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 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 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04 10:3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2
1
乡村
城市
人类聚居的场所——聚落
乡村和城市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地方,也是人们进行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一、乡村与城市
与乡村相比,城市的功能更加多样化,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如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区和休闲娱乐区等。
牧村→畜牧业
乡村聚落的不同类型
生产方式不同
1.乡村:一般规模小,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 林场等不同类型。
林场→林业
渔村→渔业
农村→种植业
2.城市:规模较大,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职能
汽车工业城市——长春
旅游城市——丽江
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经济中心——上海
乡村与城市在外观上有很大差异。例如,范围的大小、建筑物的高矮、道路的疏密,以及人口数量的多少、汽车流量的大小等。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
这两幅图中的环境有什么区别?
以自然景观为主,对自然环境改造小
以人造景观为主,对自然环境改造大
这两幅图中的道路情况有什么区别?
道路稀疏,交通条件差
道路纵横交错、类型各异,网线密集
这两幅图中的房屋建筑有什么区别?
建筑密度小、房屋矮、一般只集中地面
建筑密度大、楼层高、建筑向高空和地下发展
这两幅图中的人口数量有什么区别?
你还能说出城市和乡村的其他区别吗?
人口多
人口少
对比分析:乡村与城市的差异
类型 乡村 城市
范围 小 大
建筑物 矮 高
道路 稀疏 密集
人口数量 少 多
汽车流量 小 大
从事生产活动 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农业生产活动 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
分类 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 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
城市是由乡村发展演化而来的,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将在城市里居住、生活和工作。
思考:
你的家乡属于何种聚落类型?其景观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令人夸赞的地方?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地形平坦
其他
气候适宜(温暖湿润)
二、聚落与自然环境
议一议,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哪些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看图分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 ①、②、③三处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聚落的是哪一处?为什么?
(1)靠近河流;
(2)②;地处河流下游,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比较发达,聚落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自然环境不仅影响聚落的分布,也会影响聚落的——
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聚落多为团块状,规模较大,密度也较大。
形态、规模、
密度等
山区、丘陵地区的聚落主要位于山谷地带,呈条带状。
沙漠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绿洲上,呈点状或带状。
河湖附近的聚落,往往沿河流两岸和湖泊四周分布,呈条带状或环状。
西亚沙漠地区
热带雨林地区
北极圈附近
黄土高原
假设你生活在这些地区,你将选择什么材料、搭建成什么样式的房屋呢?
聚落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其房屋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无不深深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
在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厚墙可以减少传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吹进的热风。
西亚沙漠地区
热带雨林地区
  热带地区全年炎热多雨,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就地取材,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因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黄土高原地区
窑洞: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就地取材。这里气候干燥,土质十分坚固牢靠,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可随意挖凿而不会坍塌。 窑洞有厚厚的屋顶和墙壁,使得窑洞能保温也能隔热,冬暖夏凉。
寒带地区
寒带地区终年严寒,就地取材搭建冰屋,冰房子,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可以抵挡极地寒风,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温带草原地区
选材轻便,便于搭建及拆卸,适合游牧生活。
蒙古包
议一议,你家乡的民居有什么特色?这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同样对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例如,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绿树掩映的乡村被高楼大厦所取代,景色迷人的田园被沥青、水泥所覆盖。
皖南的宏村,背靠植被茂密的山地,面临清澈透明的水塘,清水流经每家每户门前,四周茂林修竹,稻花飘香,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
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云南的丽江古城,依山造就的建筑鳞次栉比,石板街铺到每家每户门口,与四周巍峨的雪山、茂密的原始森林融为一体。
距今1300多年前,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而来的文成公主,在雪域高原依山势以石木结构构造了一座世界海拔最高的布达拉宫,这里曾是西藏政教合一的中心。
1.布达拉宫选址、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有什么特色?
2.布达拉宫的建立有何意义?
3.这里传承着什么文化?
民俗、文化
人地和谐
圣洁的布达拉宫
佛像
转经轮
材料:
历史、政治
布达拉宫
探究学习
结合下列材料,探究:
材料一: 威尼斯是浪漫的水城,河多,桥也多,一百多条运河纵横全市。运河两侧多棕红色屋顶的矮楼。
材料二: 据统计,近百年来,威尼斯水平面上升了23厘米,圣马可广场每年水淹的次数由10次增加到上100次;人们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城市有下沉趋势,且游客数量猛增,带来系列问题。
1.该城市最大的特色是什么?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2.“水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3.人类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A组 水城组
探究学习
材料一: 千多年前,客家人为逃避战乱,从中原南迁,进入福建深山密林,用土、木、石夯筑成外观多以圆形为主的建筑群。土楼可抵御外来侵袭和野兽的威胁,并具有通风采光、防潮保温、隔音隔热、防震防火等功能。它是南北建筑文化的大融合,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材料二:随着历史的变迁,土楼发生了变化,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请你简要描述土楼的建筑特色。
2.“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历经沧桑,出现了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3.假如你是一名文物专家,你会为“土楼”的保护和利用做些什么?
B组 土楼组
探究学习
世界部分文化遗产的分布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乡村与城市
聚落的概念、类型
聚落的差别
聚落与自然环境
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房屋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