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世界地理概况
2.2 世界的气候
区域认知:结合示意图,归纳世界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说明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综合思维:结合相关图示资料,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不同区域气候的成因。
人地协调观:综合气候类型及特征,分析气候对生产、生活布局的合理性。
素养目标
结合区域图、统计图或等值线图,考察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结合统计图或区域图考察气候类型的判断、区域气候特征分析等。
考向分析
世界的气温
1.气温的日变化
平均气温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求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通常每天观测4次,在北京时间的8时、14时、20时、2时。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表示:气温日较差,即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值。
特点: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
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规律
表示:气温年较差,即一年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值。
特点:
北半球陆地上7月份气温最高,海洋上8月份气温最高;
北半球陆地上1月份气温最低,海洋上2月份气温最低;
南半球相反。
3.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1)纬度影响气温:
从赤道向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
3.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2)海陆分布影响气温:
同纬度地区,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高于海洋。
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更广,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小。
海陆位置
夏季:
陆地>海洋
冬季:
陆地<海洋
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
北半球等温线较弯曲。
3.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3)洋流影响气温:
同纬度地区,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
甲
乙
甲处等温线向南凸出,主要是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
乙处等温线向北凸出,主要受秘鲁寒流影响,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
洋流因素
同纬度地区,有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较高,有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较低。
摩尔曼斯克
符拉迪沃斯托克
(海参崴)
3.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4)地形影响气温:
A
B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盆地气温高。
A处气温明显低于B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
地形因素
2000米
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15℃
9℃
3℃
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气温
纬度位置
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海陆位置
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洋流因素
暖流流经的地区气温较高,寒流流经的地区气温较低
地形因素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影响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
(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影响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影响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3)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4)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有明显差是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A
B
C
12℃
14℃
16℃
A
B
下图是某个区域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图中A、B两地何处最有可能是陆地?
下图是某个区域等温线分布图,请判断这个区域是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一月还是七月,为什么?
10 C
15 C
20 C
北半球 一月
海
陆
20 C
15 C
10 C
南半球 一月
海洋
陆地
一月份,北半球海洋和陆地的等温线怎么画呢?
20 C
15 C
10 C
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1)根据重要的等温线,判断气候类型。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最冷月15 ℃和0 ℃等温线分别是热带和亚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类型区的分界线。
(2)根据等温线数值的变化特点,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向北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大为北半球。
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3)根据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判断月份及海陆位置。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北半球向高纬、南半球向低纬)凸出,海洋上向南(北半球向低纬、南半球向高纬)凸出,是7月,如下面图乙;反之是1月,
(4)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判断温差大小。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温差小,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温差大。
(5)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判断地形类型。等温线为闭合状态时,数值里大外小的为盆地,里小外大的为山地。如下图中,图甲为盆地,图乙为山地。
(6)根据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
①某地区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说明影响该地区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如图甲)
②某地区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该地区气温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如图乙)
③某地区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大致平行,说明影响该地区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山脉)。(如图丙)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
吸收
散射
大气反射
地面吸收
地面辐射
逸出
逸出
(大气辐射)
返回地面
(大气逆辐射)
大气吸收
地面反射
吸收
反射
散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太阳短波辐射
地面
吸收
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云层越厚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世界的降水
1.降水的形成条件
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下降
有足够的的凝结核
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2.降水的主要类型
2.降水的主要类型
类型 示意图 成因 主要分布地区
对流雨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却凝结而成 赤道及其两侧,中纬度大陆夏季的午后
地形雨 湿润气流遇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降水 山地迎风坡
