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 A
备课资源
牛顿运动定律适用范围
牛顿运动定律是建立在绝对时空以及与此相适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的超距作用基础上的。所谓超距作用,是指分离的物体间不需要任何介质,也不需要时间来传递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相互作用以无穷大的速度传递。
除了上述基本观点以外,在牛顿的时代,人们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的相互作用,如万有引力、磁石之间的磁力以及相互接触物体之间的作用力,都是沿着相互作用的物体的连线方向,而且相互作用的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常速范围内。
在这种情况下,牛顿从实验中发现了第三定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一个作用总是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和它相对抗;或者说,两物体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永远相等,并且各自指向其对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线、彼此作用于对方,并且同时产生、性质相同,这些常常是我们讲授这个定律要强调的内容。而且,在一定范围内,牛顿第三定律与动量守恒是密切相联系的。
但是随着人们对物体间的相互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用的认识的发展,19世纪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建立了电场、磁场的概念;除了静止电荷之间有沿着连线方向相互作用的库仑力外,发现运动电荷还要受到磁场力即洛伦兹力的作用;运动电荷又将激发磁场,因此两个运动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在对电磁现象研究的基础上,麦克斯韦(1831~1879)在1855~1873年间完成了对电磁现象及其规律的大综合,建立了系统的电磁理论,发现电磁作用是通过电磁场以有限的速度(光速c)来传递的,后来为电磁波的发现所证实。
物理学的深入发展,暴露出牛顿第三定律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是对一切相互作用都是适用的。如果说静止电荷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是沿着二电荷的连线方向,静电作用可当作以“无穷大速度”传递的超距作用,因而牛顿第三定律仍适用的话,那么,对于运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牛顿第三定律就不适用了。运动电荷B通过激发的磁场作用于运动电荷A (并不沿AB的连线),而运动电荷A的磁场在此刻对B电荷却无作用力。由此可见,作用力在此刻不存在反作用力,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在这里失效了。
实验证明:对于以电磁场为媒介传递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距作用,总存在着时间的推迟。对于存在推迟效应的相互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显然是不适用的。实际上,只有对于沿着二物连线方向的作用(称为有心力),并可以不计这种作用传递时间(即可看作直接的超距作用)的场合中,牛顿第三定律才有效。
但是在牛顿力学体系中,与第三定律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切相关的动量守恒定律,却是一个普遍的自然规律。在有电磁相互作用参与的情况下,动量的概念应从实物的动量扩大到包含场的动量;从实物粒子的机械动量守恒扩大为全部粒子和场的总动量守恒,从而使动量守恒定律成为普适的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 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 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 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弹簧秤、磁铁、小车、皮球、小磁针、白纸、大头针、火柴棒等,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请大家感受几个事情:
1. 在鼓掌时右手打左手,为什么左手有感觉右手也有感觉?
2. 用手按手中的气球,同时感受气球对手的弹力。
3. 用手拉弹簧(弹簧形变,手也受到弹簧的拉力)。
(学生实验、讨论)
二、进行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考虑: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相互的还是单方面的?一个力应与几个物体相联系?
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必有受力物体(板书),一个力应与两个物体相联系。
板书:作用力 反作用力
教师引导:请学生们从弹力、磁力、摩擦力等角度分析,感受力是相互的。
学生思考,通过小组举例、做实验、讨论:
1. 推铅球
2. 磁铁相吸、相斥
3. 碰碰车
4. 滑旱冰的人相推,均后退
……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研究的是力,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呢?
学生回答:力的三要素:作用点、大小、方向。
教师引导:请让学生自己举例分析。
学生分析:比如:左右两辆小车,在右车上放一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磁铁,在左车上放一质量近似相等的铁块。用手调整两车间的距离,使放手后左车刚好能在右车吸引力作用下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并注意纠错:
1.如把右车上铁块受到的力叫作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谁?作用点在哪里?这个力的方向如何?这个力的作用效果怎样?
