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 中考 二轮复习 古诗词精析精练 课件 (共8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 中考 二轮复习 古诗词精析精练 课件 (共8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5 10:1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5张PPT)
第一部分 古诗词精析精练
知 识 储 备
(一)古诗词的分类
主题一:羁旅思乡
内容 特点 这类作品,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思乡缘由往往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等。
常见 意象 月亮、夕阳、落日、归雁、杜鹃、孤舟、客船、桑梓、孤灯、秋风、秋霜、梧桐、猿啼、马、家书、浮萍、驿道等。
教材诗例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次北固山下》《黄鹤楼》《天净沙·秋思》。
②抒发羁旅他乡,期盼团聚的感情,如《夜雨寄北》。
③抒发在外做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常用 手法 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借“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的伤感之情。
②以乐景衬哀情。如《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一派清雅、安逸的景象,以乐景反衬作者的羁旅之苦、思乡之切。
③虚实结合。如《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想象回家后和妻子团聚的场景,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内容特点 送别诗的感情基调有:①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②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标题特点 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字眼。
主题二:送别惜别
常见意象 ①空间意象:长亭、南浦、津渡、歧路、古道、阳关、渭城、柳岸、西楼、望江楼等。
②时间意象:春、秋、冬、黄昏、月夜、清晨等。
③景物意象:杨柳、杨花、子规、明月、夕阳、孤帆、流水、落花、落叶、酒、雪等。
④其他:离歌、胡琴、琵琶、羌笛等。
意象特点 迷茫、朦胧、凄清、凄凉、凄冷、暗淡、冷寂、萧条、幽静。
教材诗例 ①情感基调悲凉,充满同情和关切之情,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抒发对友人的不舍和无限惆怅之情,从侧面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艰苦,烘托边塞将士的豪迈、壮烈情怀,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常用手法 ①比喻。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边塞雪景描绘成春景,营造出一种情趣盎然、壮美浪漫的意境。
②用典。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悼念和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常用手法 ③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借“明月”抒发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④运用富含哲理的名言,直抒胸臆。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时空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的哲理。
内容 特点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主题三:边塞征战
常见 意象 ①从物品看: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等。
②从地名看: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单于、玉门关、关山等。
③从景物看:大漠、风烟、落日、黑云、长城、黄沙、秋月、雪山、孤城、归雁等。
④从乐器看:羌管(羌笛)、琵琶、芦管、角、鼓等。
教材 诗例 ①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赞扬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如《雁门太守行》。
②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思乡之情,如《渔家傲·秋思》。
③表达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如《十五从军征》。
常用 手法 借景抒情、比喻、夸张、用典。
语言 风格 雄壮豪迈、悲壮苍凉。
内容 特点 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常见 意象 古迹史事,如黍离、商女、城池、宫殿、寺庙、陵墓等;与古迹有关的景物,如江山、流水、野草、燕子、明月等。
主题四:怀古咏史
教材 诗例 ①表现怀才不遇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绪,如《登幽州台歌》。
②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警告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如《泊秦淮》。
③抒发诗人空有抱负、才华却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如《赤壁》。
教材 诗例 ④感慨国运衰微、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兴亡变化,借古讽今,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⑤感慨王朝的兴亡带给百姓的疾苦,表达对老百姓贫苦生活的同情和关怀,如《山坡羊·潼关怀古》。
常用 手法 ①拟人。如《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怒”字将黄河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
②直抒胸臆。如《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直接抒发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
常用 手法 ③用典,以小见大。如《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运用典故,以“二乔”可能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借以吐露诗人胸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④对比。如《登幽州台歌》中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天地悠悠”和“独”对比,更衬托出诗人的孤单渺小。
内容 特点 以自然山水、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主题五:山水田园
常见 意象 景物类:蛙声、炊烟、桑麻、桑榆、桃李、菊花、麦苗、豆苗、鸡、犬、禽雀、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白鹭、鸟雀、黄鹂、归鸿、牛羊、暮蝉、谷鸟、暮禽、孤莺等。
人物类:隐士、山中人、松下客、野老、牧童、渔翁、浣女、农夫、林叟、邻人、樵夫等。
教材 诗例 ①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如《钱塘湖春行》。
②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如《游山西村》。
③表达对归隐生活的喜爱,如《饮酒(其五)》。
语言 特点 以描写见长、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常用 手法 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如《饮酒(其五)》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借采菊时无意间看到的南山美景,表达诗人恬淡愉悦的心情。
②动静结合。如《钱塘湖春行》中的颔联和颈联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
③虚实结合。如《游山西村》中的“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通过描写诗人对未来重游山西村的美好期待,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内容 特点 由眼前的景、物引发离乱的痛苦,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悲叹等。这类诗歌往往融入了个人的不幸遭遇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情感厚重深沉。诗歌中常常带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
常见 意象 中原、长安、宫殿、黄沙、铁马、冰河、神州、山河、草木、烽火等。
主题六:爱国忧民
教材 诗例 ①体现爱国精神,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战争的厌恶,如《木兰诗》。
②抒发不畏挫折、为国奉献的决心,如《己亥杂诗(其五)》。
③抒发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痛苦,如《春望》。
④讽刺现实,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如《卖炭翁》。
⑤体现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材 诗例 ⑥借典故抒发爱国情怀,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⑦抒写渴望杀敌报国却壮志难酬的矛盾,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⑧借老兵从军归家后的见闻,反映百姓在战乱社会中的痛苦,如《十五从军征》。
⑨抒发忧国之苦,愿意为国捐躯的壮志,如《过零丁洋》。
常用 手法 ①互文。如《木兰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概述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现象。
