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训练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训练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09-04 19:3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课时训练课件
一、填空题(基础知识)
1、(2014 吉林)过端午节时,小明发现过了一会儿鸡蛋表面变干了,这是因为水 热量发生变化;小明估测每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 .
2、(2014 德州)“退热贴”属于物理降温用品,被广泛应用于小儿发热退烧、消夏及高温作业等情况,如图所示,退烧贴中的水分通过
(填物态变化名称)吸收体表热量,可以起到降温作用,退热贴在使用过程中还会散发出一股清新的薄荷香味,这是 现象.
蒸发吸收
g
蒸发
扩散
3、(2014 泰州)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 造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 ,使水蒸气发生 而形成的.
4、(2013 安顺)如图,生活中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这是利用了酒精在 (填一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 (填“吸”或“放”)热.
汽化
较低
液化
蒸发

5、(2014 云南)在昆明烧水,水温不到100℃就沸腾,是因为昆明气压低,水的 低.水烧开时,壶嘴处产生“白气”是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
6、(2013 永州)小刘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由表中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该地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98
小于
沸点
液化
7、(2014 绥化)小明从冰箱内拿出一杯自制的冰淇淋,过了一会儿,杯的外壁出现了一层水珠,这是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这一现象的发生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8、(2014 黔西南州)仲夏清晨叶片上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如图所示,露珠的形成是 现象,中午露珠不见了是 现象.
9、(2014 抚州)今年初,许多城市出现了雾霾天气,雾霾中的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组成,大量吸人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而雾则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经
而形成的;太阳出来后,雾会慢慢散去,是因为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了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液化
放出
液化
汽化
液化
汽化
10、(2014 黄冈)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
“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其做法是:将盛
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放在盛有清
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
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
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 (选填“吸热”
或“放热”)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一种 现象。
11. (2014 眉山)海拔两千米以上的瓦屋山森林公园享誉世界,一场夏雨过后,薄雾缭绕,茶香悠悠,让人心旷神怡.“薄雾”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瓦屋人家沏清茶所用沸水的沸点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00℃.
放热
液化
扩散
液化
低于
12.(2014 佛山)冬天,早晨跑步的人嘴里呼出“白气”,这是一种 现象.吃饭时发现,多油的汤不易冷却,主要是因为汤表面的油减慢了水的 ,这种物态变化会
热.
液化
蒸发

13. (2014 广安)夏天,奶奶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不一会儿鸡蛋上便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都自动消失了.请你帮奶奶解释一下,这一过程先后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依次是 和 .
14. (2014 无锡)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 (选填“甲”或“乙”)所示,若实验环境气压明显低于标准大气压,则测得的水的沸点会 100℃(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液化
汽化

