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梅岭三章》课件(共26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梅岭三章》课件(共26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4 13:45:4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6张PPT)
2* 梅岭三章
九年级下册
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一诗中这样评价他:“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在解放后被授予元帅军衔,他一生又酷爱文学,所以被誉为是“元帅诗人”。
陈毅同志于1935年至1937年曾在梅岭开展过三年游击战争,经历了革命斗争中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作为军人,他以自己的行动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不可战胜的伟大革命力量;作为诗人,他为我们留下了像《登大庾岭》《赣南游击词》《梅岭三章》等气壮山河的诗篇。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著名的《梅岭三章》。
字音字形
旌 ( ) 阎 ( ) 烽 ( )
捷 ( ) 腥 ( ) 仁( )
jié
xīnɡ
rén
fēnɡ
yán
jīnɡ
检查预习




血雨 风
取义成
词语解释
旧部:
旌旗:
捷报:
血雨腥风:
取义成仁:
检查预习
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旗帜的总称。课文中借指军士。
胜利的消息。
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
课文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
1.了解本课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3.学习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乐观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陈毅 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72年于北京逝世。
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知识必备
组诗
组诗,是指同一诗题、内容互相联系的若干首诗组成的作品。组诗中的每首诗相对完整和独立,但又有内在的联系,每首诗和组诗内的其他诗都成排比列式,格式相同或相近。组诗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和不同取向上力求全面、透彻地反映事物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组诗以独特的文体特征折射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并影响着其他文体,在文学发展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文体知识
知识必备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陈毅同志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他在敌人重兵围攻下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直到敌人内部慌乱,才悻悻离去,于是“围解”。
创作背景
知识必备
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现出诗人怎样的革命精神?
初读:理解诗歌内容
1、小序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1936年冬天,梅山被围困。当时我受伤又生病,潜伏在丛生的草木中二十多天,估计不能脱险,就写了三首诗留藏在衣服最里面。不久围困解除了。
这段小序简明扼要地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地点,点明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和作诗的缘由。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以诗明志的行为及其大义凛然的革命情怀。
2、请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几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首
今天要被砍头了心里想些什么呢?身经百战,创业艰难。这次到阴间去招集牺牲的同志,用十万大军杀死凶恶残暴的人。
第二首
南方已经打了十年仗,我死后头颅要挂在城门上。(我)死后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和安慰我。
第三首
参加革命后就以革命队伍为家,含有血腥味的风雨应当有停止的时候。今天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
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
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
精读:赏析重点词句
1、革命征程是怎样的呢?结合关键词句进行赏析。
泉台
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旌旗”借指军队,旌旗十万,指战争中牺牲的人员之多,也显示出正义力量之大。
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时间之久。
旌旗十万
烽烟 十年
指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的镇压,表现出反动统治的无比残酷,亦指战争的残酷。
血雨腥风
战争是残酷的,
牺牲是巨大的,
革命的征程是艰辛的。
2、作者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从哪些词句可以体现出来?可从“用典” “意象” “动词” 等角度分析。
①面对死亡威胁时,为何不说“牺牲”而说“断头”呢?
“断头”比“牺牲”更加形象,更具有严酷的特点,写出了诗人处境的险恶,表现出诗人大义凛然的气概。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体现革命领袖的号召力和革命声势的浩大。
写出了广大士兵跟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
写出了诗人处境的险恶,表现出诗人大义凛然的气概。
不屈的意志
必胜的信念
面对死亡威胁时,为何不说“牺牲”而说“断头”呢?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表达了诗人对同志、战友的无限希望。
表达出诗人对革命必胜的期盼与坚信。
表达了无产阶级战士在死亡面前的浩然正气。
表现出革命时间之久,过程之艰,也流露出诗人回忆征程的自豪之感。
不屈的意志
必胜的信念
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
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引用了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意为死不瞑目,忠诚可鉴。表达了诗人关心革命、即使牺牲了也要亲眼看到同志们取得战斗胜利的愿望,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对革命忠贞不二的崇高品质。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表现出诗人全部身心都献给了革命。
表明诗人坚信反动派的血腥统治会有尽头,表现出为推翻反动统治而坚持斗争的精神。
表明诗人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
不屈的意志
必胜的信念
如何理解最后一句?
“自由花”为虚构的花名,借喻革命成功,表明诗人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的革命精神。
悟读:领会革命精神
小组讨论:这三首诗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三首诗各侧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从眼前写到过去、未来,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形式上可以独立成篇,内容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第一首回首征程
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
表现了至死不渝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第二首勉励战友
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
表现了作者关心国家命运、企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第三首展望未来
表现作者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思考探究
如果你要为诗人写颁奖词,你会怎么写呢?
这三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再现了诗人的革命斗争经历,充分表现了诗人为革命不惜献身的坚定决心,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同时诗人又充满激情地鼓励革命战友继续奋斗完成未竟的事业,表达了坚信革命必将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课堂小结
1、虚实结合,构思新颖
现实与想象相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如第一章中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以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章、第三章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浪漫主义的想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写作特色
2、巧用修辞,语言形象精练
诗中巧妙运用设问、借代、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彰显厚重的文化积淀,增强了表达效果。例如,第一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三章中多次运用“借代”“比喻”的修辞手法。例如,“旌旗”,原是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阎罗”即阎罗王,也称“阎王”,这里比喻凶恶残暴的人;“血雨腥风”借喻反动当局对革命人民的屠杀和镇压;“取义成仁”引用《论语》《孟子》“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的典故,表达了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
积累拓展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自题小像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阅读下面几首诗,体会诗人的理想信念和伟大人格。
人物素材积累
马毛姐,安徽无为人,1954年6月入党。解放战争时期支前英模的杰出代表,闻名全国的“渡江英雄”。渡江战役中,年仅14岁的她参加“渡江突击队”,在手臂中弹的情况下依然咬牙坚持,不畏枪林弹雨6次横渡长江,运送3批解放军成功登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