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导学案)(无答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导学案)(无答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4 12:4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桂枝香 ·金陵怀古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怀古诗词的内涵、特点,掌握解读怀古诗词的方法;
2.掌握借古讽今、典故等表现手法;
3.背诵默写本词,比较鉴赏著名的怀古诗词。
自学案
一、文化常识积累
王安石(1021- 1086),字介甫, 号半山, 小字獾郎, 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 川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 字损之, 曾为 临江军判官, 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 记忆力特强, 从小受到较好的 教育。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第四名, 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 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 的局面, 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 强化统治力量, 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 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 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 法。并支持武取西河等州, 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 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 罢相。次年再相,九年再次罢相,还居江宁( 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世称荆 公。卒谥文。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以后, 被罢相做江宁知府时。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 使作 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 对国家的前途感到 一种深深的忧虑。因此, 当他登上金陵高处, 面对江山胜迹, 不禁感慨万千, 于是写下了这首 词。
金陵即今南京市,六朝古都所在。从公元 222 年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 梁、陈在此建都。到赵宋时, 这里依然是灯火万家, 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 金陵素 称虎踞龙盘, 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 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 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对 这样一片大好河山, 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 怀古而思今, 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 怀古诗词。
怀古诗(词) <重点知识> (一) 内涵: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描写 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的诗词。 (二) 特点 1.形式上: (1)标题中有古迹名,如《石头城》《苏台览古》《登金陵凤凰台》; (2)在古迹 后加“怀古”,如《桂枝香 ·金陵怀古》《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2.结构上: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 ——抒己志(重点) 古迹: (1) 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等。 (2)发生过重大事件 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3)经常发生动乱的历史朝代:六 朝、吴国、隋代、唐玄宗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古迹特点:衰败、荒凉、萧条。 一般特点:①怀古实为伤今;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③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 为抒情议论;④多用典, 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⑥往往有英雄 相惜之意。 (三) 表达情感 (1) 怀人伤己 对比失落: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 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伤。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2) 同病相怜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 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志。如李商隐《贾 生》 (3) 怀古伤今 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物换星移,世事沧桑,昔日繁盛远去,至今只留 荒芜,风景依旧,朱颜已改。如李白《越中览古》,刘禹锡《石头城》。 (四) 怀古诗鉴赏方法:弄清史实→体悟感情→分析手法→体察诗心。 1.弄清史实, 疏通文意 如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透过史实,领悟感情;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昔盛今衰,感慨盛衰无常;对比感慨,壮 志难酬、怀才不遇;借古讽今,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 逸 3.分析手法,体察诗心 (1)借景抒情: 《念奴娇 ·赤壁怀古》《桂枝香 ·金陵怀古》;(2)化用典故: 《永遇乐 ·京 口北固亭怀古》《桂枝香 ·金陵怀古》;(3)正反对比: 《越中揽古》 《苏台览古》;(4)虚实结
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5)议论引发:清人刘献庭《王昭君》“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 策在和番。” 怀古诗词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产生联想想象, 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歌。这 类作品的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 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 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教学案
一、导入
二、“怀古诗”鉴赏(三步法)
(一) 观眼前之景
1、仔细分析上阙的景物描写,用散文化的语言翻译词意。
2、上阙描写了哪些物象(意象),给人的感受如何?
3、思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运用了什么手法?
(二) 思古代之人(事)
1、用散文化语言翻译下阙: 回想往昔, 豪华淫靡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 感叹“门外韩擒虎, 楼头张丽华 ”的亡国
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 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 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 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2、下阙“悲恨相继”的亡国悲剧连续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词中哪一句给了我们答案?
3、联系全词阐述最后三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至今”和 “时时”这两个时间副词有什么作用
(三) 抒一己之怀
王安石的这首《桂枝香》在艺术风格上摆脱纤细、绮靡的词风, “一扫五代旧习”,有着极 大的独创性;在意趣和识度上,一反千古谩嗟荣辱的悲叹,站得高、看得远、隐喻现实,寄兴 遥深, 所以被推为金陵怀古词的绝唱。难怪苏轼读罢赞叹: “此老乃野狐精也。”请概括这首词 的主旨。
(四) 掌握艺术手法 (表现手法:用典)词中多次运用了典故,说说用典有什么作用
检测案
比较阅读
1、从人文精神、人生体验上着眼,比较《桂枝香 ·金陵怀古》与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
怀古》的异同。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相同
人文精神 人生体验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西河 ·金陵怀古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 犹倒倚, 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 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 伤心东望淮 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 入寻常、巷陌人家, 相对如说兴亡, 斜 阳里。
[注释]①佳丽地:指金陵(令江苏南京市)。②)南朝:指偏安江左的三国东吴、东晋、宋、 齐、梁、陈六朝。③山围: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 回。”④髻鬟:女人的发髻。此处喻山峦秀美。⑤莫愁:南朝一女子名。
《西河 ·金陵怀古》与《桂枝香 ·金陵怀古》均为吊古伤今之作, 对象同为古都金陵, 但 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各异其趣,试作简要分析。
3、杜牧《赤壁》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参考答案: 教师讲解(配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