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4 20:20:1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6张PPT)
说到辩论,相信同学们对上学期年级的辩论赛还记忆犹新,在辩论赛上,双方辩手雄辩生风的英姿让大家倾倒,而千年前的这一场被后人誉为“史上最著名辩论”更有着说不尽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用现代的眼光来研究一下这一场辩论,体验一下庄子的机智与幽默。
新课导入
课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
2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味人物对话语气。
2、掌握重点字词,熟练对译课文。
3、了解辩论内容,欣赏《庄子》中机智巧妙的论辩。
4、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走近作者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宋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背景透视
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屣,其高洁的生活情趣,使他很难找到知己。惠子就是庄子的一个谈得来的朋友。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情。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通常情况下,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的挚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论辩,便是他们散步时引发的。
朗读课文
1、请同学们听读课文,注意读音,注意停顿。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文朗读。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课文。
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清停顿
(2)体味人物对话语气
读准字音
濠梁
háo
鲦鱼
tiáo
循其本
xún
鱼之乐



体味语气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悠然自得愉快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咄咄逼人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针锋相对、从容不迫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让步)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气势汹汹)全矣!(得意)”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冷静从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悠闲自得

怎么
我会解释
疏通文意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固然
本来

已经
依照,按照
如此如此
最初的话题
它,指代鱼之乐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我会翻译
语言积累
(一)一词多义
1、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2、之:庄子往见之
是鱼之乐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
(固然)
(本来)
(代词,可译作“他”,指惠子)
(结构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
(二)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也”表判断。
2.倒装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三)成语积累
濠梁观鱼: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
整体感知
1、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正反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结合课文语句)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辩论。即濠梁之辩。
结合人物对话,找出他们争辩的话题。
【庄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辩题是: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2】正方(庄子)的观点: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3】反方(惠子)的观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深入研讨
1、庄子为什么坚持认为鱼是快乐的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齐物论》),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乐”是理所当然的事。
2、庄子为什么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
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
3、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
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4、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
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 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5、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归纳总结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庄子与惠子关于人是否“知鱼之乐”的论辩,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1、主旨归纳
2、艺术特色归纳
(1)采用对话的形式。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辩论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
课外拓展
庄子
“天地与我并生,则万物与我为一。”
“天地与我并生“就是说化自然于无为之中,顺应天命,不要刻意去追求“我”的欲求,而破坏自然之道。
“万物与我为一”就是让我免除了物我之别,大小之分,体验“无往而非我之妙”。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讲的是顺应自然,免除物我之别而融与天地万物之间。
庄子“物我合一”思想对中华文化史产生的影响: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李 白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清照
水光山色与人亲。
课堂小结
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其题虽小,其旨甚大。本文采用叙述语言交代故事背景,通篇借用对话的形式。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作业设置
1、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改编成课本剧,可以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补充情节。注意要对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等有所提示。
2、课外阅读《庄子》、《〈庄子〉心得》,更全面地认识庄子其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是否“知鱼之乐”
庄子
惠子
论辩
知鱼之乐
非鱼,安知鱼之乐
板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
谢谢大家观看指导!
课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