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百年学典,广东专用》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配套(课件+水平演练+模拟及真题汇编):专题十六 生态系统(3份,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百年学典,广东专用》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配套(课件+水平演练+模拟及真题汇编):专题十六 生态系统(3份,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9-05 11:36:55

文档简介

专题十六 生态系统
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
48.(2014年6月·单选Ⅰ)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蝗虫是次级消费者
B.鸟和田鼠具有相同的营养级
C.该食物链共有2条食物链
D.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田鼠的数量也随之大量减少
49.(2013年6月·单选Ⅰ)浮游动物、藻类、贝类、虾、鱼、微生物等为某湖泊中生活的全部生物,它们统称为(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50.(2013年6月·单选Ⅰ)池塘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主要是(  )
A.细菌和真菌 B.细菌和浮游植物
C.细菌和浮游动物 D.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51.(2012年1月·多选)林德曼对某天然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部分结果如下图,由图可知(  )
A.生产者为①
B.次级消费者为③
C.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
D.能量在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52.(2012年6月·多选)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某地红树林的食物网见下图,据图可知(  )
A.水生植物是主要生产者
B.该食物网共有7 条食物链
C.该食物网共有3 个营养级
D.过度捕捞鱼会影响鸟类的数量
考点2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53.(2014年6月·单选Ⅰ)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兔、狐和狼,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各种生物所含的能量如下表。以分析正确的是(  )
生物




能量(×109 kJ/km2·a)
15.00
1.50
0.20
0.13
A.狐属于初级消费者
B.狼所占的营养级一定比狐高
C.从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D.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低于草所固定的太阳能
54.(2014年6月·多选)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B.X代表大气中的O2库
C.Y代表分解者
D.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多
55.(2013年6月·单选Ⅰ)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类型,下列属于碳循环过程的是(  )
A.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水蒸发至大气中
D.镉通过食物链被富集
56.(2013年6月·多选)某农场中饲料作物的产量见下表,可见(  )
作物
苜蓿
野干草
玉米
高粱
杂豆
产量(kg/亩)
1001.9
304.8
1258.8
505.7
196.0
A.杂豆对光能的转化效率最低
B.饲料作物中的能量全部用于呼吸作用
C.饲料作物中的能量80%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D.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可增加该农场的能量输入
57.(2012年6月·单选Ⅰ)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A.二氧化碳 B.碳水化合物
C.碳酸 D.碳酸盐
58.(2012年6月·单选Ⅱ)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最有效地利用能量。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能够实现对秸秆中的能量最有效利用的措施包括(  )
①就地燃烧秸秆 ②秸秆用作饲料 ③发酵秸秆产生沼气 ④秸秆用于造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3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59.(2014年6月·单选Ⅰ)蜘蛛根据蛛网的振动来判断猎物的大小和方位。蛛网振动属于(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60.(2013年6月·单选Ⅰ)一些植物受到昆虫啃食时,会释放一种物质吸引昆虫的天敌。这一物质属于(  )
A.物理信息
B.行为信息
C.化学信息
D.营养信息
61.(2012年1月·单选Ⅰ)信息传递在生物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62.(2012年6月·单选Ⅰ)向日葵是一种能够对光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植物,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引起向日葵向光弯曲的信息属于(  )
A.行为信息
B.化学信息
C.遗传信息
D.物理信息
考点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3.(2012年6月·单选Ⅰ)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可以依靠自我调节能力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荒漠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必修3)
1.ACD 2.AD 3.A 4.B 5.A 6.D 7.A 8.C
9.A 10.A 11.C 12.D 13.D 14.B 15.D 16.C 17.A 18.D 19.B 20.B 21.D 22.B 23.C 24.C 25.C 26.D 27.D 28.AD 29.D 30.BC 31.AD 32.BC 33.B 34.D 35.CD 36.B 37.C 38.C
39.C 40.D 41.D 42.D 43.D 44.A 45.D 46.C
47.C 48.C 49.B 50.A 51.ABD 52.ABD 53.D 54.AC 55.B 56.AD 57.A 58.B 59.A 60.C
61.B 62.D 63.C 64.D 65.D 66.D

专题十六 生态系统
演练一
一、单项选择题Ⅰ
                 
1.(2013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浮游动物、藻类、贝类、虾、鱼、微生物等为某湖泊中生活的全部生物,它们统称为(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下列属于分解者的是(  )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及动物
B.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C.自养型的微生物
D.异养型的全部微生物
3.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  )
A.次级消费者 B.初级消费者
C.生产者 D.分解者
4.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既能使碳进入生物群落又能使碳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A.绿色植物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营腐生生活的真菌
5.(2014年广东学业水平模拟)碳循环与生物群落的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④蒸腾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假设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生态系统的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那么,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A>B=C B.A=B+C
C.A>B+C D.A7.(2012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信息传递在生物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8.(2014年广东学业水平模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动态的平稳,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如果长期输出大于输入,生态系统就会退化,自动调节能力降低,你认为这种情况最可能是由于下列哪个因素造成的(  )
A.长期低温 B.连续阴雨
C.植被破坏 D.品种退化
二、单项选择题Ⅱ
9.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上升后又下降
10.(2012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最有效地利用能量。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能够实现对秸秆中的能量最有效利用的措施包括(  )
