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3.2《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共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3.2《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共5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4 11:1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装在套子里的人
(俄)契诃夫
穿过时光的云烟,我们看到,在一百多年前的俄国,有一场奇怪葬礼正在举行,送葬的人们的悲伤好像是装出来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就让我们走进《装在套子里的人》,从这场葬礼说起。
激趣导入
1.了解契诃夫,了解故事的相关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讽刺意味,使学生理解小说中讽刺手法的运用。
3.分析概括别里科夫的形象特征,并理解其时代意义。
4.鉴赏并学习文中环境描写、对比、反讽等手法。
素养目标
目 录
知人论世
01
初读课文
02
文本研读
03
拓展阅读
04
第一部分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契诃夫与与(美)欧·亨利、(法)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写作背景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898年。
小说反映了19世纪末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现实。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这时俄国已经兴起变革之风,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秩序的呼声日趋强烈。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手段镇压、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专制势力纠合起来,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别里科夫就是在这种典型环境下刻画出来的典型人物。
解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指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种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
小说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
现在,别里科夫已成为顽固守旧,害怕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第二部分
初读课文
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契诃夫(qì hē) 胆怯(qiè) 憎恶(zēnɡ wù)
陶冶(yě) 辖制(xiá) 撮合(cuō)
怂恿(sǒnɡ yǒnɡ) 滑稽(jī) 谗言(chán)
祈祷(qí dǎo) 讥诮(qiào) 战战兢兢(jīnɡ)
预习检查
2.解释词语
①讥诮:冷言冷语地讥讽。
②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③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④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恙:灾祸、疾病。
⑤六神不安: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⑥大快人心: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⑦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也作精疲力竭。
第三部分
文本研读
问题探究
【思考1】梳理脉络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1-5段) :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
思想性格。
第二部分(6-37段) :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
失败。
第三部分(38-40段):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
许多"别里科夫"。
问题探究
思考1: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
有形的
无形的
问题探究
有形的套子
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问题探究
有形的套子
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
问题探究
有形的套子
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
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问题探究
有形的套子
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
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问题探究
有形的套子
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
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坐上马车,支起车篷
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问题探究

穿着: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
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用具: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出行:坐上马车,支起车篷
住处: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生活习惯(有形的套子):
(胆小孤僻)
(封闭保守)
(与世隔绝)
(狭隘惶恐)
问题探究

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只求不出乱子
禁闭开除学生
思想观念(无形的套子):
(维护旧制度)
(沙皇卫道士)
(害怕新事物)
(顽固保守)
(现实的逃避者)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
思考2:别里科夫为什么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问题探究

害怕改变现状
害怕新生事物
因循守旧
保守反动
为什么
要把自己藏在套子里?
问题探究
为什么全城的人都被这个
胆小如鼠、弱不禁风的人辖制

问题探究
旧势力顽固
周围的人怕他们,没勇气和他们斗----革命力量弱
怕的根源:
沙皇专制制度
全城的人为什么怕他?
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他像鹰犬一样,到处嗅着不合当局要求的气味。
问题探究
小说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别里科夫   

恋爱
日常生活
问题探究
主要情节  
漫画事件
自行车事件
正面交锋
婚事风波
问题探究

神态
语言
心理

1
2
3
问题探究

神态
语言
心理
漫画事件

1
2
3
问题探究

神态
语言
心理
漫画事件

骑自行车
1
2
3
问题探究

神态
语言
心理
漫画事件

骑自行车
当面交锋
1
2
3
问题探究

神态
语言
心理
漫画事件
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发抖

骑自行车
当面交锋
1
2
3
问题探究

神态
语言
心理
漫画事件
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发抖
天下这么歹毒的坏人!

骑自行车
当面交锋
1
2
3
问题探究

神态
语言
心理
漫画事件
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发抖
天下这么歹毒的坏人!

骑自行车
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
当面交锋
1
2
3
问题探究

神态
语言
心理
漫画事件
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发抖
天下这么歹毒的坏人!

骑自行车
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
“还成体统吗?”
“这怎么行?”
当面交锋
1
2
3
问题探究

神态
语言
心理
漫画事件
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发抖
天下这么歹毒的坏人!

骑自行车
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
“还成体统吗?”
“这怎么行?”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 ,打哆嗦
当面交锋
1
2
3
问题探究

神态
语言
心理
漫画事件
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发抖
天下这么歹毒的坏人!

骑自行车
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
“还成体统吗?”
“这怎么行?”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 ,打哆嗦
当面交锋
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脸色苍白
1
2
3
问题探究

神态
语言
心理
漫画事件
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发抖
天下这么歹毒的坏人!

骑自行车
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
“还成体统吗?”
“这怎么行?”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 ,打哆嗦
当面交锋
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脸色苍白
“倒过来用脑袋走路”“把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1
2
3
问题探究

神态
语言
心理
漫画事件
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发抖
天下这么歹毒的坏人!

骑自行车
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
“还成体统吗?”
“这怎么行?”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 ,打哆嗦
当面交锋
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脸色苍白
“倒过来用脑袋走路”“把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1
2
3
问题探究

神态
语言
心理
漫画事件
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发抖
天下这么歹毒的坏人!

