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他人交往》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和讨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体验和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学会与他人交往是初中学段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本节课的主教材。青春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不宜让学生正面的接受,课堂气氛也比较难调动,课堂上需要通过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利用幽默自然过渡。本节课从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切入,重点通过讨论总结出发展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现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自己的生理变化、心理变化都会充满好奇感,对于异性也会产生萌动感,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与家长之间应该如何交往,也期望了解,让自己更容易被他人悦纳,为本节的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需要利用学生的这些疑问和好奇心理,逐一为学生解答,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四、 教学目标
认识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关注自我心理健康; 2.学会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3.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和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难点:学会正确对待青春期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开篇导入
教师宣布本节课的课题及学习目标
2.开篇语
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避免不了与人交往,因为人具有社会属性,人的情感需要有归属。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与他人交往呢? 作为初中生,同学们正处在青春期,这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中生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的心理在青春期都有哪些变化,然后根据了解到的知识来培养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才能更好的与他人交往,融入集体和社会。
主要教学内容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活动一:青春期心理变化知多少? 1)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够了解青春期变化的普遍特征。 2)形式:分组讨论,教师小结。 3)具体操作: A、确定讨论的题目: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心理上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B、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分组讨论。 C、教师宣布讨论时间和要求。 D、每组推选小组讨论的主持人和记录员。 E、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汇报人代表本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F、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G、教师小结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呢? 1)学会悦纳自我,主动开放自我,乐于关心他人,多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2)与他人交往和参加集体活动,敞开内心世界,接收新信息和新朋友; 3)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合理宣泄,努力保持情绪处于最佳状态; 4)遇到难以排解的内心困扰,应主动找家长、教师寻求帮助; 5)阅读对自己成长有益的书籍,了解生理、心理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学会分析和把握自己的身心变化,正确认识自我。
3.人际交往的意义 1)教师出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图片
2)教师出示测试题组织学生测试 3)统计得分情况,表扬优秀,鼓励得分低的同学 4)了解增进友谊的方法 a真诚和热情大方 b讲信用 c尊重他人 d抛弃偏见和嫉妒心理 e注意沟通和交流方式
(三)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氛围较好,学生听课认真,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活动和小测试,并且具有较高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恰当,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活动可以在多设计一组,让学生有效地体会交往;教师语言需要再简练一些。
教学效果评价
课堂活泼,基本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