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03 17:1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的签约各国都保证用自己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这揭示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对日本法西斯的持久作战 B.美国对德、日宣战
C.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D.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同作战
2.二战后,由于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的建立,国际社会开始用"第三世界"来称谓这类国家群体。冷战结束后"第三世界"这一术语使用频率明显减少,学术界为此引发一场第三世界是否存在的讨论。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已基本结束,国际社会以发展中国家的术语代替了第三世界。其原因是
A.这一国家群体已经不再存在 B.发展已成为国家的首要问题
C.国家间不再有意识形态分歧 D.不同性质国家实现合作共赢
3.1945年7月,在波茨坦会议期间,某国将领曾有如下记载:“我们已经不再需要苏联参与对日战争了……因为我们手里已握有筹码,足以替代苏联的力量了”。文中所说的“筹码”是指
A.原子弹
B.导弹
C.美元
D.黄金
4.美国在1921—1928年的七年时间里,先后四次通过了减税法,并制定有利于工商业者和高收入阶层的税收政策,减轻他们的纳税负担。这种做法在当时
A.增加经济危机爆发的风险 B.激发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C.受到美国民众的普遍欢迎 D.使政府全面加强干预经济
5.广田弘毅是靖国神社中的甲级战犯,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审判中被处以绞刑的7名日本甲级战犯中唯一的文官。1936年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法西斯体制的措施。规定陆海军大臣必须由现役中将级以上的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工具,禁止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颁布了全面侵略中国、并进一步南北并进大肆对外扩张的《基本国策纲要》,使日本进行所谓的“准战时体制”。以上措施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发动九一八事变 B.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
C.亚洲出现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D.日本军部出现了“北进派”“南进派”的分歧
6.1941年,意大利反法西斯学者斯皮内利发表《文托泰内》宣言,号召建立一个由关心全欧洲人共同利益的主权国家改造的“欧洲联邦”,并与各国反抗组织广泛接触,受到广泛关注。这其中之一是因为
A.战后欧洲唯有联合才能抗衡美苏 B.联邦体制因美国崛起而广受关注
C.反战日益成为欧洲人民共同心声 D.欧洲拥有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7.观察下面漫画“欧洲桥的架设”,此漫画尖锐地指出了存在于欧洲其他国家中的如桥墩般的五种“力量”——懦弱、背叛、恐慌、腐败、讹诈。在战争初期“支撑了”希特勒军事侵略的野心和脚步。希特勒的军事讹诈和进攻第一次没有得逞是在什么军事行动中
A.不列颠之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莫斯科战役
D.阿拉曼战役
8.1947年9月,在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大会上发表的《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简称“宣言”)明确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阵营: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民主阵营。宣言号召世界反帝民主阵营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同盟者。可见,这一宣言
A.为中国制定外交政策提供了指导 B.成为欧洲一体化运动兴起的借口
C.表明美苏两国同盟关系岌岌可危 D.表达了对世界反殖民斗争的支持
9.日本某历史著作提到:日本为了快速跨出南进步伐,控制南太平洋,声称不惜与这两国一战。文中的“两国”是
A.美国与英国 B.中国与苏联 C.俄国与德国 D.英国与荷兰
10.表格中是某学生整理的重大历史事件,体现英法外交政策的影响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不加以制裁
1935~1936年 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3月 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非军事区
1936~1939年 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和中立政策
1937年7月 纵容日本发动全面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
1938年3月 默许希特勒吞并奥地利
1938年9月 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A.对法西斯侵略不加抵制 B.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
C.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D.同法西斯国家勾结和妥协
11.1929—1932年美国约发生2700次罢工,喊出“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口号,甚至发生武装反抗斗争。许多著名知识分子公开拥护共产主义,主张学习俄国。这说明
A.苏联社会主义优越性受到正视 B.马克思主义已经深入人心
C.知识分子遭受危机影响最严重 D.资本主义生命力日益枯竭
12.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战役变成了“老鼠战”。人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小巷、院子和下水道里短兵相接。材料中的战役指的是( )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库尔斯克战役 D.瓜岛战役
13.如图为二战时期的一幅漫画,图中钳子的一头是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另一头是阿拉斯加的荷兰港。使这一愿景成为可能的关键性战役是
A.诺曼底战役 B.珍珠港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中途岛战役
14.1942年4月23日,蒋介石通过宋美龄在《纽约时报》上发表《如是我观》一文,提出取消外国在华的种种特权。这得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积极响应。其历史背景是
A.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B.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C.中国抗日战争转入反攻阶段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了根本性转折
