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检测题
一、单选题
1.肉桂醇有温和、持久而令人舒适的香气,常应用于化妆品、香精等,是一种高端香料。使用催化剂可实现还原肉桂醛生成肉桂醇,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肉桂醇和苯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均为
B.实现了选择性还原肉桂醛中的醛基
C.苯丙醛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
D.还原反应过程中断裂的化学键仅有极性共价键
2.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A. B. C.HCl D.KOH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kJ/mol,冰中氢键键能为20kJ/mol,假设1mol冰中有2mol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
B.已知H+(aq)+OH-(aq)=H2O(l) ΔH=-57.3kJ/mol,则HCl和NH3·H2O反应生成1molH2O(1)时放出热量大于57.3kJ
C.已知:正丁烷(g)=异丁烷(g)△H<0,则异丁烷比正丁烷稳定
D.可以通过测定C(石墨,s)和CO(g)的燃烧热间接计算C(石墨,s)+O2(g)=CO(g)的反应热
4.X、Y、Z、W是同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总和为28,四种元素与锂组成的盐是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结构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中,X、Y、Z、W之间均为共价键
B.在该物质中X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W的氢化物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是强酸
D.Z与Y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与碱反应
5.下列有关微粒间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配位键属于一种特殊的共价键,所以配合物都很稳定
B.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C.壁虎能在光滑的墙壁上行走是因为壁虎脚底的细毛与物体表面的分子产生分子间作用力
D.互为手性异构的分子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所以生产手性药物时无需分离手性异构体
6.2021年9月24日《科学》杂志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原创性重大突破,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从CO2到淀粉的全合成。其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负性:O>C>H>Zn
B.Zn2+溶于氨水形成配合物[Zn(NH3)4](OH)2,Zn2+的配位数为6
C.DHA分子间存在氢键
D.甲醇分子中H-C-O键角小于甲醛分子中H-C-O键角
7.下列过程符合的是
(已知:)
A. B.C(金刚石s)=C(石墨s)
C.电离 D.水解
8.绿矾(FeSO4●7H2O)在医学上的主要作用是燥湿化痰、解毒敛疮、补血止血,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粒子间存在的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配位键、极性键、氢键、离子键 B.离子键、极性键、金属键
C.配位键、非极性键、氢键 D.配位键、极性键、非极性键、范德华力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B.电负性:
C.第一电离能: D.键角:
10.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并含有非极性键的
①HCl ②H2O ③N2 ④H2O2 ⑤C2H4 ⑥C2H2
A.①②③ B.③④⑤⑥ C.①③⑥ D.③⑤⑥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2g石墨中含C—C数目为3NA
B.1mol[Cu(H2O)4]2+中含σ键数目为12NA
C.31g白磷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6NA
D.1mol水中含有氢键数目为4NA
12.布洛芬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但口服该药对胃、肠道有刺激性,可以对该分子进行如图所示修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布洛芬是苯甲酸的同系物
B.该修饰过程原子利用率小于100%
C.X分子中的碳原子有、两种杂化形式
D.X分子中有10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
13.下列分子中含有σ键而不含π键的是 ( )
A.CH2= CH2 B.N2 C.Cl2 D.C2H2
14.下列关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MgCl2和Na2O中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B.CH4中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C.HCl比H2S稳定是因为分子间作用力前者强于后者
D.干冰升华时克服了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15.尿素[]可用于制有机铁肥,主要代表物有三硝酸六尿素合铁(Ⅲ),化学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负性:
B.基态电子排布式为
C.与尿素分子中的N原子杂化方式相同
D.C、N原子中电子占据能量最高的轨道形状相同
二、填空题
16.指出下列分子中_________是极性分子,_________是非极性分子。
17.工业上可用以下方法制备粮食储备的强效熏虫剂 PH3。请回答:
(1)磷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同族元素氢化物 RH3的某种性质随R 的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则 Y 轴可表示的氢化物性质可能是_______;根据P4的结构,推测其在CS2中的溶解度_______ (填“大于”或“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2)配平反应Ⅰ的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
