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亚洲、东亚和日本》课件(共7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亚洲、东亚和日本》课件(共7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03 18:5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0张PPT)
世界重要地区和主要国家
3.1 亚洲、东亚和日本
区域认知:认识东亚与日本的位置、范围、主要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综合思维:分析日本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对比东亚各国不同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出发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素养目标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差异及人文特征等方面的不同,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可以分别划归下列各区域: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与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北和北亚、大洋洲、北美、拉丁美洲、南极洲。
1.学习重点:解决区域“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和 “怎么办”的问题
区域
在哪里
有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位置
事物分布
联系与差异
环境与发展
区域定位
区域特征
区域差异
可持续发展
(理解、掌握、应用知识的思路)
区域地理学什么?怎么学?
2.学习思路,一般从以下着手
并以此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农业生产特点、城市、人口及交通等。
本区在全球(国)的绝对位置(经纬度)及相对位置。
进行跨区域比较异同,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与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区别。
如我国黄土高原和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华北的水资源问题、各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等。
在哪里?
有什么?
定位:
掌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形等特征性的知识
为什么?
比较区域差异
怎么办?
发现区域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定发展策略
解题的
钥匙
必要的基础知识
知识的
应用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方法:(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
地理位置: 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
相对位置(海陆,区域方位,相邻关系等)
区域自然要素特点
1.地形特征
a.地形类型的构成
b.地势特点(海拔,起伏状况)
c.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d.海岸线
2.气候特征(降水特点、气温特点)
3.河流特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4.植被(自然带)——气候的影响
5.土壤——地形、气候与植被的影响
(2)分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的方法
亚 洲
复 习 回 顾
一.世界最大大洲
经纬度位置:
26 E~170 W;80 N~11 S之间
半球位置:
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温度带:
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
海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据图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相对位置:
北邻北冰洋、南靠印度洋,西临黑海和地中海;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二.山地、高原为主的地形
读下图,概括亚洲的地形特征。
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地势起伏较大,中部高,四周低;
海岸线曲折,岛屿、半岛多。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亚洲沿北纬30度地形剖面图
三.呈放射状分布的亚洲水系
【 读 图 】
在图中找出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塔里木河、锡尔河、阿姆河。
找出主要湖泊:里海、咸海、死海、贝加尔湖、巴尔喀什湖。
通过阅读亚洲河流的分布图,分析亚洲河流的分布特征。
水系特征:放射状水系。受(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影响,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和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
水能资源丰富。
内陆流域面积广。
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回忆】亚洲地形特征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复杂多样
原因:面积广大,所跨经纬度范围大
季风气候显著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原因:地形地势影响,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水汽导致
成因:
东亚
冬季
夏季
东 亚 季 风
东亚季风 季节 风向 源地 成因 性质 对应气候
冬季 西北风 蒙古、西伯利亚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寒冷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 东南风 副热带太平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暖湿润
成因:
南亚
冬季
夏季
南 亚 季 风
南亚季风 季节 风向 源地 成因 性质 对应气候
