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习目标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常生活发生变迁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认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本想今年添一件,无奈布票已用完
请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布票:每人每年供给一丈七尺三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北京等地每个城镇人口每年平均定量17.3尺,刚刚够中等个子做一身蓝布单衣再缝一双布鞋;天津市每人每年可领取13尺;江西省发放11尺;最北方冬季漫长又严寒的哈尔滨市,每人发放24尺布票,可做一套棉袄、棉裤;而南方亚热带地区城镇每年仅发给每人7尺4寸布票。这样的标准,后来又经常减少。1960年自然灾害严重时期,布票限量普遍减少到一半以下。许多地区每年每人供应的棉布减少为3尺左右。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六七十年代蓝色的海洋
20世纪60、70年代,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偏向结实耐穿,在色彩的选择上也偏向耐脏耐洗的颜色,绿、蓝、灰、黑色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色调……
—王鸣《中国服装史》
涿县粮食局、涿县商业局、涿县供销社
关于明确中秋节日几项食品供应指标的通知
各基层供销社、粮店、食品合营:
一、月饼:全县安排面粉35000斤、食油7000斤、食糖10505斤。按此指标分配表,粮食部门供应面粉、食油,商业部门供应食糖。
1、供应指标:干部(包括公社、医务人员、农村小学教员)每人供应3两粮票;非农业人口(包括中学带粮入伙学生)每人供应2两粮票;农业人口,每人供应1两粮票,农村单身汉每人供应2两粮票。住院病员不供应。
……
4、收票标准:不论城市和农村,每斤月饼一律收粮票6两。
加工月饼面粉、食油、食糖指标与前分配有抵触者,按此附表执行。
二、肉食:机关干部、非农业人口每人供应5两,农业人口不供应。
三、纸烟:非农业人口每户供应一盒,机关干部每人供应两盒。
四、食糖:非农业人口每人供应食糖、块糖各一两;机关干部每人供应食糖、块糖各2两。
1963年9月23日
“没粮票没饭吃,没布票没衣穿。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经过一个没有什么吃食可以寻觅、因而显得更加饥饿的冬天,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日子重新来临了!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雪蒿、马齿菜、灰灰菜、野葱……最好吃的是莽菜。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真是无上的美味啊!而挖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嫩生生的莽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大棒子凶神恶煞似地追赶我,我甚至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上吱吱喳喳飞过去的小鸟,树上绽开的花儿和蓝天上白云。
——初中语文课文《挖荠菜》
小时候,年年青黄不接春三月,榆钱儿就是穷苦人的救命粮。杨芽儿和柳叶儿也能吃,可是没有榆钱儿好吃,也当不了饭。
……
杨芽儿和柳叶儿先露头。
杨芽儿摘嫩了,浸到开水锅里烫一烫会化成一锅黄汤绿水,吃不到嘴里;摘老了,又苦又涩,难以下咽。只有不老不嫩的才能吃,摘下来清水洗净,开水锅里烫个翻身儿,笊篱捞上来挤干了水,拌上虾皮和生酱作馅,用玉米面羼合榆皮面擀薄皮儿,包大馅儿团子吃。可这也省不了多少粮食。柳叶不能做馅儿,采下来也是洗净开水捞,拌上生酱小葱当菜吃,却又更费饽饽。
——初中语文课文《榆钱饭》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三代7口人住在16平方米的房子里
这个小房子“像一个掉在地上的汉堡包,捡起来还能吃,只是层次和内容有点乱了”。
厨房——一头宽一头窄,像个酱肘子。门槛膝盖那么高,水泥厚得像水坝。前后左右头顶脚下,全是黑的粘的,擦也擦不掉。电灯泡毛绒绒的,像个长不大也烂不掉的蔫茄子。
客厅兼主卧——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三屉桌一张折叠桌,一个脸盆架和几把折叠凳,摆这些东西怎么也得三十来平米吧?不!10.5平米!加上一扇朝北的后窗,光淡淡的,像照着一间菜窖。
里屋——6平米,摆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双层床,猛一看像进了卧铺车厢。墙上还没窗户,房顶上有个窗户,白光直着照下来,更像菜窖了。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三代7口人住在16.5平方米的房子里
外屋双人床和三屉桌搬到里屋,镜子搁在三屉桌上,代替梳妆台用;
里屋的双层床搬到外屋东北角,三民睡下铺,五民睡上铺,上铺离窗户近离灯也近,读书方便;
里屋的单人床架在外屋的单人床上,变成新的双层床,二民睡下铺四民睡上铺;
家里的四个木头箱子拼起来,用砖头和木头找平,垫上一张弹簧垫子,正好一张床,放在外屋西北角分毫不差,老母亲睡这。
最后电视机没处放,他急中生智,把电视机放上切菜板,把切菜板拧上螺栓,用铁丝吊在外屋的房梁上……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三代7口人住在16平方米的房子里
为什么这一时期老百姓的衣服布料紧巴巴,造型千篇一律;饮食紧巴巴,肉蛋都少;住房也紧巴巴呢?都要计划,都要票呢?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生产力水平低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有什么吃什么
吃什么有什么
吃的健康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导致这一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生产力提高,国门打开,生活丰富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结合你家情况,说一说不再用于食物支出的家庭消费流向了哪里?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思考:是什么支撑旅游者一两天内横跨省市,完成极限旅游?
是高铁、飞机等交通的发展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2010年,中国铁路里程世界第二
1997年起,铁路大提速,大庆到哈尔滨从2.5小时缩小到50分钟
全国建成比较密集公路网,连山区也通了汽车
2021年我国高速公路达成16.9万千米,世界第一
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全国各大城市和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
与世界许多国家大城市也有直航线。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2010-09-17鏖战正酣 三大运营商校园套餐资费盘点
2023-02-24 移动适合学生党用的流量套餐有哪些
对比图片,十年内手机套餐的主打卖点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凭票供应,数量有限
色彩和样式单调
改革开放
前
丰富多彩,
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后
食物匮乏单调,凭粮票供应
营养不足,温饱还是问题
吃饱,还能吃好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交通条件落后
步行、自行车、公交车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汽车、火车、飞机、高铁等
住房条件差,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装修和环境明显改善
通信条件落后
普遍使用电话,互联网普及
知识小结
当堂演练
1.观察下面图片,分析城乡变化原因( )
A.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B.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挥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D.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当堂演练
(2022·重庆A卷·11)以下示意图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帐本制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生活方式的变化
C.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城市化进程加速
当堂演练
3.(2022 四川达州 7)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人多因公务出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周边国家扩大到世界各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B.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