_______P4+_______NaOH+_______→_______NaH2PO2+_______PH3↑
(3)由工业流程图可以判断H3PO2为_______(填“一”、“二”或“三”)元酸。
(4)在标准状况下若有 1mol P4参加反应,则整个工业流程中共生成_______升 PH3气体(不考虑产物的损失)。
(5)查文献,AlP 遇水蒸气会发生水解反应也产生 PH3,该反应的另一种产物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
18.用杂化理论描述CCl4的生成和分子构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的判断___________
20.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x,采用NaClO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烟气处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物质组成元素中,属于第三周期元素的是___;写出N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
(2)已知SO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折线形,则SO2为___(选填“极性”、“非极性”)分子。
(3)将含有SO2和NOx的烟气通入盛有NaClO2溶液的反应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有关数据如下(其他离子忽略不计):
离子 Na+ SO42- NO3- OH- Cl-
浓度/(mol·L-1) 5.5×10-3 8.5×10-4 y 2.0×10-4 3.4×10-3
①反应后溶液pH___7,表中y=___mol·L-1。
②写出NaClO2溶液吸收SO2的离子方程式___。
(4)烟气中的SO2还可采用氨法脱硫除去,其反应原理可用如图表示。
①写出SO2跟氨水反应生成NH4HSO3的化学方程式___。
②(NH4)2SO4溶液中浓度最大的离子是___。
21.以铁、硫酸、柠檬酸、双氧水、氨水等为原料可制备柠檬酸铁铵[(NH4]3Fe(C6H5O7)2]。
(1)NH3分子中氮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是___________;C、N、O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2)柠檬酸的结构简式如图。1 mol柠檬酸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形成的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mol。
22.Pb(NO3)2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_,写出一个与该阴离子立体构型相同的分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3.H2O内的O-H、水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从强到弱依次为_______。
24.与PO电子总数相同的等电子体的分子式为_______。
25.铁元素是最重要的金属元素之一,很多含铁化合物具有重要作用。
(1)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溶液中生成红色的[Fe(SCN)(H2O)5]2+。
①与N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比N大的元素是_______。
②[Fe(SCN)(H2O)5]2+中该配离子中配位体是_______,Fe3+的配位数为_______。
(2)血红素结构如图所示,在图中画出Fe2+与N原子间的化学键_______(若是配位键,需要用箭头加以表示),血红素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
(3)FeCO3可作补血剂,CoCO3可用于陶瓷工业的着色剂。已知:①r(Fe2+)为61pm,r(Co2+)为65pm。②隔绝空气加热:FeCO3FeO+CO2↑,CoCO3CoO+CO2↑分别加热FeCO3和CoCO3时,FeCO3的分解温度低于CoCO3,其原因是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由题图中肉桂醇和苯丙醛的结构简式知,二者的分子式均为,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故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
B.由题图可知,在催化剂作用下,肉桂醛可转化为肉桂醇,说明醛基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被还原为羟基,而肉桂醛不能转化为苯丙醛,说明碳碳双键在该催化剂作用下不能发生加成(还原)反应,故该催化剂实现了选择性还原肉桂醛中的醛基,B正确;
C.苯丙醛苯环上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故苯丙醛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C正确;
D.肉桂醛转化为肉桂醇发生还原反应,该过程中断裂了键和键,故断裂的化学键既有极性共价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D错误;
故选D。
2.C
【详解】A.中钠离子和氧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结合,只含有离子键,故A不符合题意;
B 中镁离子和氯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结合,只含有离子键,故B不符合题意;
C.HCl分子中只存在H-Cl共价键,故C符合题意;
D.KOH中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氢氧根离子中存在O-H共价键,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3.B
【详解】A.熔化热相当于破坏的氢键的物质的量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氢键的,A正确;
B.NH3·H2O为弱电解质,随反应的进行逐步电离,其电离过程吸收热量,因此反应放出的热量少,B错误;
C.正丁烷转变成异丁烷放出热量,说明异丁烷的能量较低,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因此异丁烷更稳定,C正确;
D.C (石墨,s)+ O2(g)=CO2(g) CO(g) +O2(g)=CO2(g) ,根据盖斯定律C(石墨,s)+O2(g)=CO(g)可由上述两个反应相减得到,则该反应的,D正确;
故选B。
4.C
【分析】X、Y、Z、W是同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由四种元素与锂组成的盐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Y可形成4个共价键,Z可形成2个共价键,X可形成3个共价键和1个配位键,则Y为C、Z为O、X为B,W可提供电子对,且易得到1个电子,则W为F,均为第二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总和为28,以此来解答。