①就地燃烧秸秆 ②秸秆用作饲料 ③发酵秸秆产生沼气 ④秸秆用于造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下列不属于生物群落中二氧化碳返回大气的途径的是(  )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C.某些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D.森林的自燃起火
1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
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北雁南飞
13.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破坏,可以得出的合理解释是(  )
A.这个生态系统没有自我调节能力
B.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定很小
C.这个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一定很少
D.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多项选择题
14.(2014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B.X代表大气中的O2库
C.Y代表分解者
D.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多
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温带草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北极冰原强
B.玉米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一营养级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复杂
D.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作用下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演练二
一、单项选择题Ⅰ
1.下列有关生产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要是指绿色植物 B.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属于第一营养级 D.都是异养生物
2.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从细胞结构来看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蓝藻 B.细菌
C.水稻 D.病毒
3.在食物链“草→虫→食虫鸟→鹰”中,虫处于(  )
A.第一营养级 B.第二营养级
C.第三营养级 D.第四营养级
4.(2014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蝗虫是次级消费者
B.鸟和田鼠具有相同的营养级
C.该食物链共有2条食物链
D.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田鼠的数量也随之大量减少
5.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  )
A.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
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
C.通过呼吸作用消耗
D.被分解者分解
6.(2013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类型,下列属于碳循环过程的是(  )
A.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水蒸发至大气中
D.镉通过食物链被富集
7.(2014年广东学业水平模拟)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并用力抖动两翼,给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号。这种信息属于(  )
A.物理信息 B.行为信息
C.化学信息 D.营养信息
8.(2012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可以依靠自我调节能力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荒漠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Ⅱ
9.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的同一营养级
B.一定是自养生物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10.下列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植物→种子→鹰→麻雀→蛇→细菌
B.种子→细菌→真菌→噬菌体→麻雀→鹰
C.食草昆虫→鼠→野兔→猫头鹰→狐
D.草→食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
11.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  )
A.非生物界中循环的碳
B.大气中二氧化碳中的碳
C.食物中有机物里的碳
D.燃料中的碳
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生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13.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不同。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
A.北极苔原 B.温带草原
C.高山草甸 D.热带雨林
三、多项选择题
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B.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少,消费者多
C.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D.只有农田生态系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生态系统
15.(2013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某农场中饲料作物的产量见下表,可见(  )
作物
苜蓿
野干草
玉米
高粱
杂豆
产量/(kg·亩-1)
1001.9
304.8
1258.8
505.7
196.0
A.杂豆对光能的转化效率最低
B.饲料作物中的能量全部用于呼吸作用
C.饲料作物中的能量80%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D.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可增加该农场的能量输入

专题十六 生态系统
水平演练
演练一
1.B  2.A
3.A 解析: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生产者;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以生产者为食的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次级消费者。
4.A 5.A 6.C 7.B 8.C
9.D 解析: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在短期内迅速上升,而生产者的数量有限,环境承载量有限,因此数量会在上升后又下降,最后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10.B
11.C 解析: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是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
12.A 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心猿意马的意思是心意好像是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13.D 14.AC
15.ABC 解析: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作用下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
演练二
1.D 解析: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
2.A 解析:该题目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有蓝藻、水稻,从细胞结构来看属于原核生物的只有蓝藻。
3.B
4.C 解析:蝗虫处于第二营养级,属于初级消费者;田鼠处于第二营养级,鸟处于第三营养级;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田鼠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
5.B 解析:初级消费者本身就是第二营养级。
6.B 7.B 8.C
9.D 解析: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包括光合细菌、蓝藻、绿色植物等,所以生产者不一定就是植物。
10.D 解析:能量沿着食物链进行流动,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必定是植物,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
11.B 解析:人体中的碳元素来自食物中的含碳有机物,而食物中的含碳有机物归根结底来自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CO2合成含碳的有机物,故所有生命的碳源均是二氧化碳。
12.D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可来自环境,也可来自其他生物。生物间信息的传递并非都是通过化学信息。生态系统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
13.D
