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素能三 五类常考图像
常考图像2 统计图
(2022·广东选择考)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1)~(2)题。
(1)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
A.单核模式发展 B.双核模式发展
C.多核模式发展 D.金字塔式发展
解析:由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排名前两名的城市,从1990年到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迅速,且建成区的面积远远超过其他13个城市,由此可以判断,该城市群为典型的双核发展模式,排名前两名的城市发展迅速,成为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B正确;
单核模式是城市群中只有一个中心城市,A错误;
多核模式是城市群中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城市,C错误;
金字塔式发展模式无法判断中心城市的数量,D错误。故选B。
√
(2)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人口规模 ②产业发展
③建城历史 ④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会使住宅区的面积增大,导致城市扩张,①符合题意;产业发展会使工业区等用地规模扩大,带动城市建成区的扩展,②符合题意;建城历史与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变化影响不大,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
在解答有关统计图的试题时,既要观察图的直观形象,又要注意核对数据,不要被图的表面形象迷惑。判读统计图的基本方法:
(1)认真阅读材料和图名。
(2)认清图例、注记。结合图名和图例、注记等审清统计图表达的确切含义。
(3)获取图示信息,描述和判断统计图所反映的地理事象。如数值变化趋势(上升、下降、波动等)、变化速度(快、慢、幅度等)、变化规律(周期性、季节性等)、相关关系(正相关、负相关)、主导因素(比例最大的因素)等。
(4)在上述判读的基础上,充分联系相关地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释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的成因。
(2022·济南二模)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平均气温与周围郊区平均气温的差值,用来表明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下图示意西安7月份热岛效应的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观测时段内,城市热岛强度( )
A.夜强于昼 B.夜向昼加强
C.中午最强 D.日出最弱
解析:据图可知,白天城市热岛强度小,夜间城市热岛强度大,A正确;
夜间向白天过渡,热岛强度减弱,B错误;
热岛强度中午最弱,日出前后最强,C、D错误。
√
2.夜间西安城区温度高于郊区的主要原因是( )
A.郊区夜间储存热量多 B.城区白天储存热量多
C.城区风速大,散热快 D.郊区风速小,散热慢
解析:第2题,在白天,由于城区人类活动排放的热量比郊区多,城区储存的热量也多,夜间城区建筑密集,风力小,散热慢,降温慢,所以城区夜间温度高于郊区,B正确;
郊区人口少,白天人类活动排放热量少,夜间储存热量少,气温较低,A错误;
城区密集的建筑群、纵横的道路桥梁使风速降低,热量不易散失,C错误;
郊区风速大,散热快,D错误。
√
(2022·泉州一模)随着中国农业商品化的不断发展,传统露天种植模式逐渐被耕地利用“大棚化”取代。耕地利用“大棚化”指的是大棚面积扩张及其所占耕地面积比例提高的现象。下图为我国四大地区2006年和2016年耕地利用“大棚化”率统计图。据此完成3~4题。
3.2006—2016年,我国四大地区耕地利用“大棚化”率均有提高,说明( )
A.城市化进程使基本农田急剧萎缩 B.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
C.大棚种植是高产稳产的耕作模式 D.乡村聚落空心化较严重
解析:耕地利用“大棚化”指的是大棚面积扩张及其所占耕地面积比例提高的现象,与耕地总面积大小无直接关系,A错误;
耕地利用“大棚化”需要一定的农业技术与农业人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不利于耕地利用“大棚化”,B错误;
大棚种植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和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是实现耕地高产稳产的重要耕作模式之一,C正确;
乡村聚落空心化指的是由于青壮年外出务工,房屋空置严重的现象,不利于耕地利用“大棚化”,D错误。
√
√
4.我国东北地区大棚用地面积扩张缓慢,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气候优越,光热充足 B.黑土连绵,土壤肥沃
C.河网密布,水源丰富 D.地广人稀,耕地辽阔
解析: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A错误;
黑土连绵、土壤肥沃是东北地区的特点,但是与耕地利用“大棚化”无关,B错误;
河网密布不符合东北地区的特征,C错误;
东北地区人烟稀少,人均耕地多,对粮食需求量小,大棚用地面积较少,耕地利用“大棚化”率较低,D正确。
(2022·宁德二模)降雨对城市道路机动车通行速度影响较大。下图示意深圳市区内不同路段工作日早高峰(8:00—10:00)时段,降雨天气(与晴朗天气相比)条件下,出租车(样本)速度变化率累计频率分布。据此完成 5~6题。
√
5.与晴朗天气相比,降雨天气时出租车( )
A.速度变慢路段占比约50%
B.速度变快路段占比约30%
C.速度变快路段车流量大,人流量小
D.速度变慢路段车流量小,人流量大
解析:图中横坐标表示速度变化率,负值表示速度变慢,正值表示速度变快。结合累计频率可看出,速度变化率小于0的约70%,可判断出速度变慢路段占比约70%,速度变快路段占比约30%,A错误、B正确;
结合图例可看出速度变慢路段样本数量多,车流量大,速度变快路段样本数量少,车流量小,图中只有出租车的样本数量,没有人流量数据,人流量大小无法判断,C、D错误。
√
6.暴雨过后,机动车通行速度显著变慢的路段可能是( )
A.城市环线 B.城际干线
C.下穿隧道 D.高架桥上
解析:暴雨过后,地势较低的下穿隧道路面可能有积水,路面湿滑,为保障行车安全,通行速度变慢,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