冬季 东北风 蒙古、西伯利亚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低温干燥 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 西南风 赤道附近印度洋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温暖湿润
南亚
大陆性气候
亚洲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五.亚洲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稠密:东亚、东南亚、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增长速度快,有7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日本、孟加拉国、菲律宾。
多元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了各自的文化,如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文化;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阿拉伯文化。
六个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
复 习 填 图
(1)主要地形区
G喜马拉雅山脉 H昆仑山脉
I天山山脉 J大兴安岭
K乌拉尔山脉 D青藏高原
E蒙古高原 F伊朗高原
B德干高原 A阿拉伯高原
C东北平原 X华北平原
Z西西伯利亚平原
复 习 填 图
(2)主要气候类型
A 热带沙漠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E 温带大陆性气候
X 温带季风气候
Q 亚热带季风气候
W 热带雨林气候
复 习 填 图
(3)主要河流
L 鄂毕河
M 叶尼塞河
N 勒拿河
O 黑龙江
P 黄河
Q 长江
R 湄公河
S 恒河
T 印度河
亚洲概况
地理位置:26 E~170 W;80 N~11 S之间;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北邻北冰洋、南靠印度洋,西临黑海和地中海;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地形: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势起伏较大,中部高,四周低;海岸线曲折,岛屿、半岛多。
河流:受(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影响,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和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水能资源丰富。内陆流域面积广。
气候: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东 亚
【 读 图 】
在图中找出太平洋、日本海、东海、南海,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找到40°N、100°E、110°E、120°E、130°E、140°E线,观察其穿过的主要地区。
一.西高东低的地形
地理位置:
位于4 N-53 N,73 E-145 E
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范围: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和蒙古
地理位置和范围
一.西高东低的地形
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地形复杂多样,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自然地理特征
二.显著的季风气候
自然地理特征
气候:
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夏季偏南风,高温多雨;冬季偏北风,寒冷干燥。
日本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中国大陆性明显
西部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
二.显著的季风气候
思考:为什么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原因: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三.人口和经济
世界人口的分布(2014年)
居民:
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其中东部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西部人口稀少
东亚以黄种人为主
人文地理特征
三.人口和经济
经济:东、西部经济特征差异较大
东部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气候适宜,交通便利,沿海地带有优良港口,利于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科技和对外贸易条件优越,是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
西部以山地高原为主,气候干旱,交通不便,人口较少,以牧业、畜产品加工为主
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季风水田农业
人文地理特征
差异 东部 西部
自 然 特 征 范围
海陆位置
地形和 河流
气候
人 文 特 征 人口
经济发展
东亚东部,包括中国沿海、朝鲜、韩国、日本
东亚西部,包括中国西部、蒙古
濒临海洋,距海近
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地势较低,平原为主,间有丘陵或低山,河湖较多
地势较高,多山地高原,河湖较少
气候湿润,降水较多
气候干旱,温差较大
人口稠密
人口稀疏
交通不便,以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和采矿业为主
交通方便,城市很多,工农业发达,世界水稻、茶叶、蚕丝主要产区,经济发展迅速
东亚的东、西部地理差异比较
日 本
45 °
35 °
30 °
145°
140 °
135 °
130 °
自然地理特征
一. 多火山地震的山地岛国
地理位置和范围
经纬度范围
30°N~45°N;130°E~145°E
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临日本海,隔朝鲜海峡与韩国相望,西南隔东海与中国相望
北海道岛
琉球群岛
四国岛
九州岛
本州岛(面积最大的岛屿)
濑户内海
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附近的多个小岛屿组成
自然地理特征
组成
津轻海峡
国土南北狭长,人口超过一亿,地狭人稠。
岛国;
山地、丘陵面积广大;
平原狭小,多分布于沿海;
多火山地震;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特征
【思考】曲折的海岸线对经济会有什么影响?