14.BC 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城市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都属于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生态系统。
15.AD
课件41张PPT。专题十六生态系统 考点 1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 在一定的空间内,由______________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
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物群落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动物腐生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__________。初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在理解捕食链时的注意事项:(1)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链。食物链营养结构(2)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
(3)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能占有不同的营养级。2. 食物网:许多__________ 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例 1】某生态系统中,兔吃草,狐食兔,狼捕食狐,构成了一条食物链,狐所处的消费者级别及营养级分别是() A.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B.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C.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三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解题关键]该食物链是草→兔→狐→狼,狐是次级消费者,
处于第三营养级。选 B。 【例 2】(2012 年1 月广东学业水平·多选)林德曼对某天然
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部分结果如下图,由图可知()注: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A.生产者为①B.次级消费者为③C.该生态系统有 4 个营养级D.能量在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解题关键]图中①能固定太阳能,可推出①是生产者;由
图中食物链①→②→③可知③为次级消费者;由①→②的能量
为 62.8,②→③的能量为 12.6,可知能量在食物链流动过程中
逐级递减;图中生态系统只有 3 个营养级。选 ABD。1.(2014 年广东学业水平模拟)下列均为生产者的一组生物是()DA.人和水稻
C.蜜蜂和百合 B.花生和细菌
D.硝化细菌和蓝藻 解析: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也包括自养型微生物,如
蓝藻、硝化细菌等。2.(2013 年 6 月广东学业水平)池塘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主要是()AA.细菌和真菌
C.细菌和浮游动物B.细菌和浮游植物
D.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3.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DA.草→田鼠→兔→鹿
C.虾→鱼→海豹→北极熊B.蝗虫→麻雀→鹰→狼
D.绿藻→虾→鱼→鳖 解析: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必须是生产者,可排除 B、C;
田鼠与兔均以草为食,同属第二营养级,不存在捕食关系,可
排除 A。4.(2014 年广东学业水平模拟·多选)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该食物网中()AD A.共有三条食物链
B.能量可循环利用
C.鹰和蛇只有捕食关系
D.昆虫和鼠处于同一营养级
解析:物质可循环利用,但能量不可循环利用;鹰和蛇既
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5.(多选)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ABD C.自养生物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只占一个营养级
解析:绝大多数的动物属于消费者;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则
为分解者,如蚯蚓;一部分细菌营自养生活,如硝化细菌;同
一种生物可以在同一营养结构中处于不同的营养级。考点 2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传递、________和散失的过程。输入转化生产者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______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
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就是流动的总能量。3.特点:单向递减10%~20% (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________流动、逐级________的。
(2)能量的传递效率只有______________。
能量流动在生产中的应用:
人类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其流向对人类最
有益的部分。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无机环境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 C、H、O、N、P、
S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________________到生物群落,又从
________________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全球性、________________。3.实例——碳循环。生物群落循环流动(1)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CO2。
(2)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有机物。 【例 1】(2014 年6 月广东学业水平)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
兔、狐和狼,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各种生物所含的能量如下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狐属于初级消费者
B.狼所占的营养级一定比狐高
C.从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
D.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低于草所固定的太阳能 [解题关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表
中生物可形成两条食物链:草→兔→狐,草→兔→狼。狐处于
第三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故 A 错误;狼与狐的营养级相
同,故 B 错误;能量的传递效率为 10%~20%,故C 错误。选
D。【例 2】(2012 年 6 月广东学业水平)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A.二氧化碳
C.碳酸B.碳水化合物
D.碳酸盐 [解题关键]大气中的 CO2 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
物群落,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碳转化为 CO2 释放到大气中。
选 A。【例 3】(多选)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不相关
C.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流动的
D.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解题关键]物质是循环利用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选AD。1.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最终都来自于()A.生产者B.各级消费者C.太阳能D.化石燃料2.(2014 年广东学业水平模拟)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CD A.掌握能量流动中的传递规律
B.了解能量流动的方向
C.熟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D.设法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
类最有益的部分3.(2014 年广东学业水平模拟)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能把 CO2 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理过程是()DA.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B.化能合成作用
D.呼吸作用 4.某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在“草→兔→狐”
食物链中,如果狐活动一天需要 200 kJ 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提供的能量约为()DA.200 kJB.2500 kJC.5000 kJD.20 000 kJ解析:200÷10%÷10%=20 000 kJ。)5.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共同特点是(
