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素能三 五类常考图像
常考图像3 示意图
(2022·江苏选择考)近四十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下图为网商集聚的某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从阶段Ⅰ演变到阶段Ⅲ,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逐步( )
A.多元化 B.内向化
C.等级化 D.中心化
√
解析:从图中可知,阶段Ⅰ属于本地居民内部联系,阶段Ⅱ本地居民、外来人口与服装工厂形成新的社会关系网,阶段Ⅲ本地居民、外来人口以及网上商铺、服装工厂互相联系,形成更加多元化的社会关系, A正确。
从阶段Ⅰ到阶段Ⅲ,可以看到本地居民逐步加强与外部联系,并非社会关系内向化发展,B错误。
从阶段Ⅲ的社会关系来看,本地居民、外来人口、服装工厂、网上商铺彼此之间均属平等关系,并未出现等级化趋势,C错误。
阶段Ⅲ村落社会主体之间互相联系,多元主体结构明显,未呈现出中心化趋势,D错误。故选A。
(2)根据发展过程推断,该村落属于( )
A.城市近郊型 B.边远山区型
C.搬迁撤并型 D.特色保护型
√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阶段Ⅰ以本地居民为主;阶段Ⅱ村落出现了服装工厂,而随着服装工厂的出现,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使该地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从阶段Ⅲ可以看到随着服装工厂和网上商铺的逐渐增多,其社会主体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业化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不断向外扩张,而该村落在工厂建立后逐渐发展壮大,城市近郊型乡村受工业化推动和城市化推动较为明显,符合该村落的变化发展规律,A正确。
边远山区型一般由于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受限,外来人口难以迁入,B错误。
搬迁撤并型村落一般人口大量外流,并不会出现村落发展壮大的趋势,C错误。
从本题中并未看到该村落有独特的文化传承或自然特色, D错误。故选A。
(3)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
A.历史文化传承 B.工业与信息化
C.自然环境变迁 D.交通区位变化
√
解析:从图中三个阶段发展来看,阶段Ⅱ由于服装工厂的出现,外来人口大量进入,而在阶段Ⅲ由于网上商铺的大量发展,村落逐渐发展壮大,该村落受工业及信息产业的带动较为明显, B正确。
从材料和图示发展来看,并未发现该村落有传统产业,并不存在历史文化传承,A错误。
从材料中无法获知该地自然环境的变化,C错误。
从材料可知,该村落发展壮大得益于工业的推动及信息产业的发展,并非交通区位变化, D错误。故选B。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和演变规律等。其类型多样,一般包括地理原理图、地理过程图、关联图等。
1.地理原理图
(1)揭示原理:根据图中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等明确示意图包含的地理事象、揭示的原理。
(2)图文互译:在理解图中各要素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尝试用简洁的文字表述示意图蕴含的地理原理和规律。
(3)依图作答:在读图的基础上,将所学原理与图示信息对接起来,综合分析、推理和归纳,得出相关问题的答案。
2.地理过程图
(1)着眼时空分布:过程示意图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一定要着眼于图中的时空信息。
(2)抓住构图要素: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或曲线变化、空间变化、阶段划分等要素,描绘变化特点。
(3)分析变化规律:构建变化过程,判断主导因素,推断变化趋势。
3.关联图
(1)抓关系: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确定图中表达了哪些地理要素的关联,根据图中箭头指向、线段、方框的纵横联系提取信息,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图中已知信息与未显示信息之间的隐形关联等,牢牢抓住图中地理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
(2)巧突破:要根据关联示意图中的逻辑关系,找到突破口,从最有把握的地方入手,理顺相互关系,进一步判断其他内容。依据所厘清的关联顺序,尝试代入所选内容,验证所选内容的合理性。
(2022·宿迁模拟)果子沟地处西天山两大抬升的断块山体之间,是翻越西天山连接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谷的重要天然通道,沟内野果林成片,每年5、6月份果子沟附近的西海草原开启“花海”模式,吸引大批游客前往观赏。下图为果子沟山地植被类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
1.每年5、6月份果子沟附近的西海草原开启“花海”模式。其“花海”开启时间晚于同纬度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
A.降水 B.土壤
C.地形 D.光照