2.反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受力物体是谁?作用点在哪里?方向如何?这个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如何?
学生思考:(可小组分析实例,讨论得出结论)作用点分别在两个物体上。
教师活动:鸡蛋碰石头鸡蛋破而石头无恙,由此你认为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可能回答:1.等大;2.石头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力。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观察要仔 ( http: / / www.21cnjy.com )细、思考要全面。取两个弹簧秤,把甲秤的圆环固定,手拿乙秤与甲秤钩住,再用手沿水平方向缓慢拉动乙秤的圆环端至某一位置停下,读出两秤的读数。
提出问题:1.读出两秤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数。把甲乙两秤视作质点,画出各自的受力图;2.乙秤受到的作用力的效果是?甲秤受到的作用力的效果是?3.将其中一弹簧秤的读数减小到零,观察另一弹簧秤的读数。
让学生复述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演示操作、读取数据并说明结论。
学生积极设计实验、讨论分析现象,找出规律。
板书:1.作用力与反作用等大反向;
2.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3.这种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教师提问:问学生“那为什么鸡蛋碰石头,鸡蛋破而石头无恙?”
学生回答:鸡蛋与石头的承受能力不一样而导致的。
教师提出问题: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性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否相同?2.找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3.用牛顿第三定律揭示许多生活现象。比如:喷气式飞机、船前进的原理。
学生积极讨论分析得出结论:1.作用力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作用力性质相同;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是平衡力,尽管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板书)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就牛顿第三定律。
教师强调:等大反向的力我们曾经还学过“平衡力”,它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
是“一种力两种说法”?
学生回答:一对平衡力的受力物体是同一个物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两个物体。
例1.一个大汉跟一个女孩站在水平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汉把女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大汉拉女孩的力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
B.大汉拉女孩的力不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
C.大汉拉女孩的力与女孩拉大汉的力一定相等
D.只有在大汉把女孩拉动的过程中,大汉的力才比女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
答案:C
例2.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
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答案:D
三、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与牛顿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定律,需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性质相同的力,二者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本节的难点为正确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还学习了怎样用牛顿第三定律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求解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教材P84问题与练习第2、4题。
五、板书设计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必有受力物体;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两个物体上,力互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特点:等大、反向、共线、异物、同性、同生、同消。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是平衡力。
5.牛顿第三定律。
六、课堂作业
1.用水平外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而保持静止状态,如图4-5-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平衡
B.木块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外力F与墙对木块的正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木块对墙的压力的反作用力与外力F大小相等
2.传动皮带把物体由低处送到高处的过程中,物体与皮带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对数有( )。
A.一对 B.两对 C.三对 D.四对
3.一物体受一对平衡力作用而静止,若其中向东的力先逐渐减小至0,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值。则该物体( )。
A.速度方向向东,速度大小不断增大,增至最大时方向仍不变
B.速度方向向西,速度大小不断增大,增至最大时方向仍不变
C.速度方向向东,速度大小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到0
D.速度方向向西,速度大小先不断增大,后逐渐减小到0
4.用6N水平力拉质量为2kg的物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沿水平桌面匀速运动,若水平拉力改为10N,则物体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__。
5.质量是3kg的木块,原来在光滑水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上运动,在受到8N的阻力后,继续前进9m,速度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来速度是____m/s,木块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静止的时间是______。
参考答案:
1.AD 2.B 3.B 4. 2m/s2 0.3 5. 8 3s
教育格言
每一位有自尊的老师都会让学生自尊心有发挥的机会。
图4-5-1
F教案 B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 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体验物理世界普遍存在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2. 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难点
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力的概念时,我们就一起讨论过物体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作用是相互的,A对B作用的同时B对A也有作用。正所谓“孤掌难鸣”,两只手才能拍响,请大家都拍拍手体会一下物体间的作用是不是相互的?如何能看出来两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进行新课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生谈体会:两只手都拍红了,拍疼了。所以两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实例可以证明物体间的作用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互的。例如坐在椅子上推桌子,也会感到桌子在推我们,我们的身体要后仰;一只船上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两只船将开始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等。
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把物体之间的一对相互作用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教师提问:AB之间有相互作用,A对B有作用力的同时B对A也有作用力,请问哪一个力是作用力?哪一个是反作用力?
