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人 用案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课题 第五章金属与矿物复习(第一课时) 课型
教学目标
重点 1、金属的化学性质2、炼铁的原理 难点 2、炼铁的原理
教法及教具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一、知识回顾1、金属材料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__。合金中至少有______种_____金属。2、锡的熔点_____武德合金的熔点,1 ( http: / / www.21cnjy.com )8K黄金的硬度_______24k黄金的硬度,18K黄金的熔点_______24k黄金的熔点。(填“大于”、“等于”、“小于”)3、家用电线中的金属是______,高压电线正常都是用铝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4、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其颜色是________;磁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其颜色是____________,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其颜色是________。5、防止金属生锈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高炉炼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问题导航1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是同学们进行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主要包含下面几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下面就是和科学探究有关的一个问题。 镁和铁、铜、铝一样,是一种用途广泛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金属,金属镁可用于制造航天材料、各式各样的合金等,一些烟花和照明弹里也含有镁粉。下面请你对镁的性质进行探究: (1)请提出你想探究的有关镁的问题。(至少三个) (2)你假设镁有什么性质(至少三条) 你作出假设的依据又是什么 (3)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一个假设。要求:写出实验方法,预期的现象,结论。 2 某活动小组根据炼铁的反应原理进行模拟实验,在高温下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待红色氧化铁完全变成黑色粉末时停止加热,继续通人一氧化碳冷却到室温。为检验生成物,取适量的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黑色粉末中只有少量的红色固体产生。 为探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黑色粉末的组成,查阅到相关资料: 铁的氧化物都能与盐酸、硫酸反应,且只有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 (1)他们提出了猜想①,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余下的两个猜想。 猜想①:该黑色粉末由铁粉和氧化亚铁组成; 猜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猜想①,他们取适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的盐酸,看到黑色粉末完全消失泡产生。该实验能否验证猜想① 并说明理由。(3)设计实验验证你补充的猜想。猜想序号实验操作可能的现象与结论 3、 莱芜素有“绿色钢城”之美誉,作为全国“钢铁十强企业”的莱钢集团为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建设提供了数万吨钢铁材料。(1)莱钢炼铁厂常以焦炭、 ( http: / / www.21cnjy.com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焦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电化学腐蚀是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在潮湿的环境中接触时,因形成原电池,活泼性强的金属首先被腐蚀。利用这一原理,为了保护轮船的钢质外壳,通常在行驶的轮船外壳上连接____________ (填“铜板”、“锌板”)。 (3)为了满足某些尖端技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的需要,人们又合成了许多新型合金材料。储氢合金是一类能够大量吸收H2,并与H2结合成金属氢化物的材料。此过程发生了_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化学”),储氢合金属于____________ (填“纯净物”、“混合物”)。三、巩固练习1、关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丝生锈的说法正确的是(B)A.铁丝燃烧产生白烟 B. 铁丝生锈是缓慢氧化C.铁丝燃烧的产物是Fe2O3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3O42、鞍钢集团全力支持上海世博会,为上海虹桥交通枢纽建设提供4.7万吨精品钢材。关于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钢是纯净物 B.钢是铁合金C.钢的含碳量低于生铁 D.钢的性能优于生铁3.(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采用下图甲乙两种装置,甲装置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当温度降到室温,打开止水夹,会观察到____________现象。乙装置可视为甲的改进装置,乙装置与甲装置相比较,优点在于____________(任答一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2)乙装置实验完后,变黑的捅死可用稀硫酸处理得到硫酸铜。工业上制备硫酸铜通常有两种方案。方案一:方案二:其中方案_______更适合工业生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一点)。(3)方案二产生的SO2具有和CO ( http: / / www.21cnjy.com )2类似的性质,都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除此之外,SO2还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使高锰酸钾溶液颜色由紫色变为无色。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煤燃烧的气体产物,将煤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石,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根据现象,猜想一: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CO2;猜想二: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SO2;猜想三: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验证此气体成分,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证明猜想三成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4、高纯度的CuO可用作颜料、有机合成催化剂等。以下是用粗铜粉氧化法生产高纯度CuO的流程图(说明:所加的试剂均过量)回答下列问题:(1)1:1的H2SO4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1体积的98%的H2SO4与1体积的水混合而成。配制该硫酸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2)写出用硫酸溶解黑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3)为了达到资源综合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的目的,把洗涤滤渣B得到的洗涤液和滤液B合并后,经加热浓缩、_____、_____等操作回收绿矾晶体(FeSO4·7H2O)。(4)在洗涤操作中,用____________(写试剂的化学式)洗涤残渣B。(5)若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的损耗,要计算 ( http: / / www.21cnjy.com )粗铜粉中Cu的含量,需要测定的数据是:最终所得氧化铜的质量和______________(用文字叙述)。5、小彬同学家新买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他想起在学习金属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 CrSO4)溶液……铝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铝溶液…… 【预 测】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①Cr Al Cu ②Al Cr Cu ③Al Cu Cr 【实验过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方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验现象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变蓝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结论铬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慢。铜不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问题】(1)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东提出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述实验中的稀硫酸也能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燕认为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小清认为只要选用三种药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三种药品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归 纳】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①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 。教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