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专题训练讲评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专题训练讲评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05 08:5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专题强化训练 突破重点难点
一、选择题
(2022·南平二模)生态需水量是指生态系统为维护其自身生长、发挥生态功能所需要消耗并占用的水资源量。以植被—土壤复合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生态需水量包括土壤含水量和植被蒸散量两种形式。下图示意延安地区生态需水量、降水量及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延安地区生态缺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
解析:根据图中所示,延安地区的生态需水量集中在6—9月,是夏秋季节;夏秋季节的径流量不能满足生态需水量,且差值最大,为生态缺水量最大的季节,B正确。

2.推测延安地区水量供需基本平衡区的植被—土壤复合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砂壤土 B.阔叶林—黏壤土
C.针叶林—黏壤土 D.农作物—砂壤土
解析:从延安地区的降水量来看,年降水量小,为半干旱地区;草原—砂壤土生态系统中草原植被易成活,用水少,砂壤土水易下渗,能起到保水保土作用,能保持水量的供需平衡,A正确;
阔叶林和针叶林蒸腾量大,生长需水量大,黏壤土水不易下渗,不利于保水,B、C错误;
农作物蒸散作用小,砂壤土水易下渗,农田一般分布在径流较多的地区,D错误。

3.当延安地区处于生态最缺水的季节时,下列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墨累—达令盆地正是小麦收割季节
B.赞比西河河水水位达一年最高季节
C.叶尼塞河出现凌汛现象
D.由波斯湾驶往上海的油轮途经印度洋时顺风顺水
解析:6—9月是延安地区生态最缺水的时间段,墨累—达令盆地收割小麦是在10—12月,A错误。
赞比西河位于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河水水位达一年最高的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B错误。
叶尼塞河出现凌汛现象是在北半球的冬季,C错误。
由波斯湾驶往上海的油轮途经印度洋时顺风顺水的季节是夏季,D正确。
(2022·滨州模拟)目前氢能源主要制取技术包括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气制氢(是指通过焦炉煤气、氯碱副产品等制取氢气)、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与其他技术(光解水等,目前利用难度极大)。下图为2020—2050年我国制氢结构及预测图。据此完成4~5题。

4.技术3最有可能代表的是(  )
A.化石能源制氢 B.工业副产气制氢
C.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 D.其他技术
解析:结合图可知,制氢结构中技术1、技术2比例不断降低,应是与可持续发展方向不符,被其他技术替代,可能是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气制氢,A、B错误;
2020年技术3比例最低,未来随着技术提高,比例不断提高,说明这一技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最有可能代表的是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C正确;
技术4在2020年结构中没有,未来比重增加,应为目前利用难度极大的其他技术,D错误。

5.下列有关图中叙述,正确的是(  )
A.技术1制氢的成本较低 B.技术1变化主要是因为资源枯竭
C.技术2适宜布局在西北地区 D.技术2光解水难度大、成本高
解析:化石能源制氢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原料,产量大,但与可持续发展方向不符,比例不断下降,与技术1相符,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制氢的成本较低,A正确;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可采年限较长,至2050年不会枯竭,B错误;
工业副产气制氢(是指通过焦炉煤气、氯碱副产品等制取氢气)受限于主产品的产能,产量有限,制氢规模存在天花板,与技术2相符,技术2适宜布局在工业发达的东部地区,C错误;
技术2不是光解水,D错误。
(2022·漳州二模)青藏高原是我国粮食短缺地区之一,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分布不均衡,粮食安全风险较高的地区分布广泛,其中包括拉萨市辖区和西宁市辖区。1985—2015年间,西藏自治区耕地呈减少态势。1990年,西藏自治区耕地面积为22.25千公顷,青海省耕地面积为79.586千公顷。下图为1985—2015年青藏高原粮食生产重心迁移轨迹图。据此完成6~7题。

6.在青藏高原区域内,拉萨市辖区和西宁市辖区粮食安全风险较高的原因是(  )
A.粮食需求量大 B.水源不足
C.饲料消耗量大 D.热量不足
解析:根据材料“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分布不均衡”可知,粮食安全风险较高的地区,对于粮食的需求量大但是粮食生产量少,粮食安全风险较低的地区,对于粮食的需求量小但是粮食生产量多。拉萨市辖区和西宁市辖区为西藏和青海的省级行政中心,人口数量大,粮食需求量大,所以在青藏高原区域内,拉萨市辖区和西宁市辖区粮食安全风险较高的原因是粮食需求量大,A正确。