牢记: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任选其中一个称为作用力,则另一个称为反作用力。
演示实验如图4-5-2所示。
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
( http: / / www.21cnjy.com )
带领学生观看视频文件。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来研究?
(二)牛顿第三定律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1. 大小关系
要比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最好能测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再进行比较。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工具就是弹簧秤。现在每位同学的座位上均摆放了两个弹簧秤,还有一些木块小车等。请大家分组设计实验,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说出各组的设计思想,大家相互补充指正。
学生开始着手设计,教师巡视。
学生派代表说出各自的想法,师生一起讨论指正,并比较得出较合适的方法。
通过刚才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直接简便的方法就是将两个弹簧秤的挂钩钩在一起对拉,如图4-5-3所示。A弹簧秤对B弹簧秤的拉力和B弹簧秤对A弹簧秤的拉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A弹簧秤的示数反映的是A对B的拉力,B弹簧秤的示数反映的是B对A的拉力。请大家分别用不同的力对拉,观察两弹簧的示数的大小关系如何?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发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啊?
学生回答:目前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始终是大小相等的。
观看实验动画,加强感官印象。
教师活动:下面请一个同学(身高应矮一点)上来,与老师进行拔河比赛(不用绳子,手与手对拉)。
师生互动实验:老师和一个小个子同学进行拔河比赛,结果发现老师胜了,学生输了。
教师提问:对刚才的实验,先请一位同学从中至少找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生回答:老师对地面的挤压和地面对老师的支持力;老师对地面的摩擦力和地面对老师的摩擦力;老师拉学生的力和学生拉老师的力等。
教师提问:老师拉学生的力与学生拉老师的力大小关系如何?
学生回答:老师拉学生的力大于学生拉老师的力。
学生回答:不对,刚才的实验我们不是发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吗?老师拉学生的力与学生拉老师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应该大小相等。
教师提问:刚才的两位同学哪一位说得对呢?我们又该如何来验证呢?
学生思考,久久不能回答。
教师提问: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再利用两个弹簧秤来模拟拔河过程。其中一个弹簧秤相当于老师,另一个相当于学生,并分两种情况进行。
(1)两弹簧秤勾在一起对拉,处于静止不动时(模仿拔河比赛,双方处于僵持状态)。
(2)两弹簧秤勾在一起拉,并向一方运动(相当于比赛绳子被拉向一方时的状态)。
(学生分组实验):做5分钟时间,教师巡回指导,并要求学生对秤先校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在各种状况下,两拉力大小的关系。
演示实验:老师亲自用大弹簧秤和小弹簧秤模仿拔河比赛,正确做好示范动作,并画图进行解释,注意两力的方向,得出自己的结论。
观看拔河动画。
牢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带领学生做教材上P82的做一做: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把一只力传感器连在计算机上,传感器的钩子上挂钩码,钩子受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可以由计算机屏幕显示。
实验时,把两只力传感器同时连在计算机上,其中一只系在墙上,另一只握在手中。计算机中横坐标上下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只传感器受力的大小。
用力拉一只传感器,可以看到,在一只传感器受力的同时,另一只传感器也受到力的作用,而且在任何时刻两个力的大小都是相等的、方向都是相反的。
运动中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样是大小相等的,这点从计算机屏幕上也可以清楚地显示。把一只传感器系在一个物体上,另一只握在手中,当通过传感器用力拉物体时,尽管物体运动状态可能变化,力的大小也可能随时间变化,但在任何时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保持大小相等。
例1.当两只手分别用20N的力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拉弹簧秤的挂钩和手拉环,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
答案:20N
解析:先将弹簧秤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用2 ( http: / / www.21cnjy.com )0N力拉,弹簧承受的拉力是20N,示数是20N,同时弹簧秤对墙的拉力也是20N,墙对弹簧秤的拉力是20N,然后用手模拟墙的作用,左手不动,弹簧一端固定在左手上,另一端用右手拉,弹簧秤示数20N,弹簧秤对左手拉力20N,同时左手对弹簧秤的拉力也是20N。
例2.瘦弱的男子和一个大力士“掰腕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样大吗?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但石头“安然无恙”,是不是鸡蛋对石头的力小,石头对鸡蛋的力大?
