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核心素养卷
时 间:40分钟
“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笔一画成文章。”同学们,楷行隶篆草,书法大王国里,一点一横长,撇捺齐飞扬,这笔墨芬芳一直熏陶着我们。
妙识汉字之趣
一、字谜。(14分)
1.一夜又一夜。 ( )
2.二山串一起,猜“出”没道理。( )
3.下面的每幅画都代表一个字,请你猜一猜,写一写。
4.王安石想找个书童。有一个少年来面试。王安石问了他几个问题,少年答得不错。王安石看他长得聪明伶俐,没再说什么,在纸上写了几行字,交给了管家:一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管家看了,沉思了一会儿,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就把少年留下来了。
王安石写给管家的那几行字是一个字谜,谜底是( )。
二、补充歇后语,并完成练习。(16分)
A.外甥打灯笼—— B.隔着门缝吹喇叭——
C.咸菜烧豆腐—— D.四月的冰河——
1.选择上面恰当的歇后语填空。(填序号)
(1)陷在泥浆中的汽车,在众人的推动下终于像( )。
(2)妈妈的单位去年举办了郊游活动,今年还是( )。
2.我还积累了一些谐音歇后语。
(1)
(2)
三、选择题。(27分)
1.下面全是形声字的是( )。(3分)
A.材铜尖 B.削瓢林 C.露爸森 D .固病培
2.体会汉字的音形义之妙。(9分)
(1)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或偏旁来创设的是哪一项 ( )
A.遇水一片汪洋,逢木可闻花香。谜底:每
B.老大老二和老三,兄弟三个叠罗汉。老大踩着老二头,老三站在最下边。
谜底:奈
C.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谜底:日
D.左边马靠它,右边它靠马。两边一起看,脚踩万里沙。谜底:驼
(2)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可以猜测“醰”字可能与( )的读音最接近。
A.潭 B.酒 C.洒 D.罩
(3)根据汉字的部首表义规律,“窨”字的意思可能是( )。
A.洞穴 B.音乐 C.唱歌 D.容器
3.下面是哪个字的字体演变 ( )(3分)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A.树 B.来 C.米 D.桑
4.文字未出现前,古人用言语或绳子记录事情。猜猜表示“记”字的图是( )。(3分)
5.欣赏右面的汉字艺术作品,这种汉字艺术的形式是( )。(3分)
A.匾额 B.扇面
C.剪纸 D.印章
6.关于有趣的汉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骨文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B.小篆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
C.隶书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D.普通话和楷书是我国通用语言文字
7.对“为人民服务”这幅书法作品赏析不恰当的是( )。(3分)
A.线条奔放,笔力雄健
B.五字错落有致,收放自如
C.采用楷书字体,方正典雅
D.气韵贯通,展现书者胸襟
传承汉字经典
四、阅读理解。(23分)
汉字的前世今生
你知道最古老的汉字是什么吗
目前所知最早的系统的中国文字是古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汉字,叫作甲骨文。
为什么古人要在龟甲或兽骨上刻字呢 这是因为他们很迷信,认为天地鬼神有神秘不可知的力量,所以要先问过这些鬼神的旨意,才能安心做事。
古人怎样问鬼神呢 其实就是采用占卜的方式。但这个过程有点儿复杂:先要把龟甲兽骨洗干净,切成适当大小,再磨平、磨光,然后在背面凿出一条条的小沟槽,沟槽旁再钻一个个小小的圆穴,沟槽与小圆穴都凿得很薄,不能穿透。这些处理好的龟甲兽骨先交由卜官保存。等到挑了良辰吉日要开始占 卜时,再把这些甲骨拿出来,用火去烧小圆穴,甲骨上便会有很多裂纹出现,这些裂纹就叫作“卜兆”。然后古人就会根据裂纹的形态来判断吉凶祸福,并把占 卜的情况与结果刻在甲骨上,这就是甲骨文。
甲骨文一直到清朝末年才被人们发现,那时还被中药铺拿去当成药材使用呢!这种药材的名字就叫“龙骨”。
商周时期又形成了金文。金文就是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因为古人把“铜”称作“金”,所以这些文字被称为“金文”。又因为用铜铸成的钟、鼎等礼器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这一类文字也称“钟鼎文”。
甲骨文的特点是笔道细、直笔多,转折的地方多是方形;而金文有所不同,金文的笔道又肥又粗,而且弯笔比较多。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因为诸侯国想要称王,问鼎中原,所以连年征战,文字的传播也受到阻碍,各个小国的文字形体演变都不相同。
秦始皇一直到统一中国,才接受丞相李斯统一文字的建议,把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稍加改变,让文字的结构和笔画更加稳定,然后向全国推行这套文字,这就是小篆。因为小篆发源于秦国,所以又被后人称为“秦篆”。
小篆流行到西汉末年就逐渐被隶书取代了。但由于小篆字体优美,一直为书法家们所青睐。又因为小篆的笔画复杂,形式奇古,所以在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
隶书就是由小篆简化演变过来的,因为秦朝的官员公务繁忙,要抄写的案卷太多,就把圆润的笔画改成方折的笔画,这样的改变能加快书写的速度,而改变之后的字体也保留下来,变成了隶书。
汉字演变到隶书,造字原则被严重破坏,很多字因此看不出原本造字的原理了。
但是,隶书的字体扁平、工整、精巧,尤其发展到东汉时期,撇、捺等笔画向上挑起,具有书法艺术美。因此,隶书的出现是汉字的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奠定了楷书的基础。
隶书流行不久后,楷书出现了。楷书的“楷”字,就是楷模、模范的意思。因为它的字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以当作楷模,所以也被称为“真书”“正书”。
至于草书和行书,则是为了方便书写而演变出来的字体。草书始于汉初,当时通行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行书则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不像楷书那样端正,也不像草书那样潦草,是日常用的一种字体。
1.小篆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或时期开始使用的文字 ( )(4分)
A.商周时期 B.东汉时期 C.秦国 D.西汉末年
2.“笔道肥、粗,弯笔较多”是( )的特点。(4分)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3.历史上出现行书、草书的根本原因是( )。(4分)
A.方便书写 B.书法家们极力推崇
C.书法家们为了展示书法的魅力 D.形体美
4.按简明扼要的要求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4分)
A.介绍了汉字的历史。 B.介绍了汉字的有关知识。
C.介绍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D.介绍了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各阶段汉字的特点。
5.为什么说隶书的出现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