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04 08:4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明确“战后”这个时空节点,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整及国际协调措施,了解账户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间阶层”、福利国家等概念,增强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通过提供典型史料及典型情境,使学生学会利用有效信息、数据对其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科技发展、经济发展态势及福利制度等现象进行分析,并做出合理解释。
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本质及原因,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国家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难点: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场竞选:二战后,英国保守党领袖丘吉尔与工党领袖艾德礼进行下议院选举。下面材料展示了两党的竞选纲领。大家觉得哪一个政党的获胜概率大?
材料:保守党参加竞选最大的也是最有力的一张王牌,就是取得了二战的胜利。然而,对选民们来说,战胜法西斯已成为过去,选民们更关心的是未来。在战争即将结束时,他们希望选出的首相能够维持世界和平,不断改善提高自己的生活。
工党精心制定了顺应民心符合选民情绪的竞选纲领。工党在纲领中宣称:如果工党上台执政,在对内政策中,将继续执行并加强在战时规定的国家对经济的监督,把经济的主要部门如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冶金业、动力经济和运输业等收归国有,努力实现土地国有化;彻底改革社会保险制度,推行“福利国家”政策,由国家担负起保障公民负责的福利的职责,使公民普遍享受到“福利”;将大力进行民用住宅建设,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在对外政策方面,战后将全力保持在战争中形成的美英苏之间的同盟关系,保证战后的和平与稳定。
——刘元吉《“二战”中丘吉尔为何丢了首相桂冠》
教师点拨: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经历了二战的浩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进行了“修补”。英国工党提出建立“福利国家”就是“修补”之一。那么,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对自身进行“修补”,又进行了哪些“修补”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9课,看一看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变化。
(二)新课教学
探寻新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他们过去常说,我在编织一个梦/所以我随大流跟着大伙,/当有地可种,有枪可扛的时候,/我总是在那儿,在那儿工作。/他们过去常说,我在编织一个梦,/梦见安宁与繁荣的前途。为什么我得排着长队,/为领一份面包苦苦等待?/我曾建一条铁路,火车奔驰,/让他与时间比赛。/我曾建一条铁路,/如今它建成啦,/兄弟,你能施舍一角钱吗?
——[美]戴安娜·拉维奇选编,陈凯等译《美国读本》(下)
材料二:为了摆脱困境,1933年,美国在罗斯福总统执政期间推出了所谓新政。新政的核心是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在美国实行新政期间,德国、瑞典等国也采取了一系列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措施。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诞生。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客观上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指导。凯恩斯经济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为迎合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凯恩斯经济学代表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新资产阶级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理论基础。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二战结束以后,凯恩斯经济学便迅速取代了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而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丁冰《现代西方经济学说》
材料三 :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国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从1928年到1932年,也就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的那几年,苏联实施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从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国,整个社会一派欣欣向荣。苏联五年建设计划的成功,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第一,传统看法是战争与危机……第二,世界上发生的巨大社会变革(包括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殖民体系的瓦解、阶级矛盾加剧)和科学技术革命。……第四,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的发展。
——仇启华、姬兵《当代资本主义若干问题研究》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变化有什么深层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1)惨痛教训:1929—1933年经济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生死存亡的教训。
(2)外部因素: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借鉴。
(3)实践经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示范。
(4)理论指导: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指导。
(5)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需求(第三次科技革命)。(6)现实需求:战后经济破败,需要发展。
2、探究新变化的表现
(1)变化之一:“看得见的手——国家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
A.国家的宏观调控
a:经济手段:①市场调节(自由主义) ②政府干预(凯恩斯主义,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b:特点(原则):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c: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
时间 各国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
二战后至20C70S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②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d:影响:①积极影响: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出现资本主义“黄金时期”。②消极影响: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各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e:调整: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调整实质: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国际协调
a: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协调金融、投资
两大组织: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于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提供短期贷款(属于“救急”性质的机构)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属于“扶贫”性质的机构)
b:国际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从1948年开始临时运行,1995年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
c: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变化之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请同学们先进行自主学习并概括归纳:了解科技革命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及合作探究:认识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A:背景:a、理论突破:①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②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b、两次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B:兴起:20世纪40年代中期(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C: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D:影响: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变化之三:第三产业的华丽转身——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展示教材第116页的图表材料,引导学生根据图表并结合教科书内容,指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变化的具体表现,并指出变化的根本原因。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具体表现为:(产业结构)农业和工业的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人口所占比重增加;(阶级结构)“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提高,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变化之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展示本课第四子目五张图片,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对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和社会运动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福利制度一方面缓和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保持了社会的稳定;但另一方面,福利开支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各类社会运动的此起彼伏,即呈现了福利制度建立是人们长期斗争的结果,也反映出它没有真正触及造成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
3、探讨对新变化的认识
请同学们根据本课课后“学习扩展”,谈谈你对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看法。
教师点拨:不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多少变化,仅仅是统治手段和方法的变化,其本质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根本触动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没有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而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本课介绍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变化,讲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及作用,科学技术带来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结构发生的变化,福利国家的出现和社会运动的发展。这些调整与变化适应了战后西方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使其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这表明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容纳现实的生产力,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这都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所以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根本解决其自身固有的基本矛盾,以及由此派生的阶级对立、两极分化等社会矛盾,所以经济危机和社会运动等现象都无法避免。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机制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很多启示,以史为鉴,鉴往知来,必将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板书设计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经济之变:国家宏观调控
国内:市场主导+政府调节
国际: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科技之变: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
社会之变
社会结构:服务业比重增加、中间阶层
福利国家:实质、积极+局限
社会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
教学反思
本课涉及内容较多,需要对教科书进行重新调整,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这个核心知识点出发。从探寻新变化的原因、探究新变化的表现和探讨对新变化的认识三个角度重新整合教科书,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让学生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措施只是自我调整,并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无法避免。但是在教学中,学生对此理解较为吃力,需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成度,并结合史料分析,对进行深度讲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