【详解】A. 由图可知,该化合物中,X、Y、Z、W之间均为共价键,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 X形成3个共价键和1个配位键,X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 W的氢化物是HF易溶于水,但水溶液是弱酸,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Z与Y形成的化合物可以是CO或者是CO2,CO与碱不反应,二氧化碳与碱反应,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A.配位键的强度有大有小,所以有的配合物很稳定,有的很不稳定,A错误;
B.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内部O原子和H原子形成的共价键键能较大,分子间氢键影响的是水的熔沸点,B错误;
C.壁虎脚底的细毛与物体表面的分子产生分子间作用力,与重力平衡,从而可以在光滑的墙壁上行走,C正确;
D.互为手性异构的分子之间化学性质有差异,需要分离手性异构体,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6.B
【详解】A.C、O的氢化物中H显正价,同周期自左至右,电负性逐渐增大,所以电负性:O>C>H,锌为金属元素,电负性最小,故A正确;
B.Zn2+溶于氨水形成配合物[Zn(NH3)4](OH)2,Zn2+的配位数为4,故B错误;
C.DHA分子中含有2个羟基,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故C正确;
D.甲醇分子中C原子为sp3杂化,甲醛分子中C原子为sp2杂化,所以甲醇分子中H-C-O键角小于甲醛分子中H-C-O键角,故D正确;
故选:B。
7.B
【详解】A.氢气分子到氢原子的过程,断裂化学键,为吸热过程, ΔH>0 ,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的能量高,所以由高能量的金刚石变为低能量的石墨会放出热量,ΔH<0,故B符合题意;
C. NH3 H2O 电离断裂化学键,为吸热过程, ΔH>0 ,故C不符合题意;
D.CH3COONa 水解为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酸碱中和为放热反应,则水解为吸热反应, ΔH>0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详解】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FeSO4●7H2O是络合物[Fe(H2O)6]SO4●H2O,则其中含有[Fe(H2O)6]2+与之间的离子键,H2O和中存在极性键,[Fe(H2O)6]2+中含有配位键,还存在水分子间的氢键,不存在金属键和范德华力,故答案为:A。
9.D
【详解】A.基态氮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3,基态氧原子和碳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2,则氮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大于氧原子,故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电负性大于碳元素,故B错误;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则磷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小于氮原子,故C错误;
D.分子中孤对电子对数越多,对成键电子对的斥力越大,键角越小,则甲烷分子的键角大于氨分子,分子中原子的原子半径越小,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越大,键角越大,则氨分子的键角大于磷化氢分子,则键角的大小顺序为,故D正确;
故选D。
10.D
【分析】注意一般非金属元素形成共价键,共价单键均为σ键,双键中有1个σ键和一个π键,叄键中有1个σ键和2个π键,以此来解答.
【详解】①HCl中只有共价单键,则只有σ键和极性键;
②H2O中只有共价单键,则只有σ键和极性键;
③N2中含有叄键,叄键中有1个σ键和2个π键和非极性键;
④H2O2均为共价单键,只有σ键和极性键、非极性键;
⑤C2H4中含双键,双键中有1个σ键和一个π键,还存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⑥C2H2中含叄键,叄键中有1个σ键和2个π键以及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则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和非极性键的是③⑤⑥,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11.B
【详解】A.12g石墨的物质的量为1mol,石墨中每个C原子形成3个C-C键,每个C-C键被两个碳原子共用,所以每个碳原子占有1.5个C-C键,则12g石墨中含C—C数目为1.5NA,A错误;
B.每个[Cu(H2O)4]2+中含有4个配位键,均为σ键,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σ键,所以1mol[Cu(H2O)4]2+中含σ键数目为12NA,B正确;
C.31g白磷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每个白磷分子中有6个σ键,所以共含有0.25mol×6×NA/mol=1.5NA个σ键,C错误;
D.每个水分子形成4个氢键;每一个氢键连接2个水分子,所以一个水分子形成的氢键数目为4×=2,1mol水中含有氢键数目为2NA,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2.D
【详解】A.布洛芬中含有羧基和饱和烷烃基,是苯甲酸的同系物,A正确;
B.该修饰过程发生取代反应,所以原子利用率小于100%,B正确;
C.X分子中本换上的碳原子有杂化,饱和碳原子为杂化,C正确;
D.根据X分子结构,含有12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D错误;
故选D。
13.C
【分析】一般共价单键为σ键,而双键、三键中均含π键。
【详解】A.含C-H和C=C键,含有σ键、π键,故A不选;
B.含N≡N键,含有σ键、π键,故B不选;
C.只含Cl-Cl,含有σ键而不含π键,故C选;
D.含C-H和C≡C键,含有σ键、π键,故D不选。
故选C。
14.A
【详解】A. 氯化镁和氧化钠都是离子键,A正确;
B.甲烷中只有极性键C-H键,没有非极性键,B错误;
C.稳定性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跟化学键有关,C错误;
D. 干冰升华时,只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不克服 共价键,D错误;
故选A。
15.C
【详解】A.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大小,一般来说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强,四种元素的电负性大小顺序是O>N>C>H,故A说法正确;
