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他的第一次远航,比哥伦布首航早八十七年,比达伽马开辟东方新航路早九十三年,比麦哲伦从美洲航行到菲律宾早一百一十六年。”“他”是中国古代的( )
A.郑成功 B.郑和 C.戚继光 D.鉴真
2.15世纪上半期,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 )
①马六甲海峡 ②红海沿岸 ③印度半岛 ④非洲东海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适合作为下图名称的是( )
A.丝绸之路示意图 B.唐对外交通路线图
C.佛教传播路线图 D.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4.下列哪一事件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
A.戚继光抗倭 B.郑和下西洋
C.“三角贸易” D.新航路开辟
5.明朝中后期,因为海防松弛,倭患严重,下列属于抗倭将领的是(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文天祥
6.1405年,郑和率领60余艘船只,从刘家港出发,出使西洋,当时的皇帝是( )
A.明太祖朱元璋 B.明成祖朱棣C.清顺治帝 D.清康熙帝
7.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民族英雄不断涌现,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下面表格内容共同反映了( )
朝代 人物 事件 结果
明朝 戚继光 戚继光抗倭 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清朝 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 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清朝 康熙 雅克萨之战 打败沙俄,签订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A.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B.明请时期镇压边疆地区叛乱的行动
C.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D.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8.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 “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 )
①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②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 ③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反映的史实是( )
玄奘西行 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10.下图是位于江苏苏州的戚继光抗倭纪念馆。其“御寇安民”中的“寇”是指( )
A.荷兰侵略者 B.沙俄侵略者
C.英国侵略者 D.日本侵略者
11.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用《明史·郑和传》的话来说就是“示中国富强”。据此推断,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
A.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B.发展海外贸易
C.将儒家思想传播到海外各国
D.进行殖民扩张
12. 一位跟随郑和出使西洋的明代宦官在他的回忆录里记录了船员们的四个活动场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在越南抢夺当地居民的财物
B.出发前搬运精美的瓷器装船
C.拒绝伊朗使节随访中国请求
D.在英国的利物浦购买新丝绸
13. 据图片所示现象推知,郑和下西洋 ( )
A.开辟通往欧洲交通路线
B.标志全球经济形成整体
C.导致国力衰退海防松懈
D.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14. 郑和下西洋后,明朝社会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增进对亚非国家的了解
C.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D.促成明朝调整对外政策
15. 《纪效新书》是明代著名兵书,所述内容具体实用,既是抗倭中练兵实战的经验总结,也反映了明代作战的特点。这部兵书的作者是 ( )
A.郑和 B.戚继光 C.岳飞 D.黄巢
16.山东青岛沿海地区有一些地名,如灵山卫、浮山所等,都与历史上抗击倭寇侵扰有关。明朝政府为抵御倭寇设立过“卫”“所”等军事机构。在明朝抗击倭寇的战斗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是( )
A.卫青 B.霍去病 C.戚继光 D.郑和
17.明朝中后期,倭寇侵扰盐城,东台人葛天民针对“倭刀”只宜近战,难以远攻的特点,组织家乡民众将长竹削成竹枪远刺敌人,打败倭寇。下列人物与葛天民有同样贡献的是( )
A.戚继光 B.文天祥 C.郑和 D.岳飞
18.喜爱兵器的小虎同学收集了一把“登州戚氏军刀”(见右图),此军刀为抗击倭寇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小虎同学想注明兵器所属的朝代,正确的应该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9.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马可·波罗来华
20.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二、非选择题
21、材料一 今之海寇,动计数万,借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过数千,其余皆中国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者。 ——(明)胡宪宗《筹海图编》
材料二 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明)谢杰《虔台倭纂》
材料三 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活)日促(艰难),转而从盗。 ——(明)赵文华
材料四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铃深处》
材料五 明穆宗、神宗时实行较开放灵活的政策,由于海禁开放,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私人海上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所谓的“倭患”邑烟消云散。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结合课堂所学与上述材料,你认为“倭患”由哪些人构成?材料中认为倭寇中占有主要地位的是什么人?
(2)材料中认为造成倭患严重的根源是什么?
(3)材料四表达了戚继光的什么意愿(不得用材料中的原话作答)?他最突出的功绩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认为根除倭患的原因有哪些?
22.《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及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
某校七年级(2)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帝国产生了兴趣,并对此进行了探究学习,设计了如下几个板块:
板块一:草根英雄,洪武大帝
人物资料: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1)材料中“生于乱世之中”指什么历史背景 “最优秀统帅”何时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板块二: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材料一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各地联合发行了《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纪念邮票,如下图:
(2)请指出纪念邮票发行的时间。
材料二 [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突出特点。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我国古代外交的什么传统
板块三:沿海告急,帝国衰落
材料三 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钤深处》
(4)材料三中的“但愿海波平”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结果如何 从材料中可以感受到戚继光的什么精神
答案
1-5BCDBB 6-10BCDDD 11-15ABDBB 16-20CADCA
21、(1)倭患由一些日本的武士、商人和一些中国的奸商、生活困难的百姓勾结而成。材料中认为倭寇中占有主要地位的是中国沿海的一些商人。
(2)材料中认为造成倭患严重的根源是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造成海上贸易受阻,一些商人和百姓失去生财之道。
(3)表达了戚继光驱逐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不追求个人功名的意愿。功绩:驱逐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4)根除倭患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戚继光等人的武力清剿,荡平了倭寇的势力,使倭寇难以继续作恶;二是明朝后期实行较为开放灵活的政策,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使沿海的商人和百姓能够从正常的贸易中获取利益,无须再冒险抢劫。
22、(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农民反抗斗争不断。1368年。
(2)2005年。
(3)特点: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到达国家多。传统:和平外交,友好往来。
(4)戚继光抗击倭寇。结果: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精神:感受到戚继光驱逐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不一味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