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三部分 进阶题组专练
第一组
一、语言综合运用(10分)
1. 学校九年级开展以“树榜样·学英雄”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完成下列活动。(10分)
(1)任务一:【主题书法】班长为活动现场挑选了一幅书法作品,请你完成下面的对话。(2分)
班长:我挑选的书法作品的诗句出自唐代刘禹锡的《蜀先主庙》,意思是: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红:是的,“千秋”两字贯串古今,极写“英雄气”之万古长存,永垂不朽,而且书法的字体选用②__________书,横平竖直,结构方正,正好体现这浩然正气!
刘备的英雄气概真可谓顶天立地,经历千秋万代威风凛凛至今依然。
楷
(2)任务二:【拟写对联】下面是活动开场白中的一段,请你根据画线句子补写下联。(2分)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近三年来,在携手抗击新冠病毒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快递员等人的顽强坚守,普通百姓的守望相助,无不展示了英雄本色;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学好科学知识,树立凌云之志,“用知识缝制铠甲”,在不远的将来,“披甲上阵”,树立保护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之壮志。
上联:携手抗疫展英雄本色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好知识护祖国人民
(3)任务三:【认识英雄】下面名著片段中的“他”是( )(2分)
他在哥老会中声望是全国皆知的……他擅长口才……讲话时能把“死人变成活人”,他的身体是魁梧奇伟的,像老虎一样强悍。他虽然已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还是非常健旺。他从来不会觉得疲乏……除了马,他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他真喜欢马……他虽然生性暴躁,却十分谦逊。
A
A.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贺龙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朱赫来
C. 《傅雷家书》中的傅雷
D. 《简·爱》中的罗切斯特
【解析】从“哥老会”“像老虎一样强悍”“他真喜欢马”等关键语句可知是贺龙。
(4)任务四:【赞美英雄】《水浒传》多
勇士,结合名著内容完成表格。(4分)
人物 故事情节概述 笔记
鲁智深 鲁提辖在潘家酒楼得知金氏父女被镇关西逼债,便给了金氏父女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去。为避免店小二拦截金氏父女,鲁提辖又在店中坐了两个时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鲁智深的正义、胆大、心细。
人物 故事情节概述 笔记
柴进 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柴进敬重好汉、仗义疏财。
示例:《水浒传》第九回,林冲被发配沧州牢城时,途中经过柴进所在庄子,柴进款待林冲,并赠送盘缠银两。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三国魏明帝自征蜀,至长安,遣司马懿率张郃诸军,雍、凉劲卒三十万,潜军密进。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①利器,守在险要。会蜀兵换防②,留者八万。参佐③咸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停下兵一月,以壮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信为本,得利失信,古人所惜;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④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愿留一战;征者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郃,却司马懿,一战大克。
(节选自《百战奇略·诸葛亮》,有删改)
【注释】①旌旗:旗帜,借指军士。②换防:军事术语,指某处驻防的部队(军队)移交防守任务。③参佐:部下,僚属。④鹄立:鹄颈长,能远望,喻指引切盼之意。
2.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参佐咸以贼众强盛 __________
(2)宜停下兵一月 __________
(3)去者皆悦 __________
全,都。
应该。
离开。
3.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去 者 束 装 以 待 期 妻 子 鹄 立 而 计 日 虽 临 征 难 义 所 不 废。
/
/
/
4. 选文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诸葛亮,结合文段加以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正面描写:通过对诸葛亮进行语言描写,体现诸葛亮恪守信义的品质;