锋面雨 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暖气团上升遇冷凝结 中纬度地区
气旋 (台风)雨 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 低纬度大陆东部
3.降水的空间分布
位置 年降水量 成因 特征
赤道附近 降水多( 2 000mm以上)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上升气流为主 全年多雨
两极附近 降水少(200mm以下) 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沉气流为主 全年少雨
南、北回归线附近 大陆东岸 降水多(500mm以上) 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夏季多雨
大陆西岸 降水少(500mm以下)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或受信风带控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全年少雨
赤道附近>2000毫米
两极地区<200毫米
两极地区<200毫米
赤道及其两侧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纬度位置
3.降水的空间分布
位置 年降水量 成因 特征
中纬度 内陆 降水少(500mm以下) 距海远,海风难以到达 全年少雨
大陆东岸 降水多(500~1 000mm) 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夏季多雨
南、北纬 40°~60°的大陆西岸 降水多(500~1 000mm)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常年湿润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降水量较多 (300~1 000mm)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冬季多雨
东部>1000毫米
西部及内陆<200毫米
多雨
多雨
少雨
海陆位置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及内陆少雨,东部多雨
中纬度地区,一般沿海多雨,内陆少雨
0°
30°N
60°N
90°N
30°S
60°S
90°S
赤道低压带
受热膨胀上升
重力堆积下沉
相互碰撞抬升
寒冷堆积下沉
极地高气压带
重力堆积下沉
相互碰撞抬升
寒冷堆积下沉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锋
秘鲁寒流
洋流
沿海地区干燥
4.总结:造成降水差异的因素
影响因素 降水
纬度位置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位置
洋流因素
地形因素
同纬度地区,距海近,降水多;距海远,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及内陆少雨,东部多雨
暖流经过降水偏多,寒流经过降水偏少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的气候
1. 气候名称①苔原气候 ②热带雨林气候 ③热带沙漠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⑤极地冰原气候 ⑥热带草原气候 ⑦热带季风气候 ⑧亚热带季风气候⑨地中海气候 ⑩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2. 分布(1)只分布在北半球,而南半球没有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寒带苔原气候。(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而大陆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3)只分布在大陆西岸,而大陆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大洋洲的除外)、热带沙漠气候。
0 °
20 °
40 °
60 °
80 °
10 °
30 °
50 °
70 °
9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多雨
夏季多雨
全年少雨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冬季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多雨
温带
大陆性气候
全年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多雨
夏季多雨
夏季多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少雨且集中于夏季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全年少雨
全年少雨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高温
冬温
夏热
冬冷夏热
全年
寒冷
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
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 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
一年可分为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控制,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 全年高温
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
描述气候特征
气温特征+降水特征
常见句式
全年{气温}{降水}
①
夏季{气温}{降水}
冬季{气温}{降水}
②
全年{气温},夏季{降水}
③
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④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少雨
全年高温
分干湿两季
全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全年低温少雨
全年温和湿润
冬冷夏热干旱少雨
常见气候类型快速判断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最冷月气温>15℃
热 带:
0℃<最冷月气温<15℃
亚热带:
最冷月气温<0℃
温 带:
全年多雨: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少雨:
热带沙漠气候
夏季多雨:
季风气候(3种)、热带草原气候
冬季多雨: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特殊
4.各大洲的气候特点
洲名 气候主要特征
亚洲
非洲
①气候复杂多样(南北所跨纬度和东西所跨经度在各大洲中最广,因此地面受热状况和干湿程度各地差异很大)
②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巨大的面积和完整的大陆轮廓,一方面使亚洲具有广大的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促成了大陆性和干燥性气候范围的广大;另一方面,冬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①干燥(a.南北回归线横穿大陆的南部和北部;b海岸线平直,缺少深入内陆的港湾,减少了海洋的影响;c.东北部紧邻亚洲大陆干燥区,从那里吹来的东北信风性质干燥)
②暖热(a.纬度位置决定了太阳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阳辐射量多;b.干燥地区广,空气透明度高;c.相当大的地区处于背风位置,加剧了高温的程度)
③气候类型分布大致南北对称
洲名 气候主要特征
欧洲
北美洲
①有常住人口的各洲中唯一没有热带气候的大洲
②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a.36°N~71°N纬度位置决定;b.大陆轮廓,以南欧为底边略呈三角形,缩小了寒冷北冰洋影响的范围)
③海洋性显著(a.西风带;b.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c.山脉东西走向;d.北大西洋暖流+三角形的大陆轮廓,使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广,西北欧沿海地区成为同纬度冬季最温和的地区)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大陆形状北宽南窄,其中50°N~70°N最宽,所以温带气候占优势,热带气候缩减)
②气候类型多样(北美大陆南北延伸很广,地面受热状况有很大差异,几乎穿越了北半球,涵盖了除热带以外的所有气候带)
洲名 气候主要特征
南美洲
大洋洲
南极洲
①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由于多雨区面积广,干旱沙漠区面积相应狭小,在具有沙漠的各洲之中面积比例是最小的)
②热带气候为主(大陆北宽南窄,略呈三角形,5°S附近最宽广,使得热带气候占优势。同时南回归线以南大陆紧缩,52°S已近尾闾,使亚热带、温带气候大大缩减,且缺乏亚寒带、寒带气候)
③气候类型结构的独特性(大陆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气候特征截然相反)
①干旱区面积大(山地偏居大陆东岸,阻碍太平洋暖湿气流西进,广大内陆地区因此干燥)
②降水分布呈半环状(地形单调,使中西部气候类型渐变)
③普遍暖热(大陆轮廓东西宽、南北窄,增加了副高控制的面积且南北各地受热状况差异小)
烈风、干燥和酷寒的极地气候
总结:重点内容
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成因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世界主要大洲的气候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