低于
二.选择题(知识运用)
15. (2014 孝感)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B.冬天,人们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凝固而成的
C.家庭用瓶装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液化而来的
D.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表面上附着的一层霜粉是升华而形成的
C
16、(2014 贵阳)露,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如图所示,露水是空气中水蒸气经下列哪一物态变化形成的(  )
A.液化 B.凝固 C.汽化 D.熔化
A
17、(2014 广元)广元是一座四季分明、环境优美的城市,春、夏、秋、冬不同的自然景观构成城市一幅幅美丽风景.对这些自然现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春天的雨是熔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B.夏天的雾是液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C.秋天的霜是凝固现象,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D.冬天的雪是汽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B
18. (2014 南充)生活中关于热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汽化现象
C
19. (2014 扬州)如图,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  )
A.小水滴 B.二氧化碳
C.空气 D.水蒸气
A
20. (2014 自贡)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A
21.(2014 黑龙江)在北方的冬天常会看到下列现象,其中属于液化的是(  )
A.户外行人嘴里呼出的“白气” B.拿到室内的冰块化成水C.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D.树上出现的雾凇
A
22. (2014 北京)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A
23. (2014 广东)在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主要用来探究(  )
A.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的关系
B.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
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A
24. (2014 宿迁)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
B.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C.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D.水的沸点是100℃,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A
25.(2014 包头)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面上方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降低
B.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比热容都保持不变
C.在卫生间洗澡时,里面的镜面变模糊了,这是由于水蒸气液化造成的
D.深秋,室外物体表面上往往会形成一层霜,这是水凝固的结果
C
26. (2014 宜宾)下面的图中,正确表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向上升的图示是(  )
A
27、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液化形成的是(  )
B
28、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B.进行消毒
C.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D.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A
29.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熔化现象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液化现象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汽化现象
D.初冬树上的霜是凝固现象
30.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呼出了“白气”,不久又看不见了,这其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  )
A.只有液化 B.只有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31.细心的小贺发现清晨的构皮滩库区江面上常出现一层薄雾,这是由于江水(  )
A.经过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B.先汽化后凝华
C.先蒸发后凝固 D.先蒸发后液化
C
C
D
32.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
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
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
33. 200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在炎热的夏天,能够降低室内平均温度的最好办法是(  )
A.打开电风扇 B.向地面洒些水
C.关闭房门 D.打开房间内正在工作的电冰箱的门
A
B
三.解答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4.中国的历史有多长,中国的茶就有多香,你知道吗?遵义就是中国名茶之乡,这里生产的许多名茶销往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其中茶文化就包含了许多物理知识,如图所示: (1)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 ,这便是制茶中的“杀青”. (2)用沸水才能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 现象越明显. (3)壶嘴与壶身相通而且等高,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 (4)用夹子夹茶叶时,夹子相当于一个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5)壶盖上有小孔是利用 ,便于将茶水倒入杯中. (6)冬天向壶中倒入刚烧开的沸水泡茶时,会看到水冒“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放热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蒸发
扩散
连通器
费力
大气压
液化
35.小刚通过实验探究冰的熔化规律. (1)实验前小刚观察到的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实验中持续加热,每分钟记录一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的熔点是 ℃.
26
晶体
0
36.在研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1)图1是冰的熔化图象,若在此过程中单位
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恒定,水的比热容是冰的2倍.
由A→B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需要 热量,
总体积 ,冰的初温t0= ℃.
吸收
减小
-10
(2)图2是小军用“水浴法”做冰的熔化实验装置,实验结束后,由于小军忘记熄灭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示数维持100℃不变(外界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则此时试管中的水
(选填“沸腾”或“不沸腾”),理由是 .
不沸腾
水达到了沸点,但不能继续吸收热量
37.刘明同学用图甲装置探究了“固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实验:
(1)甲图是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的温度为 ℃; (2)刘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熔化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其原因可能是 ; (3)解决问题后将两个实验连续完成,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乙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 ,
; (4)该物质熔化结束后,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沸点为
℃.
-2
放入的固体太多
晶体
温度保持不变
继续吸收热量
100
37. (2014 铁岭)如图为“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装置. (1)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温度是
℃,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此时,当地的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2)本实验是通过 的方式增大了水的内能,下列改变内能的方法中,与这种方式相同的是 .
A、摩擦生热 B、热水袋取暖 C、钻木取火.
96
不变
小于
热传递
B
38. (2014 贺州)某班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A、B、C三组同学分别从图甲、乙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甲、乙装置). (1)A、B两组同学共同选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发现将水加热至沸腾时的时间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 (2)C组同学选择的是图乙装置,他们发现所测水的沸点
10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3)通过分析图丙,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且不断 .
质量
高于
保持不变
吸收热量
40. (2014 锦州)如图1所示是小明实验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 (1)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错误之处: ① ;
② .
(2)在纠正错误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
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2中的 图,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 (3)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98℃,说明当
时的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读数时,视线未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保持不变
小于
41. (2014 黄冈模拟)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 (1)小文观察到同学们在测量水温时
有如图(a)、(b)所示的两种方法,
你认为方法正确的是 . (2)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30s
记录一次温度,然后作出如图(c)所
示的温度与时间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 ℃,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 . (3)小文测出的水的沸点比物理课本上给出的水的沸点低些,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4)小文还发现自己实验中的水比同时开始实验的邻组同学的水先沸腾,分析水提前沸腾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

B
98
保持不变
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水的质量比邻组小(或水的初温比邻组高)
42.(2014 绵阳)李丽学习了水的沸腾知识后,按老师的要求课后做了“纸锅烧水“实验.她将适当的水装入纸锅后,放到火上加热(没有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一会儿水沸腾了,但纸锅并没有燃烧. ①水的沸腾是剧烈的 现象. ②纸锅没有燃烧,是因为水沸腾时仍要维续吸热,温度 ,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没有燃烧.
汽化
保持不变
43. (2014 广州)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此过程 (选填“吸热”、“放热”、“不吸放热”).
汽化
吸热
44.(2013 朝阳)一个冬日的早晨,王刚的妈妈手持小镜子正梳妆打扮,突然她呼出的热气碰到镜面,镜子里的像没了.他赶紧叫来读初三的儿子小刚,让他说说其中的物理知识. (1)小刚发现镜面上有无数非常细小的水珠,这是因为
. (2)此时的镜子不能照人了,因为
. (3)要想恢复镜子照人,建议两种办法:
① ;
② .
水蒸气遇到冷的镜面发生液化现象
光射到有水珠的镜面上,发生折射、反射,导致光路杂乱不能成像
将镜面放到火上烤一烤
用干毛巾将水擦干
45. (2014 西城区一模)如图所示,将盛有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不久可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气,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 热量;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 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 .(选填“升高”或“降低”)
吸收
凝华
升高
46. (2014 吉林)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 ℃;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保持不变;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第4min时处于 状态.
50
温度
4
固液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