②侧面描写:通过描述当时军情紧急、敌众我寡的情形、诸葛亮身边部下的看法及士卒们主动留下,舍身忘我的拼杀来烘托诸葛亮深得军心。
参考译文:三国时期,魏明帝亲自征讨蜀国,(从洛阳)来到长安,派遣宣王司马懿统率(左将军)张郃所部,及雍、凉二州精兵三十万人,秘密进发。蜀国丞相诸葛亮当时驻屯在祁山,他把精良部队和武器装备,都用在扼守险要之处。恰值蜀军换防交接,留下的将士只有八万人。诸葛亮的部下都认为敌军强盛,没有足够的兵力是制胜不了对方的,应该把换下来的部队留下一个月,以壮大蜀军声威。诸葛亮说:“我统兵打仗,以信义为根本,那种得利失信的做法,是为古人所痛惜且不取的。(换防)
该离开的士卒已经打点好行装等待归期,他们的妻子儿女则伸长脖子期盼并计算着丈夫和父亲的归期,虽然我们面临征战的困难,但信义不可废弃。”便下令催促换防下来的士卒离开。于是,该离开的士兵都很高兴,愿意留下参加战斗;(本该留下)征战的士兵则奋勇当先,想要拼死一战。他们互相勉励说:“诸葛丞相对我们的恩德,我们即使拼上性命也还报答不完!”到了交战那天,(蜀军)无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击杀了魏将张郃,打退了主帅司马懿,蜀军大获全胜。
三、散文阅读(15分)
梦里一枕高粱红
崔向珍
①成熟的秋风一遍遍地吹,村子西南的高粱地一片片地红,艳过红枫烈如赤焰的高粱地,呼呼啦啦地烧红了半边天。
②精灵似的小燕子,在长长短短的电线上,排成了高低错落的黑色音符,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远方的绿树红花。大雁的鸣叫声稀稀拉拉地排过高远的天空,带着几支轻盈的羽毛一起掉落进热闹的高粱地。秋天的阳光金黄金黄,耀着一望无际的高粱地,也耀着父亲手中闪闪发光的铁镐头。父亲的右手臂肌肉凸显,铁镐头起起落落,一棵高粱跟着一棵高粱被连根刨断,唰唰啦啦地仆倒在苍天厚土辽阔的怀抱中。
③秋天的田野明晃晃的,秋天的阳光明晃晃的,大人孩子的心里也明晃晃的,一天一天喜眉笑眼地乐呵着。眼看着碧绿的大白菜卷了心,脆嫩的青萝卜长足了个,苇塘里的芦花满院子飘飞。沉甸甸的高粱穗翻来覆去地晒着,我们争抢着挥起木叉和棍棒用力敲打。金黄的秋风里,红色的高粱壳子不分方向地乱蹦,整个村子里此起彼伏着快乐的笑声。脱好的高粱粒,母亲挑拣出一部分放在大簸箩里,均匀地喷了水,用簸箩端着去村东的石碾子上碾高粱米。圆滚滚的石碾子咕咕噜噜不停地响,母亲的汗珠滴滴答答不停地落。一圈又一圈,母亲的脚印在黄土地上重重叠叠,金黄的落叶在母亲的脚下重重叠叠。
④碾掉了皮壳的高粱米晶莹圆润,母亲放在洗菜盆里淘洗干净,充分浸泡后倒进大铁锅里焖煮。母亲烧火的时候也不闲着,手里捏着缝衣针和白棉线仔细地穿辣椒串。当一大簸箕辣椒穿好,屋里的热气就满了,新高粱米的香味从铁锅里转着圈子飘出来,悄悄地分散到院子里去,一缕一缕,纠缠着金黄的秋风四处飞扬。母亲微笑着走出屋子,把辣椒串挂到槐树低矮的树枝上晾晒。夕阳已经西下,一片绚丽的晚霞努力地铺展着最后的热情,给红艳似火的辣椒,晶莹饱满的槐豆,洁白纷飞的苇絮,满院子乱跑的鸡鸭……都裹上了充满希望的温暖光辉。
⑤天一点点黑下来,密密麻麻的星星在宽宽的银河里,静静地流淌着灿灿的银光。母亲点起一盏小小的煤油灯,我们围着四四方方的锅台开始吃晚饭。虽然只是一锅普通的高粱米饭,和几块刚进了盐味的洋姜和青萝卜,我们却咀嚼出了最幸福最温暖的味道。吃完了饭,父亲常常会给我们背诵《青纱帐——甘蔗林》,再连带着讲一些发生在青纱帐里的英雄故事。我们听得热血沸腾,躺在火炕上入梦的时候,常常在红艳如火的高粱地里左冲右突,奔跑不停。
⑥时过境迁,远离了故乡和故乡的高粱地,已经几十个秋天没有看见醉心的高粱红了。好几回梦里醒来,急三火四地去超市里买回几斤高粱米,兴致很高地用电高压锅焖饭吃。一粒粒的高粱米还是那么晶莹圆润,一朵朵的高粱花还是绽放得那么好看,可是没有了故乡的洋姜和青萝卜相伴,我终究是再也吃不到一顿那样香甜的好饭了。
(选自《今日新泰》,有删改)
5.围绕高粱,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秋天的田野明晃晃的,秋天的阳光明晃晃的,大人孩子的心里也明晃晃的。(理解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割高粱;晾晒高粱;碾高粱米;煮高粱饭;吃高
粱饭。
三个“明晃晃”分别指:秋天的田野开阔敞亮;太阳光的明亮、耀眼;孩子们内心的喜悦。
(2)新高粱米的香味从铁锅里转着圈子飘出来,悄悄地分散到院子里去。一缕一缕,纠缠着金黄的秋风四处飞扬。(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高粱米饭的香味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高粱米饭香味在房子里四处飘散的情景,突出了饭香的诱人。
7. 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文中母亲的形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勤劳:从母亲辛勤碾高粱米的情景可以看出;②能干:母亲边做饭边串辣椒,做的饭香气四溢;③慈爱:母亲为家人做可口的饭菜。
8. 说说作者以《梦里一枕高粱红》为题的好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高粱”在文中贯穿始终,起到了线索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凑;②“梦里”一词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高粱的怀念之情;③作者以此为题,富有韵味,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