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数学 椭圆的标准方程-苏教版[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上数学 椭圆的标准方程-苏教版[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7-09-30 11: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 椭圆的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
2.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
3.熟练运用这两个公式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
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椭圆,请大家回忆一下椭圆的定义,想一想我们是怎么画椭圆的?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两个定点F1、F2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注:满足几个条件的动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1) 平面内;若把“平面内 ”去掉,则轨迹是什么?
(2)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
(3)常数2a>F1F2
思考:(1)2a= F1F2,则轨迹是什么? (线段F1F2)
(2)2a< F1F2, 则轨迹是什么? (无轨迹)
2.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问题1:回忆求圆的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建系、设点、列式、化简)
问题2:本题中可以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它们之间的距离为2c,椭圆上任意一点到F1、F2的距离的和为2a ( 2a > 2c ).
方案1:如图,焦点落在x轴上
⑴建系:以F1、F2所在直线为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xOy.
⑵设点:设点P(x,y)是椭圆上任意一点,且椭圆的焦点坐标为.
⑶列式:依据椭圆的定义式PF1 + PF2 = 2a 列方程,并将其坐标化为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根式变形,化简的关键在于将根式去掉,而去根式则要两边平方,那怎样平方去根式会较简单呢?
⑷化简:通过移项、两次平方后得,,为使方程简单、对称、和谐,引入字母b,令,可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总结含有根式的化简步骤:
(1)方程中只有一个根式时,需将根式单独留在方程的一边,把其他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然后两边平方;
(2)方程中有两个根式时,需将它们分别放在方程的两边,并使其中一边只有一项,再两边平方.
方案2:类似地,如图,焦点落在y轴上
试想:推断此时椭圆的标准方程又是什么?
焦点,焦距为2c,椭圆的方程为
根据所学知识让同学们完成下表
标准方程
不同点 图形
焦点坐标
相同点 定 义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
a、b、c的关系
焦点位置的判断 分母哪个大,焦点就在哪个轴上
注:①是;②是(要区别与习惯思维下的勾股定理);③是定方程“型”与曲线“形”.
3.典型例题:
例1. 化简(1)
化简(2)
例2.(1)已知,,求焦点分别在x、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2)已知椭圆的焦点坐标是,,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到、的距离之和是10,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3.
(1)平面内有两个定点的距离是8,写出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是10的点的轨迹方程。
例4.已知三角形ABC的一边 BC 长为6,周长为16,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
变式1:已知B(-3,0),C(3,0),CA,BC,AB的长组成一个等差数列,求点A的轨迹方程。
变式2:在△ABC中, B(-3,0),C(3,0),,求A点的轨迹
四、小结:
(1)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2)椭圆的标准方程有两个;标准方程中的关系;
(3)掌握判断焦点的方法;
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可以表示椭圆,有时利于解题;
如何来求椭圆方程?
(4)用定义法求椭圆的方程
五、作业
1.判定下列椭圆的焦点在?轴,并指明a2、b2,写出焦点坐标:
,,。
2.已知椭圆方程,,则这个椭圆的焦距为( )
A 2 B 3 C D
3.下列各组两个椭圆中,其焦点相同的是          ( )
4.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椭圆经过两点P(,0),Q(0, )
(2)焦点坐标是(,0)和(,0),且经过点(,)
5.已知一个运油车上的贮油罐横截面的外轮廓线是一个椭圆,它的焦距为2.4m,外轮廓线上的点到两个焦点距离的和为3m,求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
6.在三角形ABC中BC=24,AB、AC边上的中线长之和等于39,求三角形ABC的重心的轨迹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