15.罗斯福总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1945年4月14日的社论中说:“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的生活。”罗斯福安定国民生活的措施包括( )
①规定工资和工时标准②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③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④兴办公共工程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制度创新和人文情怀是时代的两个重要驱动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重要发展而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苏格拉底的灵魂深处,为了坚守自己的理念,他选择了“神所给予最容易的死法”,规避了人生最痛苦的时刻。他表现出英勇不屈的精神。选择死亡,直面死亡,等待死亡,临危不惧。对于死亡,他毫无申辩之词,因为他认为他是在践行真理与正义,在他的思想中,“守法就是正义”,违背了神的意志的“法”,就是非正义。最终毫不犹豫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摘自(古希腊)色诺芬《苏格拉底评传》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对这种模式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亚当·斯密和大为·李嘉图从经济学的角度予以支持,杰里米·边沁则从伦理学的角度予以支持。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论证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只有在最“自由”的状态下才能最好地发展,一切国家干预都会对经济规律不受节制地起作用,才能把这个国家引向富强。杰里米·边沁告诫说:良好的社会应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只有当每一个人都追求到他自己的最大利益时,全社会的最大利益才能够实现。斯密——李嘉图的“自由经济理论”和边沁的“功利主义”是英国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英国走上了自有资本主义道路。
——摘自钱乘旦许杰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马奇诺防线,是法国在20世纪30年代为了防御德国和意大利,在边境线上修建的一批国防永备工事的总称。还在设计筹备阶段时,它就吸引了当时世界各国军方的注目。建造完成后,其规模之大、构思之精妙,都不禁让人啧啧称奇,一时间被认为是“牢不可破的要塞”。但是,由于法国在“二战”前期迅速败北投降的糟糕表现,使得战后马奇诺防线背负了太多的骂名。
——摘自翁伟力《最强防线的破灭——二战马奇诺防线》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选择去“死”的原因。结合所学,苏格拉底“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对后世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工业化模式形成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从最“自由”的状态这一角度指出英国实现工业化的经济学理论、代表作及其对英国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法国修建马奇诺防线的目的。结合所学,说明“马奇诺防线背负了太多的骂名”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当时取得大战胜利的协约国成员接受了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建议,由国联委任后,再分别统治国联从德国和土耳其接管的殖民地,以避免胜利者与失败者同受具有殖民扩张野心的指责。这些受到委任统治的地区不能够被看成是殖民地。它们由国联来具体分配,并由国联建立的托管委员会进行监督。国联根据卷入殖民统治的程度,将原属于德国和土耳其的殖民地划分为三个类别:一类托管地包括巴勒斯坦、伊拉克、约旦和叙利亚。它们被作为保护国看待,一旦时机成熟便可宣布独立。二类托管地包括坦噶尼喀、多哥、喀麦隆、乌干达、布隆迪。它们均为正式的保护领,不能与其他的殖民地合并。三类托管地包括西南非洲、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这些地方虽名为托管地,但实为协约国的占领地。
——摘编自高岱《论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与构成》
材料二 1945年,旧金山会议上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对世界殖民地问题作出了决定并将这一解决方式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根据《联合国宪章》第76条规定,托管制度的基本目的应为:(1)促进国际和平及安全;(2)增进托管领土居民之政治、经济、社会及教育之进展;并以适合各领土及其人民之特殊情形及关系人民自由表示之愿望为原则,且按照各托管协定之条款,增进其趋向自治或独立之逐渐发展;(3)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提倡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并激发世界人民互相维系之意识;(4)在社会、经济及商业事件上,保证联合国全体会员国及其国民之平等待遇,但以不妨碍上述目的之达成。
——摘编自李艳娜《“委任统治制”与“国际托管制度”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托管制度相较于一战后委任统治制的新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托管制度建立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2.B3.A4.A5.C6.C7.A8.D9.A10.C11.A12.B13.D14.A15.C
16.(1)原因:坚守自己的理念;践行真理与正义。
影响: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对康德“思想自由”的主张有一定影响。
(2)因素: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经济理论: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代表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主要影响:是英国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成为英国制定“自由贸易”国策的理论来源。
(3)目的:防御德国和意大利的入侵。
原因:法国按一战经验行事,迷信马奇诺防线;马奇诺防线并未发挥功能,抵挡住来自德国的入侵;德国绕过马奇诺防线,攻入法国境内;法国在“二战”前期迅速败北投降。
17.(1)新发展:由联合国进行主导;保障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利益;强调各国之间的平等;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原因:二战后欧洲国家的实力下降;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二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联合国的成立及其作用的发挥;一战后委任统治的局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