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张PPT)
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铁杵成针
程门立雪
手不释卷
chǔ
záo
含义
在“凿壁偷光”中做动词,是打孔、挖掘的意思。
凿
易错字音点拨
开凿 确凿
juàn
卷
juǎn
卷
在“手不释卷”中读juàn,是书本的意思。
形容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或裹成圆筒形的东西,如:卷起袖子、铺盖卷儿。
多音字
18.文言文二则
18.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
【囊】用口袋装。
【萤】萤火虫。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囊萤夜读①
胤恭②勤不倦,博学多通③。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④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注释
①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
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
②〔恭〕谦逊有礼。
③〔通〕通晓,明白。
④〔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yìn
gōng
qín
yān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chéng
chéng:把东西装进去。
shèng:兴旺,繁荣。
囊萤夜读①
胤恭②勤不倦,博学多通③。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④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注释
①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
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
②〔恭〕谦逊有礼。
③〔通〕通晓,明白。
④〔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囊萤夜读①
胤恭②勤不倦,博学多通③。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④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注释
①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
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
②〔恭〕谦逊有礼。
③〔通〕通晓,明白。
④〔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囊萤夜读①
胤恭②勤不倦,博学多通③。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④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注释
①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
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
②〔恭〕谦逊有礼。
③〔通〕通晓,明白。
④〔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勤奋
疲倦
今日病矣(yǐ),予(yú)助苗长矣! ——《拔苗助长》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yù) ! ——《鹬蚌相争》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恭勤:肃敬勤勉。
通:通晓,明白。
博学:学问广博。
译文:车胤肃敬勤勉,学习不知疲倦,他学问广博,通晓许多知识。
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倦:疲乏、疲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贫:贫穷,贫寒。
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以:用
以:用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译文: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就用白色薄绢做成的口袋装数十只萤火虫来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你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
“囊萤夜读”中的“囊”与“练囊”中的“囊”意思相同吗?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用口袋装。
囊萤夜读
(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萤火微弱, 他双手捧着书,眼睛在文字里贪婪地扫着。蚊虫“嗡嗡嗡”地飞来飞去,时不时地叮咬他几口,可他盯着书,视线不曾移开……
囊萤夜读①
胤恭②勤不倦,博学多通③。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④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注释
①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
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
②〔恭〕谦逊有礼。
③〔通〕通晓,明白。
④〔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车胤为什么要囊萤夜读?请读课文,将有关语句划下来。
你觉得车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
书,以夜继日焉。
练习背诵
胤 ,博学多通。家贫 ,夏月 ,以夜继日焉。
, 。家贫 ,夏月 , 。
, 。 , , 。
铁 杵 成 针
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学习提示:
1.读课文,注意读出停顿和节奏,读熟。
2. 运用习古文三法,理解课文意思。
3.小组合作,试着讲一讲短文意思。
4.标出不明白的地方,合作解决。
铁杵成针①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②溪,逢老媪方③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 ④还卒业⑤ 。
注释
①本文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②〔是〕这。
③〔方〕正在。
④〔感其意〕被他的意志感动。
⑤ 〔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ch ǔ
ǎo
z ú
铁杵成针①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②溪,逢老媪方③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 ④还卒业⑤ 。
注释
①本文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②〔是〕这。
③〔方〕正在。
④〔感其意〕被他的意志感动。
⑤ 〔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ch ǔ
ǎo
z ú
铁杵成针①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②溪,逢老媪方③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 ④还卒业⑤ 。
注释
①本文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②〔是〕这。
③〔方〕正在。
④〔感其意〕被他的意志感动。
⑤ 〔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ch ǔ
ǎo
z ú
铁杵成针①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②溪,逢老媪方③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 ④还卒业⑤ 。
注释
①本文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②〔是〕这。
③〔方〕正在。
④〔感其意〕被他的意志感动。
⑤ 〔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ch ǔ
ǎo
z ú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传:传说,相传。
弃:放弃。
成:完成。
译文: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离开了。
译文:
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媪:年老的妇女。
方:正在。
是:这。
问之,曰:“欲作针。”
译文:
于是(李白)问她在做什么,(老妇人)回答说:“我想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译文:
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 。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小故事。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 。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 。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你能总结出怎样的道理?
