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23张PPT)《品景,感境,体情》2022-202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课件(共23张PPT)《品景,感境,体情》2022-202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2 15:1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品景,感境,体情
《故都的秋》《我与地坛》群文阅读
文学阅读与写作
北京印象:
情境引入
史铁生《我与地坛》
郁达夫《故都的秋》
阅读篇目
任务一
捕捉城中美景,探究选景特色
课文 所写景物 所绘画面 选景特点
故都的秋
我与地坛
破屋、碧空、鸽子、槐树、牵牛花、秋草、秋槐、秋蝉、秋雨、秋枣,都市闲人
琉璃、门壁、高墙、玉砌雕栏、老柏树、野草荒藤;小昆虫:蜂儿、蚂蚁、瓢虫、露水、草叶;落日、雨燕、脚印、古柏、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落叶
晨院赏秋
秋槐落蕊
秋蝉残声
秋雨话凉
秋果胜景
典型的秋景
选取不同季节、时间的景
合作探究
沧桑印记
荒园生趣
四季印象
选景生活化、平民化
选景有宏大,有细微
独特的个人视角
任务二
品味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感受
合作探究
每小组各选取两篇文章描绘的1-2幅画面,采用圈点批注法,对画面中的景物描写进行赏评。
品形、声、色、态
体会作者感受
.
晨院赏秋
合作探究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品味庭院赏秋图
冷色调,传达冷清,悲凉
破败的状态,表现没落与悲凉的心绪。
形态,展示秋的清冷,生命的衰败。
叙写人物活动
状态,颜色,给人以一种明净、清爽之感
以声写静
状态,给人冷清、萧条之感。
议论表达感受
浓郁的个人感受
合作探究
任务二
品味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感受,体味不同意境
探究展示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
第一处景物描写:
成果展示
看似荒芜, 浮夸的表面的在剥落,消退,内在的愈发茂盛。
“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 ,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第二处景物描写:
看似落寞的荒园中生命潜滋暗长,在作者笔下展示出蓬勃的生命力。
成果展示
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致,用对比手法,表现自然中的生命在面临考验时的顽强、美丽与坦然。
第三处景物描写:
成果展示
两篇文章通过景物描写传达的意境有何不同?
课文 画面与景物 传达的意境
故都的秋
我与地坛
晨院赏秋
秋槐落蕊
秋蝉残声
秋雨话凉
秋果胜景
沧桑印记
荒园生趣
四季印象
清冷、安静、悲凉
苍凉、荒芜,并不衰败
传达不同意境
探究讨论
蕴含生机
.
任务三
探寻生命印记,探讨情感内蕴
请你联系景物描写、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深层情感。
史铁生《我与地坛》
郁达夫《故都的秋》
探究讨论
课文 情感探讨角度 情感内蕴
故都的秋
我与地坛
任务三
探寻生命印记,探讨情感内蕴
写作背景
生平经历
文本特点
文本特点
生平经历
写作背景
探究讨论
文化审美
1926年6月,郁达夫之子龙儿在北京病逝。
北平,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前期的历史风云中越来越显得衰老颓败。
小家与大国的印记。
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由上海迁居到杭州。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
《故都的秋》写作背景
资料链接
郁达夫赞赏西方感伤主义,但其精神世界却内隐着中国传统文人的失意落魄情怀。
1951年出生于北京。
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史铁生
(1951—2010)
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
随笔散文《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
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老舍散文奖等。
资料链接
课文 情感探讨角度 情感内蕴
故都的秋
我与地坛
任务三
探寻文本背后,探讨情感内蕴
写作背景
对故都的眷念、赞美
忧郁、孤独的生命感受
生平经历
文本特点
文本特点
生平经历
写作背景
对生命色彩的发现
对生命永恒的体悟
探究讨论
痛苦、绝望、迷惘后的平静
家国之忧
文化审美
不同生命的印记
活下去的勇气
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地坛带来的内心的平静
内心痛苦、绝望与迷惘的渐渐淡化,消隐。
成果展示
1.选景的个人视角
2.绘景的个人感受
3.观景的个人际遇
读景
品景
感境
体情
读人
小结
探究讨论
.
写作中致提升——“我”眼中的景
拓展练习
请你以《窗外》为题,融情于景,写一段文字。
拓展延伸
.
课文 景物特点 意境表现 情感表达
江南的冬景
课后阅读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从景物特点、意境特点与情感表达等角度赏析文章。
布置作业
如果让你拍摄一个“家乡印象”的小短片,你会通过哪些镜头展示呢?试着制作一个视频拍摄脚本。
布置作业
片名 选取镜头 表现意境 表达情感
家乡 印象 1.
2.
3.
.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