解析:西海草原位于西天山,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花开时间晚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故该地“花海”开启时间晚于同纬度地区的主导因素为地形,C正确。
2.影响图示新疆野苹果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阳坡,光照较充足 B.位于东风迎风坡,降水丰富
C.地处阴坡,水分条件好 D.位于西风背风坡,风力适宜
解析:由图可知,新疆野苹果林分布于山谷东南侧,为阴坡,阴坡受太阳辐射影响小,蒸发微弱,水分条件好,因此有野苹果林的分布,A错误,C正确;
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受西风影响,位于西风迎风坡,B、D错误。
√
(2022·福州模拟)接算站是指由铁道部门规定用于接续计算发到站间运价里程的车站。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区域接算站及其连接线路,据此完成3~4题。
√
3.该区域接算站( )
A.多依托区域中心城市 B.站间距比较均匀
C.一般位于线路交会处 D.位于城市内运输必经点
解析:由材料可知,接算站指由铁道部门规定用于接续计算发到站间运价里程的车站,图中显示接算站分布较为分散,并没有依托区域中心城市,A错误。
图中所示,站间距并不均匀,B错误。
接算站一般位于线路交会处,方便计算发到站间跨及两条及其以上不同的线路的里程,C正确。
接算站主要用于铁路方面,城市内运输使用铁路运输较少,因此不会主要位于城市内运输必经点,D错误。
√
4.图示范围内高速铁路接算站较少,其根本影响因素是( )
A.筑路技术
B.地形
C.货运需求
D.客流量
解析:筑路技术和地形主要影响交通运输网和交通运输站点的分布,对于区域内的高速铁路接算站布局影响较小,A、B错误。
高速铁路以客运为主,与货运需求关系不大,C错误。
接算站是指由铁道部门规定用于接续计算发到站间运价里程的车站,因此需要根据各个站点的客流量大小,来考虑具体需要计算运价里程的车站的设置,D正确。
(2022·宁德一模)海雾是在海洋的影响下,海上或沿海地区上空低层大气中凝结的水或冰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 000米的一种天气现象,其生成原因有很多。我国东部海区经常出现海雾天气。下图是渤海春季一次持续性海雾的成因示意图,此次海雾形成的机制为海气(即海洋和大气)间湍流(当风速很小时,大气分层流动互不混合,当风速逐渐增加到很大时,不同层的大气开始混合,这种运动称为湍流)热量输送。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分别代表( )
A.海气温差变大、气温上升
B.海气温差变小、气温上升
C.海气温差变大、气温下降
D.海气温差变小、气温下降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此次渤海海雾的形成是由于海气间湍流热量输送,来自黄海的水汽气温较高,由风力吹拂输送到渤海的上空,大气向海面输送热量,海气温差变小,气温下降,所以水汽凝结形成海雾,D正确。
√
6.根据湍流作用的原理,推断促使此次海雾形成并长时间维持的风速状况是( )
A.由大变小 B.由小变大
C.一直较大 D.一直较小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此次海雾形成是由于海气间湍流热量输送,来自黄海的水汽气温较高,由风力吹拂输送到渤海的上空,风力大,输送的水汽量较大,大气向海面输送热量,此时湍流作用大,气温下降较大,所以水汽凝结形成海雾。海雾形成以后长时间维持,要求风速要小,风速过大会将海雾吹散。故促使此次海雾形成并长时间维持的风速状况是由大变小,A正确。
√
(2022·广东选择考)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2008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下图示意2008—2019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据此完成7~8题。
7.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的原因不包括( )
A.政府政策引导 B.产业结构转型
C.消费需求推动 D.建筑布局调整
√
解析:根据材料“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评为……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可知,产业园功能分区进一步的演化,是政府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和消费需求推动的结果,A、B、C都属于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的原因。
该产业园主要有核心商业区、次要商业区、餐饮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区,功能分区演化主要是文化创意产业区缩小,核心商业区、次要商业区和餐饮区范围扩展,建筑布局调整是在其他因素影响下而变化的,D符合题意。故选D。
8.图示的功能分区演化对该产业园带来的影响是( )
①土地租金上涨 ②商业规模缩小
③消费群体减少 ④文创功能收缩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商业区和餐饮区扩大,土地租金上涨,①正确,②错误;该地区商业区和餐饮区扩大,消费群体应该增加,③错误;该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区范围缩小,文创功能收缩,④正确。故选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