答案:(1)两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大力士会赢的原因是大力
士手腕能承受的力大于瘦弱男子能承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力,所以“掰手腕”比的是手腕能承受的力的大小。不要尝试与大力士进行比赛,悬殊太大容易出现骨折危险。(2)鸡蛋石头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是大小相等的,只不过鸡蛋所能承受的力远小于石头能承受的力。
2. 方向关系
教师提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从我们做过的探究实验,我发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应该是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教师评价:回答得很好!大量事实表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
3. 作用点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来讨论作用力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作用力的作用点的问题。例如,AB之间有相互作用,A对B的力与B对A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那A对B的力作用点在什么地方?B对A的力作用点又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A对B的力作用点在B上,B对A的力作用点在A上,所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点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4. 牛顿第三定律
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理解:定义中的“总是”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均成立。
(1)不管物体大小形状如何。
(2)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变化及消失。
在生产生活中牛顿第三定律的例子是很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划船时桨向后推水,水就向前推桨,从而将船推向前进。与此类似,轮船的螺旋桨放置时也是向后推水,水同时给桨一个反作用力,推动轮船前进。汽车的发动机驱动车轮转动,由于轮胎和地面间的摩擦,车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汽车前进。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就是这样产生的。若把驱动轮架空,不让它跟地面接触,这时车轮虽然转动,但车轮不推地面,地面就不产生向前的推力,汽车就不会前进。
例3.在太空中没有空气,火箭前进的动力是谁提供的?
答案:火箭某时刻喷出的气体与火箭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刻喷出的气体间有相互作用,前一刻喷出的气体给后一刻的气体以反作用力,从而推动火箭前进。(更准确答案参照动量守恒)
(三)物体的受力分析
1.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重力的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物体所受的弹力和摩擦力则是与它接触的物体对它的作用力。
当两个接触面相互挤压时,接触面存在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弹力,通常称为压力,方向接触面垂直;当两个粗糙的接触面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便存在着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平行。
例4.如图4-5-4(甲)所示,竖直墙壁光滑,分析静止的木杆受哪几个力作用。
审题:首先选取研究对象——木杆,其次按 ( http: / / www.21cnjy.com )顺序画力:①重力G—作用在木杆的中点,方向竖直向下;②画弹力。有两个接触点,墙与杆接触点属点面接触,弹力垂直于墙且指向杆,地与杆的接触点也属点面接触,杆受的弹力垂直于地面且指向杆;③画摩擦力。竖直墙光滑,墙与杆接触点没有摩擦力;假设地面光滑,杆将会向右运动,所以杆静止时有相对地面向右的运动趋势,所以地面对杆有向左的摩擦力。
解析:杆受重力G,方向竖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向下;弹力N1,垂直于墙且指向杆,弹力N2,垂直于地面且指向杆;地面对杆向左的摩擦力f。如图4-5-4(乙)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4-5-4
总结:受力分析时应按步骤分析,杆受的各力应画在实际位置上。不要将各力的作用点都移到重心上去。
例5.小木块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受到一个水平力F(F≠0)的作用处于静止,如图4-5-5所示,则小木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与竖直向上的方向的夹角β可能是( )。
A.β=0 B.向右上方,β<
C.向右上方,β> D.向左上方,β>
解析:如图4-5-6所示,物体受到重力mg,支持力FN,外力F和静摩擦力Ff四个力的作用 ,由于小木块处在平衡状态,可知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方向一定与重力和推力的合力方向相反,由于F的大小未知,故其与G的合力方向可能落在斜面的垂线MN的左下方,(F较小对应图中F1)这时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方向就落在MN与竖直线的夹角内,即β<,故D正确;F与G的合力方向也可能落在斜面的垂线MN的右上方,(F较大对应图中的F2)这时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方向就落在MN与竖直线的夹角外,即β>。
答案:D
2.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
教师提问:前面在研究拔河时我们知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师拉学生的力大小等于学生拉老师的力,且方向相反,既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就会相互抵消、相互平衡,那拔河还有什么胜负之分啊?但事实拔河确实有胜负之分啊?有没有同学能想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大家把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混淆了。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一对平衡力。
