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4.21阳光下的影子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粤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4.21阳光下的影子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6-02 22:5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粤教粤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4.21阳光下的影子练习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   是我国古代利用光影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2.一天之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那么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   向   移动的。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的影子短,(   )的影子长。
A.早晨和傍晚 B.中午 C.傍晚
4.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的影子是   移动的。
5.一天中大树的影子随太阳的   和   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太阳是从东→南→西,大树的影子刚好相反,是从    →   →    。
6.如图所示,将铅笔做的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放在阳光下。一天中铅笔影子的  、   都要发生变化。
7.根据科学课上测量结果,大致画出不同时间的太阳高度角。
           
9:00 12:00 15:00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8.一天早晨,小亮测得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度为5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这棵小树的影子,会发现影子的长度   5米。(填写“大于”、“小于”、“等于”)
9.制作日晷的操作步骤:
①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   的观察纸,在纸板上   。
②根据太阳的   。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存平地上。
③在纸板的中心,   立上小短杆。
④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   。每次记录时,要标上   。
⑤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的   。
10.古人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叫   。
11.当太阳在   边时,你的影子在西边;当太阳在你的前面时,你的影子一定在你的   面。
12.制作日晷
制作步骤:
①在硬纸板上画出一个圆形,剪下并在上面标上   ,作为晷面。
②将晷面固定在水平底盘上,使晷面与竖直面的夹角与当地的纬度相同。
③将一根长吸管垂直插入晷面中心,作为   。
④将制成的日晷面向   摆放。就可以通过日晷测量   了。
二、判断题
13.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规律是:长-短-短
( )
1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正午时最长。
( )
15.正午时物体在阳光下没有影子。(  )
16.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中午影子比较短。(  )
17.晷面与赤道而平行,所以叫赤道式日晷。(  )
18.日晷是古代人们发明的一种计时工具。(  )
三、单选题
19.(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A.望远镜 B.日晷 C.指南针 D.不确定
20.同一天中的下列时间, 物体的影子最短的是:(  )
A.下午4时 B.上午9时 C.下午1时
21.古代人们用日晷来计时的原理是(  )
A.物体的影子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指南针的影子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2.小兰同学用自制的日晷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下表是她记录的影子变化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时间(时)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影子长度(厘米) 60 35 22 11 6 11 22 35 60
A.决定同一物体影子长短的是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B.从表中发现,12时影子最短;16时以后,物体的影子将小于60厘米
C.一天中从早晨到傍晚,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23.一天上午9点,小明测得一棵大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4米,那么上午8点时大树的影子(  )。
A.小于4米 B.等于4米 C.大于4米
24.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长的变化规律是(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25.以下哪种是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  )。
A.日晷 B.地动仪 C.指南针
26.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最短的时候是在(  )。
A.早晨 B.傍晚 C.正午
27.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是(  )。
A.从东到西,长一短一长 B.从西到东,长一短一长 C.从西到东,短一长一短
28.如果我们观察到影子朝向西边,可以推断出时间是(  ) 。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29.金华市婺城区的小科同学在一年中下列节日测量了学校旗杆的影子长度,影子最长的是哪一天?(  )
A.夏至 B.中秋 C.冬至
30.上午8点和下午2点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  )上
A.长度和方向都不同 B.长度和方向都相同 C.长度不同而方向相同
四、解答题
31.画一幅当地清晨时分大树的影子,并标明方向。
写一写你的家乡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规律?
五、实验探究题
32.某科学小组为了研究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在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阳光下的竹竿,在地面上投影出一道影子。下表是他们在4小时内测量记录的竹竿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从上午9:30开始,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
测量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影长(厘米) 90 60 45 35 30 25 30 35 45
(1)观察上表,在这段时间里,第   次影子最短,是北京时间   时。
(2)从上表中可以推测出,测量开始4.5小时后竹竿影子长度为   厘米。
(3)从上表中可以知道,这段时间影子长度变化的规律是   。
33.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某小组在操场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观察阳光下竹竿影子的变化。他们每隔30分钟去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测得竹竿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如下:
测量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影子长度(厘米) 120 100 80 60 40 25 40 60 80
(1)根据上表我们可以推测出该小组开始测量的时间是(  ).
A.上午 B.正午 C.下午 D.午夜
(2)根据上表的数据推测,如果进行第10次测量,竹竿影子的长短应该是(  )。
A.等于80厘米 B.大于80厘米 C.小于80厘米 D.小于60厘米
(3)假如测量地点为合肥市某小学操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变化律是(  )。
A.东一偏南一西 B.东一偏北一西
C.西一偏北一东 D.北一偏东一南
(4)人们在观察中发现:一天中,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变化会随着太阳在空中方位的变化而变化,并运用这个规律制作了计时工具——(  )
A.秒表 B.摆钟 C.日晷 D.水钟
34.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日影规律制定了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耕。2016年,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为纪念古人智慧,“羲和号”空间站中有个精美的日晷模型。
(1)日晷是利用影子计时的工具。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源,日晷的光源是   (选填“月球”、“太阳”或“蜡烛”)。
(2)日晷的结构包括了晷针和晷面。在影子形成的条件里,晷针属于   ,晷面属于   。(选填“光源”、“遮挡物”或“屏”)
(3)在晴天的早晨,树木的影子指向   方(选填"东”、“西”或“北”),从上午到中午,影子越来越   (选填“长”、“短”或“不变”)。正午时,北半球的太阳位于正南方,此时树木的影子指向   方(选填“东”、“西”或“北")。
(4)日晷和树木的影子变化,是太阳的   变化引起的(选填“亮度”、“位置”或“大小”)。
答案
1.日晷 2.西;东 3.B;A 4.自西向东 5.方向;高低;西;北;东
6.长短;方向 7.略;略;略;影子由长变短再变长,方向自西向东变化
8.小于 9.同心圆;标注方向;照射角度;竖直地;位置和长短;观察的时间;变化的规律
10.日晷 11.东;后 12.时间刻度;晷针;北方;时间 13.(1)错误 14.(1)错误
15.(1)错误 16.(1)正确 17.(1)正确 18.(1)正确 19.B 20.C 21.B 22.B
23.C 24.A 25.A 26.C 27.B 28.C 29.C 30.A
31.早上影子在西边,中午影子在北边,傍晚影子在东边。早晚影子长,中午12时影子最短。
32.(1)6;12 (2)60 (3)长→短→长
33.(1)A (2)B (3)C (4)C
34.(1)太阳 (2)遮挡物;屏 (3)西;短;北 (4)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