②直抒胸臆。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议论的方式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体现了诗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常用 手法 ③虚实结合。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虚实结合,隐含词人仍怀念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内容 特点 以所咏之物为题,通过所写之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关的外部特征,以及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再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常见 意象 海、山峰、雪山、曲折的道路、云帆、梦境等。
主题七:壮志抒怀
教材 诗例 ①展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如《观沧海》。
②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如《望岳》。
③表现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如《登飞来峰》。
④遭遇挫折后在沉郁中振起的激奋之情,表现诗人不断追求理想的乐观积极的心态,如《行路难(其一)》《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教材 诗例 ⑤抒发词人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热情,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⑥抒发词人从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如《满江红(小住京华)》。
常用手法 ①用典。如《行路难(其一)》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姜尚、伊尹受到重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期望能够得到明主赏识、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的强烈愿望。
②虚实结合。如《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常用手法 ③联想想象。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的“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运用想象,表达了词人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④借景抒情。如《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豪情壮志。
内容 特点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作者描摹歌咏的对象。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作者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咏物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
标题 特征 以物象为题,如咏(题、赠、赞)+物象
主题八:咏物抒情
常见意象 梅、兰、竹、菊、荷、松、蝉、草等。
教材诗例 ①以物自况: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
②借物抒情:刘桢的《赠从弟(其二)》运用比兴之法,以松柏高洁、坚贞的品性来激励堂弟,亦以此自勉。
常用 手法 咏物抒怀作品的两种写法:一是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情趣,如《咏柳》;二是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志向和节操,如《梅花》。
(二)赏析诗词曲写作技巧
1. 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
具体手法 作品(诗句) 赏析
烘托渲染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 景物描写,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人物的惆怅心情。
具体手法 作品(诗句) 赏析
比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用雎鸠的叫声起兴,写出男子对意中人的爱慕之情。
以小见大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以两个女子的命运代表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耐人寻味。
具体手法 作品(诗句) 赏析
运用典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用“向秀闻笛”
“王质烂柯”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及对世事沧桑、人事全非的无限悲痛与怅惘之情。
具体手法 作品(诗句) 赏析
动静结合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动态静态相互映衬,描写了大海苍茫、壮阔,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色,表现了山河的雄伟壮丽。
具体手法 作品(诗句) 赏析
以乐写哀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深切地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
具体手法 作品(诗句) 赏析
直抒胸臆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茫茫红尘世界,去哪里寻找我的知音呢?想到这里,眼泪不由得打湿了青衫!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的痛苦之情。
2. 从抒情手法角度赏析
具体手法 作品(诗句) 赏析
借景抒情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自己因摆脱束缚而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情景交融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渲染孤寂愁苦的气氛,表达了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具体手法 作品(诗句) 赏析
对偶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这两句词对仗工整,声韵和谐,寓意深刻,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对好景不长的惋惜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感伤,被称为“天然奇偶”。
3.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具体手法 作品(诗句) 赏析
比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两句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花喻冬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地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的壮丽美景,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颇富浪漫色彩。
具体手法 作品(诗句) 赏析
拟人 造化钟神秀。(杜甫《望岳》)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叹之情。
具体手法 作品(诗句) 赏析
设问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通过一问一答,写出了卖炭翁卑微的愿望,表现了他生活的贫困。
夸张 飞来山上千寻塔。(王安石《登飞来峰》) “千寻”是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写古塔之高。
具体手法 作品(诗句) 赏析
对比 浊酒一杯家万里。(《渔家傲·秋思》) “一杯”和“万里”形成强烈的对比,描写了词人饮下一杯浊酒,思念着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但如今功业未成,敌患未除,无法归家的复杂情况。
具体手法 作品(诗句) 赏析
反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蒹葭》) 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节奏鲜明,旋律感强,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具体手法 作品(诗句) 赏析
互文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概括了战事频繁,战斗激烈悲壮的情景。
具体方式 作品(诗句) 赏析
叙述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诗人回顾自己一生中的两件大事:一是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抗元。意在暗示自己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4. 从表达方式角度赏析
具体手法 作品(诗句) 赏析
描写(外貌)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 运用外貌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卖炭翁的形象,表现了卖炭翁的年老体弱和劳动艰辛。
具体手法 作品(诗句) 赏析
抒情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是诗人由衷的感叹,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及伟大的牺牲精神。
具体手法 作品(诗句) 赏析
议论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通过议论,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精神,体现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启迪人们要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决心。
