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四部分 1+X群文阅读精练
八年级上册
18 富贵不能淫
《孟子》
目录
01
全文精析精练
02
考点演练
03
群文比较阅读
全文精析精练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
随文注释(解释加点词语)
真正,确实
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文章探讨的话题是“________________”,
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景春的反问句及“诚”字透露出他对张仪、公孙衍的歆羡甚至崇拜。
内容精解(理解填空)
何谓大丈夫
孟子曰:“是焉( )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 )也,父命
( )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 )之曰:‘往之女
( )家,必敬必戒(谨慎),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 )者,
随文注释(解释加点词语)
怎么,哪里
行冠礼
教导、训诲
告诫
同“汝”,你
指丈夫
常法
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 )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遵从
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
法
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善用类比手法说理,有很强的说服力。用“____________”作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内容精解(理解填空)
妾妇之道
以顺为正者
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教材母题)
孟子认为的大丈夫的三个方面的标准:①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②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③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本文驳斥了景春的谬论后,紧接着便对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做了明确的说明和界定。
主旨
思维导图
1. 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2. 《富贵不能淫》中点明景春心中“大丈夫”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演练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文言词汇选择题。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岂不诚大丈夫哉/帝感其诚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戒之曰/必敬必戒
D.与民由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B
1. B【解析】A. 真正,确实/诚心;B. 怎么,哪里;C. 告诫/谨慎;D. 遵从/通过。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B.父命之/五十而知天命
C.妾妇之道也/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D.富贵不能淫/若夫淫雨霏霏
A
2. A【解析】A. 这;B. 教导、训诲/命令;C. 规则/道路;D. 惑乱,迷惑,使动用法/连绵不断。
1.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一发怒,诸侯们就害怕,(他们)一安静下来,便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实现志向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志向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其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其意志屈服。
(一)阅读《富贵不能淫》与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群文比较阅读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_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选自《孟子·尽心上》)
原文
参考译文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人家理解我,我悠然自得无所求;人家不理解我,我也悠然自得无所求。”宋勾践问道:“怎样就能做到悠然自得无所求呢?”孟子说:“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给予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穷困不得志时,就修养好自身,得志时,就要同时给天下人带来好处。”
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亦嚣嚣(悠然自得的样子)
B. 达不离道(显达)
C. 泽加于民(增加)
D. 修身见于世(修养)
C
1. C【解析】加:给予。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穷 不 失 义 故 士 得 己 焉 达 不 离 道 故 民 不 失 望 焉。
穷困不得志时,就修养好自身,得志时,就要同时给天下人带来好处。
/
/
/
4. 孟子长于说理。根据《富贵不能淫》和本文,举例说明孟子说理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善于打比方,将抽象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如用“妾妇之道”作比,形象地揭示了“以顺为正”并非大丈夫所追求的正道。②善于运用对比。如将“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对举,形成鲜明对比,加强了说理的效果。③善于举例证明。如本文中以“古之人”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士“尊德乐义”的重要性。
5. 结合《富贵不能淫》和本文内容,简要概括孟子心中“大丈夫”和“士”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丈夫”应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做法;应有“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处世态度;应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士”应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行事标准。
(二)阅读《富贵不能淫》与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
原文
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_。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节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释】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
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挂在衣带间。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即将受刑时,
参考译文
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让行刑停止,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 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俄有使使止之 ________________
(2)见闻者无不流涕 ________________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久。
眼泪。
(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
3.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读 圣 贤 书 所 学 何 事 而 今 而 后 庶 几 无 愧!
4.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仍然保持着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这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