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一对平衡力:如果两个力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使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最重要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教师总结:从上面两个概念我们应该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看出,一对平衡力与我们今天学习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唯一不同的地方就在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可以分解合成,所以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相互抵消;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的作用效果是无法抵消的。比如让两个人头对头猛撞一下,A头对B头的力和B头对A头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但它们各自产生的效果是不能相互抵消的,两个人的脑袋都肿了。
教师总结:拔河的胜负在于分别对老师和学生进行受力分析,看他们间的相互拉力能否克服各自的摩擦力。
再看一遍拔河动画。
一对平衡力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作用效果可以相互抵消 作用效果无法抵消
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一个力的变化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 一定同时产生,变化及消失
例6.如图4-5-7所示,挂在竖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悬绳上的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反作用力各是哪些力,都作用在哪些物体上?在这些力中,哪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哪些是一对平衡力?
图4-5-7
答案:物体受两个力作用:重力、绳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物体的拉力;重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近似),绳子对物体的拉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绳子的拉力。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例7 如图4-5-8所示,一个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试证明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
解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物体受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和重力。由于物体是静止的,根据牛顿第一定律,N1与G大小相等,又因为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N1与物体对桌面的压力N2是作
用力与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N2=N1,所以N2=G,即物体对桌面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3.受力分析要点
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前提和关键之一,是动力学问题。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明确研究对象并把其隔离出来。
其次养成按一般步骤分析的习惯,以免漏分析某个力,步骤如下:
(1)非接触力,目前主要是重力。
(2)接触力:寻找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两接触物体间最多产生两种力(弹力和摩擦力)。
(3)其他已知的一些力。主要包括已知的外界所加的力或空气阻力等。
(4)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别的物体施加的力。
(5)只分析按性质命名的力。
(6)每分析一个力必须找到对应的施力物体。
(7)分力与合力不能同时存在。
4. 作用力、反作用力和平衡力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关系 类 别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平衡力
相同 大 小 相等 相等
方 向 相同,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相同,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 作用点 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性 质 相同 不一定相同
效 果 不一定相同(不可抵消) 一定相同(可抵消)
产 生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三、课堂小结
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的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相互性,即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必然同时存在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由于人们生活中的直觉错误和对牛顿第三定律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性质认识不清,出现了错误认识。
1. 拔河比赛中,甲队胜了乙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们往往认为甲队给乙队的力大于乙队给甲队的力,这是错误的。实际上甲队给乙队的力与乙队给甲队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甲队胜乙队的原因,是甲队给乙队的大于乙队所受到的摩擦力,所以拔河比赛中要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增强本队所受的摩擦力。
2. 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力,弹簧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变后给手一个弹力,直觉上看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错误的,手给弹簧的压力与弹簧给手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应是同时产生,没有先后之分的,有了压力的同时,一定有弹力,出现弹力的同时一定受到了压力。
四、布置作业
教材P84问题与练习1~7题。
图4-5-2
图4-5-3
图4-5-4
F
图4-5-5
图4-5-6
α
N
M
G
F1
F2
FN
F
G
N1
G
图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