7.青藏高原粮食生产重心在2000年以后向东北部移动的原因是西南部区域(  )
A.人口外流 B.耕地抛荒
C.生态退耕 D.气候恶化
解析:2000年以后青藏高原粮食生产重心向东北部移动,可推测西南部区域耕地减少,由材料“1985—2015年间,西藏自治区耕地呈减少态势”可知,耕地面积减少,而且青藏高原地区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热量条件差,适合耕种的土地资源不多,说明耕地资源很珍贵,不会随意抛荒,故可能是西南部区域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实施了生态退耕,C正确,B错误;
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密度小,对外交通不便,人口外流少,而且材料里面没有提到人口流动情况和气候变化情况,气候是否恶化无法判断,A、D错误。
(2022·常州模拟)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宣布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分别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武夷山国家公园。下图为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  )
A.陕、甘、宁 B.川、陕、甘
C.青、川、甘 D.川、陕、渝
解析:读图可知,大熊猫国家公园位于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交界处。故选B。

9.成立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  )
A.旅游教育 B.资源开发
C.科学研究 D.生态保护
解析:国家公园是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因此成立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D正确。
10.从体验角度推测寒假期间最不适宜游览的是(  )
A.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B.大熊猫国家公园
C.三江源国家公园 D.武夷山国家公园
解析: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冬季寒冷,植被稀疏,野生动物活动少,不适宜游览,C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1.(2022·福州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荷兰是一个低地国家,一半国土海拔低于1米,很多地方甚至低于海平面。该国西北部的须德海原来是一个深入内陆的海湾,1932年,荷兰筑起长32.5千米、顶部宽近90米、高出海平面7米的拦海大堤,并通过庞大的排水系统排咸纳淡,使原先与北海相通的须德海成为荷兰最大的淡水湖——艾瑟尔湖。荷兰在湖泊周边继续排水新造陆地,并在其上建设垦区和城镇(下图)。
(1)依据当地的环境特征,说明当时修建拦海大坝的主要目的。
解析:据图文材料可知,荷兰西北部的须德海原来是一个深入内陆的海湾,沿岸地区地势低洼,受海水入侵严重,修建拦海大坝可阻挡海水侵袭,使其免遭海水淹没;荷兰国土面积狭小,地狭人稠,填海造陆可缓解此局面,修建拦海大坝利于填海造陆,增加陆地面积。
答案:荷兰西北部地势低洼,易受海水侵袭,形成严重的洪涝灾害,修建堤坝可阻拦海水,使土地免遭水淹;国土面积狭小,人多地少,修建拦海大坝有利于填海造陆。
(2)简述须德海演变成淡水湖的过程。
解析:据图文材料可知,大坝的修建使得须德海与大西洋隔开,形成内陆湖泊,大坝阻挡了大西洋海水进入须德海,同时须德海盐度较高的海水通过排水系统进入大西洋,大量陆地淡水又流入须德海,再加上该地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丰富,加快了须德海由咸变淡的进程。
答案:修建大坝使海湾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大坝阻挡和减少了进入海湾的海水;通过排水系统排出湖泊中盐度较高的海水;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较多,陆地淡水大量汇入湖区,降低湖泊盐度。
(3)目前,艾瑟尔湖湖水仍需排咸纳淡,试推测其盐分来源。
解析:由材料可知,艾瑟尔湖与北海之间被拦海大坝隔开,在大坝船闸打开后,大西洋海水可以通过拦海大坝上的船闸侵入湖区;艾瑟尔湖原是一个深入内陆的海湾,土层中含盐量较高;艾瑟尔湖距海近,受海洋影响明显,地下水含盐量高;同时由于入湖河水多,陆地盐分也会被河流带入湖泊,以上均为艾瑟尔湖湖水盐分来源。
答案:海水通过拦海大坝上的船闸侵入湖区;艾瑟尔湖原是海湾,土层中含盐量较高;距海近,地下水含盐量高;入湖河水将陆地盐分带入湖泊。
(4)有人说填海造陆是一把双刃剑,其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请从下面两个角度中选择其一作答,说明大规模填海造陆的影响。
角度①:近海(湖)生物。
角度②:近海(湖)水体。
解析:任选其一作答即可。
答案:角度①:大量填海造陆破坏沿海湿地环境,使生态平衡被破坏,引发生态灾难;围海造陆会阻隔湿地,使陆地营养物质不能及时入海,造成近海地区以陆地营养物质为食的虾、蟹、蚌、螺等海洋生物受到威胁,进而影响海洋食物链和渔业;造陆后湖泊面积缩小,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缩小。
角度②:造陆后人类活动增多,向湖泊排放的污水量增大;入湖河流带来中上游地区的污染物,加剧水体污染;大面积造陆使湖泊面积缩小,水体自净能力降低,近海水体污染加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