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露和霜》说播课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
下册第四课
目录
说教材
01
说学情
02
说教学目标
03
说教学重难点
05
说教学过程
06
说板书设计
07
说教法
04
说教学反思
08
第一部分
说
教
材
本课设置了两个探究活动,分别是探究露和霜的形成,通过假设、实验、观察、对比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露和霜的形成原因,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在应用与拓展“如何预防霜冻”中,通过辩证思维、头脑风暴、搜集资料、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如何应对霜灾,使学生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对抵御自然灾害的作用。
第二部分
说
学
情
1
知识基础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为本课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五年级学生对于露和霜的现象比较熟悉,但对其形成过程并不熟知,为本课的探究奠定了认知和情感基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总结归纳的能力,为本课的探究奠定了良好的能力基础。学生还具备一定与他人合作进行观察、假设和实验探究,并能形成统一观点的能力。
2
认知情感和能力基础
第三部分
教
学
目
说
标
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概括露和霜的形成原因。
科学探究目标
1.从露、霜和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根据观察、分析,实验、讨论作出关于露和霜形成原因的假设并设计实验,能运用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实验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1.能以事实和实验数据为依据作出判断。
2.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形成集体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于降低霜冻灾害的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
说
教
法
我采用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等教法。整合启发
式、探究式、互动式、体验式等多种方法,促
进学生深度学习。适时追问、及时点拨、激发
学生思维活动。
我的教学思路是:从生活入手观察-合理质疑
—猜想原因—设计实验—观察实验-验证猜想
-得出结论—运用
第五部分
说
重
难
点
1
重点
1.认识露和霜的成因。
2.了解预防霜冻的科技手段的应用及对生活的影响。
2
难点
1.根据先前的探究和生活经验对露和霜的形成原因作出假设。能用科学的语言概括原因。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坚持实验的客观性,交流形成集体观点。
第六部分
教
学
过
说
程
一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烧杯、黑色外壁的金属杯、温度计、冰、水、盐、温度传感器、毛巾等。
学习任务单
2、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二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以视频引入露的出现,“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引导学生在什么场景见过露,秋天清晨的草地里、秋天公园里的铁丝网上、小区里池塘荷花上、爷爷家种的西红柿上,一摸就是露,凉凉的、晶莹剔透,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去描述。
通过设疑:露就是一滴一滴的小水珠,可是这既没下雨,也没人浇水。小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猜想露的形成原因
三
小组讨论猜测露的形成原因,看看课堂小主人公同学们的表现吧
四
小组讨论自主设计实验
在这个环节,引导同学们观察现象并且自己提出问题,最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答案,同学们充分利用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比如,空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小水珠出现在烧杯外壁,如果在干燥的地方进行这个实验会有什么现象。
最后进行归纳,形成实验方案
五
露的形成实验
通过实验,同学们观察了不同温度下金属杯的现象,出了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温度比较低的金属罐,可以在其表面凝结成小水珠的结论。推导到自然界中露的形成原因,并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概括。
六
引出霜的形成
通过学习,知道了露的成因,从冬天车玻璃上会有一层白色的小冰渣,引出霜,引导思考那这些霜是怎么形成的?会不会和露的形成有关呢?
同学们提出提出猜想,运用发散思维和思维迁移的能力,讨论设计实验,利用盐吸收热量,使金属罐外壁的温度能够降到 0 摄氏度以下。
七
霜的形成实验过程总结形成结论
通过观察对比露的形成,结合实验现象,得出霜的成因,并提出凝华的概念,用科学的语言形成霜的概念。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提出露和霜以0摄氏度为界进行区分。
八
应用与拓展
科学的思维也包括辩证的观点,霜既美丽,也具有两面性,从而引出霜冻这一现象,首先了解什么是霜冻,引发认知冲突。进一步深入提问“如何预防霜冻”,学生从物理、化学的角度去思考和研究,我作为教师需要做好观察者、合作者和提问者、并且能适时的引领方向,
最后小组搜集整理资料。比如思维卡片,锻炼了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九
课后创意活动方案视频——霜冻胶水
十
学生创意设计课后活动方案——节气的故事
十
学生创意设计课后活动方案——节气的故事
十
学生创意设计课后活动方案——节气的故事
十
学生创意设计课后活动方案——节气的故事
十
学生创意设计课后活动方案——节气的故事
十
课后活动方案——霜降的的故事
十
课后活动方案——霜降的的故事
十
课后活动方案——霜降的故事
第八部分
板
书
设
说
计
我的板书右下角是芦苇,代表蒹葭苍苍的白露时节,左上角是柿子树,代表秋霜打柿子的霜降时节,寓意好事成双。同时简洁明了的展示了露和霜的概念。
第九部分
教
学
反
说
思
本课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解释了露和霜的现象,课后使用创新的方法,制作霜冻胶水和节气的故事书,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运用了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在上课的过程中,教材给出的露的实验是用烧杯和温度计去做,同学们提出了更创造性的观点,两个实验都可以用黑色金属杯做,因为从颜色上来看,都更加明显。还有温度传感器比温度计测量更便捷,更方便记录和观测。
我认为不足之处有:缺少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比如课后用舞台剧表演科学,以后我会继续在科普戏剧上继续努力。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是非常活跃、自由的。他们比我更有创造力、更活跃,我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轮流担任组长主持小组实验,作为引领者,他们会学着从各个组员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形成合作探究的能力。
我作为一名教师,重要的就是尊重他们、欣赏他们、托举他们。科学思维的火苗一旦点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以上是我的说课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