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3 09:0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过洞庭
念奴娇
张孝祥
作品简介
乾道二年,张孝祥又遭到毁谤而罢官,再次经历了仕途的险恶。平湖秋月之夜,作者泛舟洞庭湖,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尽长江做酒浆痛饮。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
念奴娇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piān)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yì)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字词
(1)风色:风势
(2)着:附着。
(3)明河:天河。明河一作“银河”
(4)萧骚:稀疏。萧骚一作“萧疏”
(5)沧浪:青苍色的水。沧浪一作“沧溟”
(6)挹:舀。挹一作“吸”
上片大意:临近中秋时节,洞庭、青草二湖,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如玉镜美玉一般的湖面广阔而邈远,上面只有我一叶细小的扁舟。银色的月亮将清辉泼散在湖面,照进银河的丽影,随碧波荡漾。整个天水间都那样地晶莹澄澈。我心中悠然感到的那种美妙,实在难与人诉说。
下片大意: 想起在岭南为官的这一年,只有月光可以见证我的忠肝义胆,高洁品质。如今虽然年老而深感发短袖寒,但我却能稳稳泛舟在这沧浪旷海之间。我要以长江水为酒,举北斗为杯,请天地万物为宾客,与之共饮。拍打着船舷引吭高歌,忘记今夕是何年!
上阕着重写景,景中寓情。
下阕着重抒情,意转激昂。
这首词把重点放在抒发内心情怀上,突出描写了自我人格的高洁。
内容述评
诗句赏析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风色:风势。
三句点明地域与节候的特点。
接近中秋节
纵目洞庭总的印象:
洞庭湖风平浪静,水波不兴
洞庭湖上万里无云,玉宇澄清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琼:美玉。 着:附着。扁舟:小船。
湖水明净光洁,比喻、夸张、对比
大湖小舟,一大一小的对比中,展示出洞庭的浩淼和开阔,也衬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素月:洁白的月亮。   
明河:天河。明河一作“银河”。   
表里:里里外外。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澄澈”是表里如一、光洁透明的美。 水天辉映,一片晶莹。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通体透明、纯净的。
喻示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 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洞庭湖是澄澈的,词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这种美妙体验难以言说。
主要写景,景中寓情。通过描写广阔清静、上下澄明的月色湖光美景,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
词的上阕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
孤光:指月光。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襟怀坦白,玉洁冰清,光明磊落, “肝胆皆冰雪”与上阕的“表里俱澄澈”互为呼应,表明词人胸襟坦白,如同冰雪一样晶莹,这也是词人高洁人格的象征。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萧骚:稀疏。萧骚一作“萧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沧浪:青苍色的水。沧浪一作“沧溟”
——暗示自己屡遭谗害,环境险恶,但依然两袖清风,稳操航向,安如泰山。显得洒脱、豪迈。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挹:舀。挹一作“吸”。
北斗:星座名。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万象:万物。
——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拿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请天地间万物作宾客,陪我纵情豪饮这是何等的自信与豪迈!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扣:敲击。扣一作“叩”。
啸:撮口作声。啸一作“笑”。   
“不知……“句,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时间)。
——作者此时已经完全沉醉在这湖光山色中,忘情地扣舷独啸,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不知今夕何夕”呼应前面的“近中秋”。
词的下阕
着重抒情,意转激昂。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旷达胸襟和超脱的人生观。
艺术赏析
  
  这首词画面开阔,意境优美,大气磅礴,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艺术感染力强:
恰当的比喻, 奇特的想象 ,物境与心境的融合,豪放的风格,
返回
小结:这首词在情与景的交融上有独到之处,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昨日与今夕,全都和谐地融会在一起,光明澄澈,给人以美的感受与教育。 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
下面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一句,描写已经临近中秋,浩瀚的湖面水波不兴,皓月当空、玉宇澄澈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
B.“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是指湖面的广阔,点出了在这美玉一般的偌大湖面上, 扁舟一叶,真似仙境。
C.“肝胆皆冰雪” 一句中,作者以“冰雪"自喻,肝胆如冰雪一般晶莹洁白,表达了忠贞高洁的品质和坦荡磊落的胸怀。
D.“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中,"尽挹西江”,是说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细斟北斗”, 是说对着北斗星慢慢斟酒来喝。
E.这是一首豪放词,笔势雄奇,大气磅礴,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词作。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
DE
【解析】D项,“对着北斗星慢慢斟酒来喝”错,“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E项, “现实主义的词作”错,应为“浪漫主义”。
课后作业
此首月夜泛洞庭作。写水光月光,上下澄澈,境极空阔。而胸襟之洒落,气概之轩昂,亦可于境中见之。“洞庭”两句,言湖中无风。“玉鉴”两句,言湖面之广。“素月”三句,言月光映水之美。“悠然”两句,收束上片,言泛舟之适。下片,写月下之感。“应念”三句,言中心之纯洁。“短发”两句,言夜深湖冷。“尽吸”三句,言湖上豪饮。末句,言湖上独啸。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姊妹篇:《观月记》 张孝详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