岛国曲折的海岸线,多优良港湾,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富士山 3776m
日本最高峰,是一座活火山
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80座;每年有感地震1500多次,平均一天4~5次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陆 地
边缘海
(日本海)
岛弧
(日本)
海沟
洋盆
火山地震
【思考】火山地震带来的影响
温泉众多
著名的旅游景点
火山灰带来肥沃的土壤
火山灰影响交通
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等
温带
季风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海洋性强
大陆性强
东京与上海相比:
降水更丰富、季节分配更为均匀。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
-30
-20
-10
0
10
20
30 ℃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mm
上海
东京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 海洋性显著的季风气候
自然地理特征
温带
季风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二. 海洋性显著的季风气候
自然地理特征
气候差异
(1)气温的南北差异
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2)降水的东西差异
太平洋沿岸:
夏季降水较多,从太平洋吹来东南季风,地处迎风坡。
日本海沿岸:
冬季降水较多(多降雪),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时携带大量的水汽,地处山地迎风坡。
太 平 洋
温带
季风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冬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
山地迎风坡
夏季风
山地迎风坡
日本的气候差异
气候差异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下表为图5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答案:分布在湖的东、南岸。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空气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
大湖效应
流程短
流域面积小
落差大,流速急
流量季节变化明显
三. 日本河流特征分析
自然地理特征
夏季太平洋沿岸径流量大
濑户内海沿岸冬夏季降水补给少
日本的资源
矿产资源贫乏,原料、燃料依赖进口
森林资源丰富,但很少开发(“绿色王国”,木材自给度高)
地热资源丰富
水资源、鱼类丰富
水能资源丰富
人文地理特征
四. 高度发达的经济
人文地理特征
四. 高度发达的经济
日本工业的特点
加工贸易型经济:
进口(原料)—加工—出口(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发达
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其次欧洲和亚洲
主要工业部门:汽车、电子、钢铁、造船、机械……
人文地理特征
四. 高度发达的经济
分析日本发展“加工贸易型”经济的条件
(利)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岛国多优良港湾等有利条件,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出口工业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经济发展迅速;
(弊)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
亚洲唯一发达国家,世界第3大经济体
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思考原因)
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和北九州工业区
京滨工业区是日本最大工业区业区
人文地理特征
五. 日本工业沿海布局
筑波
北九州
科学城:筑波
硅岛:北九州
人文地理特征
五. 日本工业沿海布局
高新技术产业
“三湾一海”的临海型工业布局
沿海多优良港口,海上交通便利,便于进出口;
沿海城市、人口集中,消费市场广阔;
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日本工业集中在“三湾一海”的原因?
濑户内海
临海型工业
日本农业特点:重视生物技术和水利发展,小型机械化,精耕细作,科技含量高,农业单产高
平原地区多种植水稻,南北两端多种蔬菜,丘陵地区多栽培果树、茶和桑。
人文地理特征
六. 日本的高科技农业和城市
发达的渔业
食鱼爱好,鱼类需求量大
人多地少,粮食产量低
鱼类产量大
远洋捕捞船队
近海养殖
人文地理特征
北海道渔场
沿海大陆架宽广
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将底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浮游生物繁盛,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
人文地理特征
六.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日本海沿岸的合掌造
日本海沿岸的合掌造
桜前線 —“樱花前线”
原因:日本群岛南北跨度大,气候差异明显,南部地区纬度低,升温早,樱花3月下旬开放;北部高纬度地区春季升温晚,樱花5月份开放
桜前線 —“樱花前线”
“红叶前线”
东亚概况
地理位置:位于4 N-53 N,73 E-145 E。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绝大部分在北温带;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和蒙古五个国家。
地形: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向东流入太平洋;地形复杂多样,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西部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
经济差异:东部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气候适宜,交通便利,沿海地带有优良港口,利于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科技和对外贸易条件优越,是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西部以山地高原为主,气候干旱,交通不便,人口较少,以牧业、畜产品加工为主。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季风水田农业
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地理位置:30°N~45°N;130°E~145°E。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临日本海,隔朝鲜海峡与韩国相望,西南隔东海与中国相望。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附近的多个小岛屿组成。
地形:岛国;山地、丘陵面积广大;平原狭小,多分布于沿海;多火山地震;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气候差异:太平洋沿岸:夏季降水较多,从太平洋吹来东南季风,地处迎风坡。日本海沿岸:冬季降水较多(多降雪),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时携带大量的水汽,地处山地迎风坡。
河流:流程短;流域面积小 ;落差大,流速急;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太平洋沿岸径流量大;濑户内海沿岸冬夏季降水补给少。
日本的人文地理特征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贫乏,原料、燃料依赖进口;木材资源丰富。
经济:加工贸易型经济:进口(原料)—加工—出口(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发达
工业布局: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工业区有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和北九州工业区
工业布局的原因:沿海多优良港口,海上交通便利,便于进出口;沿海城市、人口集中,消费市场广阔;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日本农业特点:重视生物技术和水利发展,小型机械化,精耕细作,科技含量高,农业单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