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总复习地理冲刺卷(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
合题意)
暑假期间,南昌市的小明同学与父母一起乘坐T306次列车到新疆旅游。下图示意T306次列车南昌至乌鲁木齐段主要站点及列车时刻。读图完成1~2题。
小明妈妈为本次旅行准备了一些物品,小明认为其中有一物品在新疆用处不大。该物品是 ( )
望远镜 B.防晒霜 C.雨具 D.防暑降温药
2.列车从南昌西驶出四个小时后,小明看见了长江,此时列车行驶在 ( ) A.武昌附近 B.西安附近 C.兰州附近 D.西宁附近
为发展再生能源技术,某国政府宣布在2022年前关闭境内所有的核电站。该国在其仅约3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建有多达17座核电站,目前大约三分之一电力来自核电。下图示意该国核电站位置。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题意结合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该国主要农业部门集中在其南部 B.该国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密度低
该国北临北海和波罗的海 D.该国核电站主要分布在多瑙河两岸
4.支撑该国关闭核电站的理由是 ( )
A.科技水平较高 B.市场需求萎缩 C.第三产业发达 D.煤炭资源丰富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崇礼场馆区,现代化的冬奥场馆和古老的长城不期而遇。其中,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因外观造型与中国传统玉如意相似,被称为“雪如意”。下图为崇礼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5~6题。
5.“雪如意”赛道最低点的海拔可能是( )
A.1 600米 B.1 635米 C.1 650米 D.1 750米
图示冬奥场馆中( )
①冬奥村在②“雪如意”的正南方 B.从②“雪如意”可看到远处的长城
C.③越野滑雪中心位于山顶上 D.④冬季两项中心位于山脊处
读四地多年各月气候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7~8题。
7.以上四地中,降水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我们这里一年到头都很热,却极少下雨”,描述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表为2021年甘肃省和全国人口数据统计(不包括港澳台居民)。糖此完成
9~10题。
区域 人口数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 常住人口比2020年净增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甘肃省 2 490万 1.42‰ -11万 13.05%
全国 141 260万 0.34‰ 48万 14.2%
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超过7%即为“老龄化社会”,14%以上为“老龄社会”,超过20%为“超老龄社会”。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甘肃省还没进入老龄化社会 B.我国还没进入老龄化社会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 D.我国和甘肃省均未进入老龄社会
10.甘肃省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全国,但常住人口却减少了,合理的解释是 ( )
A.人口死亡率上升 B.新出生人口数量全国最少
C.人口出生率全国最低 D.迁出到外地的人口相对较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1. (6分)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等温线大致与____平行;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大约在 ℃以上。
南极洲的等温线较其他大洲的等温线____。
(3)C地的年平均气温比A地低,体现了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 ”的纬度分布规律;B地的年平均气温比A地____。
(4)亚洲中部的D地区和东部的E地区纬度相近,但年平均气温D地区比E地区低,主要原因是
12. (7分)粮稳天下安,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下面“东北地区和南方地区示意图”中,阴影所示9个省份粮食总产量约占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所示9个省份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东北三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图中A山脉是 ,“沃野千里”是指 面积广阔,土壤肥沃。
南方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耕地类型主要是 。
(4)无土栽培、海水稻试种成功等事例说明了我国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必须依靠 的进步。
(5)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国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18亿亩。我国把 作为
一项基本国策。
13.(7分)2020年梅雨期,雨带在安徽省南部摆动,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图1为安徽省地形图,图2为我国雨带推移过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分析我国雨带推移过程,安徽省位于 (雨带),在 月降水集中,结合安徽省地形图分析,安徽省 (填“南”或“北”)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2)我国雨带的推移速度主要受 (风向)季风势力强弱的影响,势力 ,易发生洪涝灾害。
(3)图中安徽省的城市多沿 分布,这样分布的原因
参考答案
C 2.A 3.C 4.A 5.B 6.B 7.B 8.D 9.C 10.D
11.(1)纬线 20
(2)密集
(3)递减 高
(4)D地区海拔高
12.(1)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2)大兴安岭 平原(或黑土地)
(3)水稻 水田
(4)科技(科学技术)
(5)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十分珍暗、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13.(1)江淮梅雨带 6-7 南
(2)东南 弱
(3)河流河流沿岸地形平坦,工农业取水方便,交通便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