◎ 部编教材的古代诗词曲背诵篇目 ◎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七年级上册 1. 观沧海(曹操) 古体诗 2015、2021年 √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绝句 2014、2022年 √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七年级上册 3. 次北固山下(王湾) 律诗 2014、2020年 √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曲 √
5. 峨眉山月歌(李白) 绝句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七年级上册 6.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绝句
7.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绝句
8.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绝句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七年级上册 9. 秋词(其一)(刘禹锡) 绝句
10. 夜雨寄北(李商隐) 绝句 2019年 √
11.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绝句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七年级上册 12. 潼关(谭嗣同) 绝句
七年级下册 13. 木兰诗(《乐府诗集》) 乐府 民歌 2016年 √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七年级下册 14. 竹里馆(王维) 绝句
15.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绝句
16. 逢入京使(岑参) 绝句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七年级下册 17. 晚春(韩愈) 绝句
18.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古体诗 √
19. 望岳(杜甫) 律诗 2021年 √
20. 登飞来峰(王安石) 绝句 √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七年级下册 21. 游山西村(陆游) 律诗 √
22.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绝句 √
23. 泊秦淮(杜牧) 绝句 √
24. 贾生(李商隐) 绝句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七年级下册 25.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绝句
26. 约客(赵师秀) 绝句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八年级上册 27. 野望(王绩) 律诗
28. 黄鹤楼(崔颢) 律诗 √
29. 使至塞上(王维) 律诗 √
30. 渡荆门送别(李白) 律诗 2012年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八年级上册 31.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律诗 2013、2016年 √
32.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古体诗
33. 龟虽寿(曹操) 古体诗 2022年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八年级上册 34. 赠从弟(其二) (刘桢) 律诗
35. 梁甫行(曹植) 古体诗
36. 饮酒(其五) (陶渊明) 古体诗 2018年 √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八年级上册 37. 春望(杜甫) 律诗 √
38. 雁门太守行(李贺) 律诗 2017年 √
39. 赤壁(杜牧) 绝句 √
40.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词 2021年 √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八年级上册 4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词 2013、2020年 √
42.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 词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八年级上册 43.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 词
44.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词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八年级下册 45. 关雎(《诗经》) 诗歌 2013、2019年 √
46. 蒹葭(《诗经》) 诗歌 2015年 √
47. 式微(《诗经·邶风》) 诗歌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八年级下册 48. 子衿(《诗经·郑风》) 诗歌 2021年
4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律诗 2022年 √
50.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律诗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八年级下册 51. 石壕吏(杜甫) 古体诗
5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古体诗 2013年 √
53. 卖炭翁(白居易) 古体诗 √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八年级下册 54.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律诗
55. 送友人(李白) 律诗
56.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词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八年级下册 57. 卜算子·咏梅(陆游) 词
九年级上册 58. 行路难(其一)(李白) 古体诗 √
59.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律诗 2016年 √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九年级上册 6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词 2022年 √
61. 月夜忆舍弟(杜甫) 律诗
62. 商山早行(温庭筠) 律诗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九年级上册 63.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律诗
64.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律诗 2018年
65. 咸阳城东楼(许浑) 律诗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九年级上册 66. 无题(李商隐) 律诗 √
67. 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 词
68.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词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九年级下册 69.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词 2016、2022年 √
70.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词 2017年 √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九年级下册 71. 破阵子·为 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词 2014年 √
72.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词 2021年 √
73.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词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九年级下册 74.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词
75.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词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九年级下册 76.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纳兰性德) 词
77.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 古体诗 2020年 √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九年级下册 7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古体诗 2012、2018年 √
79. 南乡子·登 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词 2019年 √
80. 过零丁洋(文天祥) 律诗 2019年 √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九年级下册 81. 山坡羊·潼 关怀古(张养浩) 曲 2015、2020年 √
82. 南安军(文天祥) 律诗
83. 别云间(夏完淳) 律诗
年级 篇目 体裁 历年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九年级下册 84.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曲
85.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曲
86. 相见欢(李煜) 词 √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