乌蒙山
岷山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山高林密,敌军居险布防。
乌蒙山,峰高谷深,如刀切斧削。1936年2月27日,天寒地冻,红二、红六军团西进乌蒙山区。红军一万多人在一座座大山中转来转去,弹尽粮绝。这时,国民党军派出十个师又一个旅,一面尾追,一面从南面侧击,企图将红军困死乌蒙山内。
岷山,有“千里岷山”之称,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由于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战士们胸口像堵着团团棉絮,呼吸非常困难。战士们衣衫单薄,靠姜汤、辣椒刺激起来的热量,难以抵挡行军的疲惫,倘若脚一软倒在雪山上,从此再也起不来了!部队在雪山地区减员2000多人。
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当时敌人狂妄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
大渡河上只有一座由13根铁链组成的铁索桥,木板都让敌人抽掉了,过这样的桥谈何容易。夺桥的勇士们就是在这座桥上冒着敌人的枪弹前进着。
这首古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通过具体描绘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总起句——不畏艰难险阻、勇往
直前的英雄气概。
不怕——毫无惧色
万水千山——艰难险阻
等闲——藐视困难、从容不迫
大意: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只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乌蒙山
诗意: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也就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雄伟磅礴,可在红军看来,就像脚下滚动的小泥丸。
把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相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把它们合在一起说看似矛盾,其实是一种反衬手法,“逶迤”形容五岭绵延不断,一个“腾”字突出它的奔腾气势,“磅礴”形容乌蒙巍峨高大,一个“走”字突出它的疾驰状貌,作者用了比 喻、夸张的修辞,把绵延不断的五岭和巍峨高大的乌蒙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极言其小,是为了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时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一“暖”一“寒”既呈现了客观现实,又写出了主观感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比
第一部分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军”指的是什么?
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指红军队伍
诗意:更让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大家心情爽快,个个喜笑颜开。
长征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党和红军在长征路上充分发扬不怕苦难、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归纳本文的中心: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诗人正确地处理了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再现了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本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这种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不仅如实地写出红军长征途中所经历的千难万险,更揭示出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本质,使长征的战斗历程和红军的伟大形象得到了充分而又完整的体现。
【难点探究】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