A.都循环流动B.都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B C.都逐级递减
D.都单向流动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沿着食物链和
食物网进行的。6.(多选)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中,正确的是()BCD 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循环往复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往复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进行
D.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考点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一、信息的种类间或者生物与环境之间。无机环境异种生物信息传递是双向传递,作用范围在生物与生物之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蝙蝠的“回声定位”。
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昆虫交尾。
3.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_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种间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例 1】(2014 年 6 月广东学业水平)蜘蛛根据蛛网的振动来判断猎物的大小和方位。蛛网振动属于()A.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B.化学信息
D.营养信息 [解题关键]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属
于物理信息,蜘蛛网的振动频率就是一种物理信息。选 A。【例 2】蜜蜂用不同的舞蹈动作把所发现蜜源的信息传递给同伴。蜜蜂跳舞属于(
A.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
D.定位信息 [解题关键]蜜蜂跳舞是指蜜蜂利用行为特征在同种生物之
间传递信息的现象,属于行为信息。选 C。 【例 3】(多选)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常利用信息传递
原理来防治害虫。下列措施中,属于利用化学信息来防治害虫的是() A.利用紫外灯诱捕害虫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
C.播放结群信号录音诱捕害虫
D.利用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雌雄交配
[解题关键]化学信息是指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
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及
动物的性外激素,昆虫体内存在能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信
息素。选 BD。1. 具有警戒色的生物会向其他的生物发出不能捕食的信息,警戒色从信息传递的类型分析属()ACA.物理信息
C.生物信息B.化学信息
D.行为信息解析:颜色是物理特征,属于物理信息。
2.(2013 年 6 月广东学业水平)一些植物受到昆虫啃食时,会释放一种物质吸引昆虫的天敌。这一物质属于()A.物理信息
C.化学信息B.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A.信息传递可调节种间关系
B.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繁衍
C.动物的求偶过程存在信息传递
D.信息需要沿食物链传递并逐渐衰减4.(多选)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产中的应用的是()A.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ABC B.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诱捕有害昆虫
C.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
D.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进行保花保果
解析: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进行保花保
果属于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
息传递在生产中的应用措施。考点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
________,反之则越________。
2.____________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调节能力都是________的。强弱负反馈有限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__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恢复保持原状恢复到原状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现:
(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
与功能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
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1)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2)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
关系,即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较
低。【例 1】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以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的稳定,以下不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实例的是() A.使用毒鼠药控制农田中老鼠的种群生长
B.某水环境中的微生物可降解有机污染物
C.某种动物在其种群密度较高时繁殖能力下降
D.某森林鸟类的数量因害虫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解题关键]使用毒鼠药控制老鼠的种群生长是人为控制老
鼠的种群数量,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选 A。 【例 2】下列是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
的关系图(曲线 a 表示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
系,曲线 b 表示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解题关键]一般来说,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
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选 A。 【例 3】(2014 年广东学业水平模拟)在制作生态缸观察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时,下列哪项做法将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给予生态缸一定的光照
B.向生态缸中添加一些分解者
C.向生态缸中通入一定量的空气
D.为了防止病原体对动植物的侵害,用蒸馏水代替自来水
[解题关键]蒸馏水缺少自来水中的微生物与营养物质,不
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选 D。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的()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 B.生产者
C.分解者
D.营养结构
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
力就越强。 2.(2014 年广东学业水平模拟)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其抵
抗力稳定性不同。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DA.北极苔原
C.高山草甸B.温带草原
D.热带雨林 解析:题中四个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成分最
多,营养结构最复杂,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最高。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稳定性依赖于其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D.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就越低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4.(多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的原因包括()ABC 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
B.能量可通过多条食物链传到顶级
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畅通会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而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与之没有直接关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