囊 萤 夜 读
铁 杵 成 针
车胤(?—400),字武子,东晋南平人。少年时好学,因家贫无油点灯,只好“囊萤夜读”,被后世传为美谈。因勤学苦读,名震当时。初为桓温从事,后为征西长史,名重朝廷。太元年间,任国子博士。车胤在世时,才学及人品都为人所钦佩,之后历代都推崇他的苦读精神。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常衡经籍书,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胤 。
太白 。
习今日之文,吾深感
。
胤
恭勤不倦
心
悬梁刺股
悬梁: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读书人,学习非常刻苦,即使疲倦了也不肯休息。由于怕打瞌睡,他用绳子把头发系在房梁上,以此来保持清醒。
刺股:战国时的苏秦学习也很刻苦,为了不让自己在读书时睡着了,他准备了一把锥子。只要稍有困倦,他就用锥子扎大腿来保持清醒。由于学习刻苦,孙敬和苏秦后来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故事:西汉时,有个叫匡衡的人,他从小就
勤奋好学,可是由于家里穷,点不起灯,所
以天一黑就无法读书了。匡衡的邻居是一个
有钱人,他家屋子里每天晚上都是灯火通明。
后来匡衡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看见邻
居家靠近他家的墙壁上有一个小洞,就偷偷
地把这个洞凿大了。这样,邻居家的亮光就
透了进来,读书也方便了。匡衡借着这微弱的亮光,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多年以后,匡衡成了西汉时期著名的学者。
凿壁偷光
故事:宋代的杨时考上进士后不愿做官,专心研究学问。他起先跑到河南颍(yǐng)昌拜大学者程颢(h3o)为师,虚心受教,学到了不少知识。程颢死后,四十多岁的杨时又和同学游酢(zuò)一起到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有一次,他们来到程颐家向老师求教,程颐正坐着在闭目休息。两人不敢惊
程门立雪
动老师,就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候。这时,天上已飘起鹅毛大雪。程颐醒来后开门一看,屋外的雪已积起一尺多厚了。“程门立雪”的成语由此而来。
手不释卷
故事:三国时,吴国的大将吕蒙没有什么文化,因此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托,说自己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学习。孙权说道:“我难道是让你钻研经书做博士吗?只不过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总没我多吧?我经常读书,觉得很有益处。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时,尚且书不离手,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开始广泛涉猎史书、兵书,并一直坚持了下去。最后吕蒙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读了这几个成语故事,你能说说它们的含义吗?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程门立雪:
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形容读书学习勤奋刻苦。
凿壁偷光:形容读书学习勤奋刻苦。
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道,恭敬求教。
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读了这几个成语故事,你能说说它们的含义吗?
根据六个成语故事的含义,给下面的句子选择对应的成语。
A.囊萤夜读 B.悬梁刺股 C.凿壁偷光
D.铁杵成针 E.程门立雪 F.手不释卷
①请教学问时,态度要诚恳,有礼貌,要尊师好学。 ( )
②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肯下苦功,最终才能取得成功。( )
③无论学习环境多么恶劣,只要勤奋苦学,日后必有成就。 ( )
根据六个成语故事的含义,给下面的句子选择对应的成语。
A.囊萤夜读 B.悬梁刺股 C.凿壁偷光
D.铁杵成针 E.程门立雪 F.手不释卷
①请教学问时,态度要诚恳,有礼貌,要尊师好学。 ( E )
②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肯下苦功,最终才能取得成功。( BDF )
③无论学习环境多么恶劣,只要勤奋苦学,日后必有成就。 ( AC )
独坐敬亭山
[唐]李 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在读诗的过程中,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些怎样的画面?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读完这句诗,结合课本插图,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读完这句诗,结合课本插图,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辽阔的天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悠闲地越飘越远。
你认为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孤独
你认为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以“动”衬“静”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此时此刻,寂静的山上没有一只鸟,没有一片云,还有什么愿意陪伴诗人呢?
此时此刻,寂静的山上没有一只鸟,没有一片云,还有什么愿意陪伴诗人呢?
敬亭山
你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你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拟人化 借景抒情
独坐敬亭山
[唐]李 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唐]李白《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敬亭山外人归远,峡石溪边水去斜。
——[唐]白居易《重阳日》
石逢罗刹碍,山泊敬亭幽。
——[唐]孟浩然《夜泊宣城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