B.基态F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基态Fe3+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故B说法正确;
C.中N原子有3个σ键,无孤电子对数,N杂化类型为sp2,尿素中N杂化类型为sp3,故C说法错误;
D.C、N原子中电子占据能量最高的能级均为2p,电子云形状为哑铃形或纺锤形;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16. 、、 、、
【详解】N2为直线形结构,含有非极性键,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合,电荷分布均匀,为非极性分子;为直线形结构,含有极性键,正负电荷的重心不重合,电荷分布不均匀,为极性分子;为为V形结构,含有极性键,正负电荷的重心不重合,电荷分布不均匀,为极性分子;为直线形结构,含有极性键,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合,电荷分布均匀,为非极性分子;CCl4为正四面体结构,含有极性键,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合,电荷分布均匀,为非极性分子;NH3为三角锥形结构,含有极性键,正负电荷的重心不重合,电荷分布不均匀,为极性分子;故答案为:、、;、、。
17. 3s23p3 热稳定性、键能 大于 1P4+3NaOH+3H2O→3NaH2PO2+1PH3↑ 一 56 H+ +AlO+H2O AlOH3 Al3+ +3OH-
【分析】(1)磷是15号元素,结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相似相溶原理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结合质量守恒配平方程式;
(3)根据工业流程图,NaH2PO2与硫酸反应生成H3PO2,确定H3PO2的类型;
(4)根据发生反应的过程寻找关系式分析计算;
(5)AlP遇水蒸气会发生水解反应放出PH3气体和Al(OH)3,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存在酸性电离与碱式电离,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磷是15号元素,第三电子层为最外层,电子数为5,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3s23p3,N、P、As位于周期表同一主族,从上到下排列,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键能逐渐减小,因此Y轴可表示三种氢化物的稳定性、键能;P4 为正四面体结构,为非极性分子,CS2 为非极性分子形成的溶剂,水是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P4在CS2 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故答案为:3s23p3;热稳定性、键能;大于;
(2) P4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PH3↑、NaH2PO2,反应中P部分由0价升高为+1价,部分由0价降低为-3价,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PH3配1,NaH2PO2配3,结合质量守恒可知,反应物中缺少的物质为H2O,配平后的方程式为:1P4+3NaOH+3H2O=PH3↑+3NaH2PO2,故答案为:1P4+3NaOH+3H2O=PH3↑+3NaH2PO2;
(3)根据工业流程图,NaH2PO2与硫酸反应生成H3PO2,可以确定H3PO2属于一元酸,故答案为:一;
(4)P4+3NaOH+3H2O=PH3↑+3NaH2PO2、反应Ⅱ为2NaH2PO2+H2SO4=2H3PO2+Na2SO4,反应Ⅲ为2H3PO2=PH3↑+H3PO4,因此P4~2.5PH3,若起始时有1molP4参加反应,则整个工业流程中共生成2.5molPH3,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5mol×22.4L/mol=56L,故答案为:56;
(5)AlP遇水蒸气会发生水解反应放出PH3气体,生成的另外一种物质为Al(OH)3,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存在酸性电离与碱式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 +AlO+H2O AlOH3 Al3+ +3OH-,故答案为:H+ +AlO+H2O AlOH3 Al3+ +3OH-。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为(4),要注意关系式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18.在CCl4分子中,C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2,Cl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5,基态C原子中已配对的2s电子拆开,一个电子由2s轨道跃迁到2p轨道上, 一个2s轨道和3个2p轨道杂化,生成4个能量相等的sp3杂化轨道,再与4个C原子中的p电子配对成σ键,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
【详解】在CCl4分子中,C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2,Cl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5,基态C原子中已配对的2s电子拆开,一个电子由2s轨道跃迁到2p轨道上, 一个2s轨道和3个2p轨道杂化,生成4个能量相等的sp3杂化轨道,再与4个C原子中的p电子配对成σ键,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
19.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的判断
(1)根据杂化轨道的立体构型判断
①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为正四面体形或三角锥形,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sp3杂化。
②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呈平面三角形,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sp2杂化。
③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呈直线形,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sp杂化。
(2)根据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判断
