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三角形三边关系(课件)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三角形三边关系(课件)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6-04 08:4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简约设计
厚实课堂
——《三角形三边关系》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对于文本的解读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对于文本的解读
研读中的“重心”
1.如何选择学具,是用小棒还是用纸条?
2.如何引导学生经历真实性的探究过程?
3.如何消除因数学操作与数学抽象之间的差异
而形成的“误解”?
4.如何突破学生的定势思维?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我们的选择
1.如何选择学具,是用小棒还是用纸条?
用纸条
选用纸条也未尝不可,需要学生忽视其宽度,
重视其长度,把它想成只有长度的线段,这,就
有了“数学化”的味道。
也为下面的图的理解积累了经验。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我们的选择
2.如何引导学生经历真实性的探究过程?
2张纸条 1把剪刀
将一张纸条剪成两条,让学生更容易想到,也更能理解两边之和,再通过对比,让学生经历整个探究过程,
有体验,对结论的理解才会深刻。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我们的选择
3.如何消除因数学操作与数学抽象之间的差异而形成的“误解”?
直观演示 抽象推理
在学生争论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能否围成三角形的过程中,通过电脑演示和学生推理想结合,消除因数学操作与数学抽象之间差异而形成的“误解”。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我们的选择
4.如何突破学生的定势思维?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对于学生的解读
已经认识了三角形;
积累三边关系的感性经验;
部分同学通过记忆知道了三边关系,但很少经历探究的过程;
想不到要两边之和去与第三边进行比较。
关注教师去哪儿了?
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感悟,在交流中不断地思辨,在体验、对比的基础上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
关注学生在哪儿了?
落实探究性学习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对于价值的解读
渗透探究的方法,培养发现规律的能力。
感受量变和质变
在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第三边的长短氛围取值时感受量变和质变。
积累操作性学习经验
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积累数学
活动经验。
新课标要求
1.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
三边”的特征,准确理解“任意” 的含义。
情感与态度:体现探究的快乐和数学的好玩,明白“成功与失败就差一点点”。
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探究三边关系的过程,培养操作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知识与技能:探索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能判断给定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
辨析中
生成问题
操作中
感悟规律
交流中
形成共识
应用中
扩宽外延
一、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 )
( )
( )
不是任意的三边都能围成三角形,
三角形三边有怎样的关系?
操作中
感悟规律
交流中
形成共识
应用中
扩宽外延
辨析中
生成问题
一次操作
两次操作
三次操作
四次操作
操作中
感悟规律
交流中
形成共识
应用中
扩宽外延
辨析中
生成问题
1、为什么剪长的能围成三角形,剪短的就不能围成?
2、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3、是不是只要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
……
操作中
感悟规律
交流中
形成共识
应用中
扩宽外延
辨析中
生成问题
( )
cm
cm
cm
(1)
(3)
( )
(2)
( )
cm
cm
cm
(4)
( )
只要考虑较短的两边
三条边相等一定能围
边不是整数也可以
怎样把不可以变成可以
操作中
感悟规律
交流中
形成共识
应用中
扩宽外延
辨析中
生成问题
(4)
( )
怎样把不可以变成可以
8cm
5cm
1cm
最长到几厘米,最短呢?
通过几何画板来验证第三边的范围
回顾
在活动中探究



任意两边
成功和失败只差一点点
尝试
在活动中探究
从“快”节奏到“慢”课堂的改变
从“浅”思维到“深”体验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