骑自行车
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
还成体统吗?
这怎么行?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
当面交锋
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脸色苍白
倒过来用脑袋走路
把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惧怕新事物
保守落后
胆小怕事
虚伪保守
因循守旧
性格
形象的刻画
问题探究
别里科失与科瓦连科的交锋实质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冲突?
科瓦连科是一个敢做敢当、具有新思想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新生力量的代表。
他们之间的交锋,实质上是新旧两种思想的交锋,是新生力量与旧势力的冲突。
作者借科瓦连科表达自己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
问题探究
华连卡姐弟在别里科夫的生命历程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向往自由,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
柯瓦连卡:向往自由、光明正大、敢作敢为、仇视憎恨反动保守势力,向往自由光明的新势力的代表人物。
华连卡:在婚姻问题上先前有些糊涂,为人率真、爽朗、明净、纯洁,活泼可爱、向往自由。
问题探究
华连卡是一个开朗乐观热情大方富有朝气的女孩,她是新思想、新事物、新生活的象征。
别里科夫与她谈恋爱,说明别里科夫这类守旧胆小反动的人也试图走出套子,摆脱困境。但思想中旧思想旧观念旧制度根深蒂固,他们是不可能走出套子的。
   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恋爱”故事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问题探究
华连卡
热情大方
开朗乐观
富有朝气
别里科夫
结婚
尝试走出套子
恋爱失败
“套子”思想根深蒂固
象征
新思想
新事物
新生活
结合
问题探究
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
明确:“大快人心”,从心里感到自由。
他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扼杀自由和进步他的存在让许多人生活在压抑和窒息的环境中,他的死使大家有了一种解脱感。
问题探究
  别里科夫虽然已经死了,但是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另外还有许多这类“套中人”活着,别里科夫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现实的普遍反映。
别里科夫是社会的产物,只要当时那样的社会还存在,就会有新的别里科夫存在,就会一切“又恢复旧样子”的。
如何理解“可是一个礼拜还没过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一句话。
问题探究
别里科夫形象:
1、孤僻胆怯、因循守旧、敌视新生、维护专制的猥陋、卑劣、虚伪的沙皇政府的卫道士。
2、他既代表了一股黑暗、腐朽的势力;也成了一切害怕、阻碍新生事物的代名词。
3、他不仅是个性格典型,也是个时代典型。
问题探究
明确:
(1)社会的角度:揭露了沙皇政府对自由的压制、对人权的践踏、对民众的专制。别里科夫能辖制小城的人们,其根源就在于有反动政府的统治作为他的后台;
(2)个人的角度:别里科夫作为一个小人物,既可恨又可悲,他思想上保守顽固,恐惧社会进步,甚至到了荒谬的地步,他在政治上成了反动政府的卫道士;他在现实生活中,也因为和众人格格不人而孤僻一生,最终孤独地死去。
别里科夫个人的一幕幕丑剧、喜剧、悲剧,都是黑暗的社会政治现实造成的,因此,别里科夫的形象折射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主题分析
整体把握
在作者的笔下,别里科夫已不再是作为单个的人,而是“这类人”,是作为知识界和社会上的一种典型,是旧制度、旧程序、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人们害怕他,其实是被那黑暗污浊的政治空气压得喘不过气来。作品通过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将批判的锋芒直指密探机构沙皇专制制度。通过别里科夫,作者描绘出一幅当时丑陋的社会生活画卷。
明晰主旨
第四部分
写作手法
讽刺手法运用
 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来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
 ③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的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写作手法
第五部分
合作讨论
“套子”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实际上指的是限制人的思维、行动的各种思想观念、法令制度、生活环境(生活圈子)。如何辨证看待“套子”?
人是社会人,都要与别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社会为了维持一种秩序,会制定各种各样的套子,宣传各种各样的人生观念。人一出生,似乎都要落入套子,生活在各种套子之中。社会没有套子不行,人不受套子的约束也不行。如果天下人都各行其是、随心所欲,社会就会混乱不堪。可见,必要的、合理的套子是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
但是,套子也有负面作用,特别是落后、反动的套子,像枷锁,可以把人的手脚、思想套“死”了。久而久之,循规蹈矩,就可能形成单一、僵化保守的思维模式、思维习惯,就会被套得服服帖帖、谨小慎微,不敢接受新事物,更谈不上创新变革。
因此,套子在人类生活历史中起双重作用。
问题探究
在你周围,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套子”?如果有,你是怎样看待这些“套子”的?
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出现。因为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总会有变革,那么就会有反对变革的人出现。这些人中除了仇视社会进步,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统治者,更多的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小人物,他们对新生事物不适应、不理解,甚至满怀恐惧,他们主要在思想和行动上抗拒社会变革。
我们从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就可以发现许多这样的人和事。而改革开放的最大阻力,就是既有的各种“套子”。
关于“套中人”的现实思考
问题探究
素材积累--契诃夫名句
1.如果我是文学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之中。
2.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文学家不是做糖果点心的,不是化妆美容的,也不是给人消愁解闷的;他是一个负有义务的人,他受自己的责任感和良心的约束。
4.简洁是天才的姊妹。
5.在舞台上应该像在生活中一样的复杂和一样的简单。人们吃饭,就是吃饭,但与此同时,或是他们的幸福在形成,或是他们的生活在断裂。
6.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7.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
8.信仰是精神的劳动;动物是没有信仰的,野蛮人和原始人有的只是恐怖和疑惑。
9.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天父尚且养活它,何况人?
10.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
11.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