若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09°28′,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sp3杂化;若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20°,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sp2杂化;若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80°,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sp杂化。
(3)根据等电子原理进行判断
如CO2是直形线分子,CNS-、N与CO2互为等电子体,所以分子构型均为直线形,中心原子均采用sp杂化。
(4)根据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判断
如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4,是sp3杂化,为3是sp2杂化,为2是sp杂化。
(5)根据分子或离子中有无π键及π键数目判断
如没有π键为sp3杂化,含1个π键为sp2杂化,含2个π键为sp杂化。
【解析】略
20. Na、S、Cl 1s22s22p3 极性 > 2.0×10-4mol·L-1 ClO2-+2SO2+4OH-→2SO42-+Cl-+2H2O SO2+NH3·H2O→NH4HSO3 NH4+
【分析】(1)N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排布;
(2)SO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折线形,所以正负电荷的重心不重合;
(3)①根据反应后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判断pH;根据电荷守计算y值;
②SO2被NaClO2溶液氧化为SO42-,NaClO2被还原为Cl-;
(4)①SO2跟氨水1:1反应生成NH4HSO3;
② (NH4)2SO4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c(NH4+)接近 c(SO42-)的二倍。
【详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属于第三周期元素的是Na、S、Cl;N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3;
(2)SO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折线形,所以正负电荷的重心不重合,SO2为极性分子;
(3)①反应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是2.0×10-4,氢离子浓度是5.0×10-11,氢离子浓度小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所以溶液呈碱性,pH>7;根据电荷守恒5.5×10-3+5.0×10-11=(8.5×10-4)×2+y+2.0×10-4+3.4×10-3,解得y=2.0×10-4mol·L-1;
②SO2被NaClO2溶液氧化为SO42-,NaClO2被还原为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O2-+2SO2+4OH-→2SO42-+Cl-+2H2O;
(4)①SO2跟氨水1:1反应生成NH4H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NH3·H2O→NH4HSO3;
② (NH4)2SO4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c(NH4+)接近 c(SO42-)的二倍,所以浓度最大的离子是NH4+。
21. sp3 N>O>C 7
【详解】(1)在NH3分子中N原子价电子对数为3+=4,有3个成键电子对和1个孤电子对,所以N原子杂化类型是sp3杂化;
一般情况下,同一周期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呈增大趋势,但第IIA、第VA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处于轨道的全满、半满的稳定状态,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一周期相邻元素,所以C、N、O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
(2)单键都是σ键,双键中有一个σ键一个π键,则1 mol柠檬酸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形成7 molσ键。
22. 平面三角形 SO3(或SeO3等其他合理答案)
【详解】硝酸根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N杂化方式为sp2杂化,配位原子数为3,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SO3中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S杂化方式为sp2杂化,配位原子数为3,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Se与S同族,SeO3也为平面三角形)。
23.O-H、氢键、范德华力
【详解】作用力:共价键大于氢键大于范德华力,故从强到弱依次为O-H、氢键、范德华力。
24.SiF4、SO2F2
【详解】PO电子总数为15+8×4+3=50,等电子体还需要原子总数、价电子总数相同,所以符合题意的分子为SiF4、SO2F2。
25.(1) F SCN-、H2O 6
(2) sp2、sp3
(3)FeO和CoO都是离子晶体,r(Fe2+)<r(Co2+),晶格能FeO>CoO,FeO比CoO更稳定,FeCO3比CoCO3易分解,即FeCO3的分解温度低于CoCO3
【详解】(1)①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IIA族、VA族元素原子具有全充满或半充满稳定结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与N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比N大的元素是F元素,故答案为:F;
②[Fe(SCN)(H2O)5]2+中配体是SCN-、H2O,Fe3+的配位数为1+5=6,故答案为:SCN-、H2O;6;
(2)Fe2+具有空轨道,N原子有孤电子对,形成双键的N原子与Fe2+之间形成配位键,另外N原子形成普通键,Fe2+与N原子间的化学键为:,双键中碳原子形成3个σ,其它碳原子形成4个σ,均没有孤电子对,杂化轨道数目分别为3、4,分别采取sp2、sp3杂化,故答案为:;sp2、sp3;
(3)FeO和CoO都是离子晶体,r(Fe2+)<r(Co2+),晶格能FeO>CoO,FeO比CoO更稳定,FeCO3比CoCO3易分解,即FeCO3的分解温度低于CoCO3,故答案为:FeO和CoO都是离子晶体,r(Fe2+)<r(Co2+),晶格能FeO>CoO,FeO比CoO更稳定,FeCO3比CoCO3易分解,即FeCO3的分解温度低于CoCO3。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