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 课件 (共20张PPT)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 课件 (共20张PPT)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3-06-04 16:1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理论知识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1
善于休息 增进健康
2
增强安全意识 提高避险能力
3
目 录
01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导语
体育锻炼是增进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是确保体育锻炼取得实效,避免伤害的重要保障。本节将介绍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引导你学会利用心率来监测运动负荷的大小。
那么,应该如何安排运动负荷才能使体育锻炼更加安全和有效呢
一、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一)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
运动负荷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与运动负荷的大小密切相关,通过坚持进行适宜负荷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逐步产生良好的变化。如果运动负荷过大,超出身体的承受能力,就会影响健康。反之,运动负荷过小,则难以产生明显的锻炼效果。那么,应该如何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呢
运动负荷通常包括负荷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体育锻炼中应根据锻炼目的和个人特点采用合理而有效的负荷量和运动强度。
(二)怎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第一,量力而行。要根据自己的体能和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身体状态好时应适当加大负荷量,尝试较大强度的练习;反之,应减少负荷量,降低运动强度。对于较少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学来说,切忌盲目参加超过自身能力的活动,应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逐步提高体能,增进健康。
第二,合理搭配运动强度和负荷量。要根据运动强度和负荷量相互制约的特性来确定负荷的强度和量。一般运动强度大时,负荷量则应减小;反之,负荷量则应加大。
第三,采用适宜的练习密度。在进行中低强度的慢跑时一般采用持续性练习,在进行较大强度练习时应安排间歇。一般每次练习后,心率恢复到100~ 120次/分就可以进行下一次练习。
第四,要处理好锻炼和恢复的关系。体育锻炼后要进行充分和积极的休息,使身体能够实现“超量恢复”。在参加下次锻炼前,自我感觉精神饱满、精力充沛,锻炼兴趣高涨就说明休息得比较充分;否则说明休息得不够充分,运动疲劳尚未消除。
二、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一)心率的生理意义
心率是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它是心脏功能的一种表现。一般情况下,女性心率比男性快,儿童心率比成人快,成人安静时心率一般为70~ 80次/分,初中学生为80~90次/分。运动时心率会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加快;运动结束后,心率会随之降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脏机能提高,在承受相同运动负荷时,心率比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要低;运动结束后,经常锻炼者的心率恢复到正常水平所需的时间也较短。
人体心率的增加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就叫作最大心率。最大心率随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经常锻炼、心肺功能强的人最大心率较高。最大心率的推算公式为:
最大心率=220-年龄
根据公式推算,年龄15岁的初三学生最大心率约为205次/分。
(二)测定心率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和体育锻炼时常用测量脉搏次数来代替直接测定心率。测量方法是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端触压在手腕外侧的桡动脉处,测量每分钟搏动次数。
在体育锻炼中常常要测量安静心率和运动心率。对于前者,可在安静状态下测量30秒的脉搏数,乘以2进行换算;对于运动心率,一般采用测量运动停止后即刻10秒的脉搏数,乘以6进行换算。
(三)运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1.运动时适宜心率的确定
在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发展心肺功能的锻炼时,常采用靶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靶心率是指锻炼时采用强度所对应的心率范围。
在日常健身锻炼时,可采用65%~80%的强度进行锻炼,根据公式计算,初三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靶心率为133~164次/分。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体能较弱者可保持心率在低限进行锻炼,而体能较强者应保持心率在高限进行锻炼。
靶心率=最大心率×强度百分比
2.用晨脉判断运动疲劳的消除情况
对于健康人来说,每日晨起时的安静心率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可以作为判断身体健康状况的简易指标。在大负荷运动之后,可测定第二天晨起时脉搏,如果超过前一天晨起时的脉搏,说明运动负荷较大,身体的疲劳尚未消除,应适当减小运动负荷。
02
善于休息 增进健康
一、青少年学生应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间
(一)睡眠的作用
睡眠是人类基本的生理需求之一,占据了人类生命的三分之一。充足的睡眠是保持生命活力的基本措施,是促进生长、维持神经系统功能、消除疲劳及恢复体力的重要方式。对于初中生来说,睡眠不足将会影维持神经系统功能响生长发育和记忆,不利于健康成长和提高学习成绩。
1.促进记忆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大脑细胞能量的恢复和贮存,促进大脑皮层内蛋白质合成,巩固记忆,使人精力充沛、思维迅速、反应敏捷;而睡眠不足则会导致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现象。研究发现,如果每晚减少40%的睡眠时间(只睡5.5小时),连续5晚,受试者的智力测验成绩较实验前降低15%,工作效率也大幅降低。
2.促进生长发育
睡眠时人体的分解代谢受到抑制,合成代谢得到加强;同时,脑垂体还会以脉冲形式大量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研究发现,睡眠时生长激素在血浆中的浓度能达到10~20纳克/毫升,甚至达到40~50纳克/毫升,而清醒时只有1一5纳克/毫升。
(二)合理的睡眠时间
初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该是多少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你的睡眠时间足够了吗 请与你的同伴一起交流各自的睡眠状况,并讨论如何做到早睡早起。
二、学会积极休息
(一)积极性休息
积极性休息是指通过改变活动方式、内容或性质的办法消除人体疲劳的休息方式。例如,学习一定时间之后的散步、欣赏音乐、体育锻炼等均属此类。
睡眠只是休息的—种方式。一般来说,休息可以分为积极性休息、静歇性休息和睡眠三种。
一般来说,课间应采用积极性休息。例如,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到室外场地游戏、散步、闲谈或远眺等。午休时间一般应以静歇性休息为主,以消除上午的学习疲劳,为提高下午的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二)静歇性休息
静歇性休息是指单纯通过停止活动来消除疲劳的休息方式。这种休息方式可以使紧张的机体得到放松,兴奋的大脑得以抑制,从而恢复智力和体力,维持身体和心理健康。
03
增强安全意识 提高避险能力
问题与疑惑
尊重生命,确保生命安全,对每位同学的终身幸福及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掌握最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发展自护自救的能力,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保障。
那么应如何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呢
一、安全观念决定安全行为
伤害事故是青少年成长的“大敌”。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95万名儿童、青少年因伤害而死亡。在我国,因伤害原因死亡占到了青少年死亡原因的一半以上。伤害可分为故意伤害和非故意伤害。非故意伤害,即意外伤害,是指无目的(无意识)造成的伤害,包括交通事故、溺水、意外跌落、中毒、烫伤等。
意外伤害虽然是偶然发生、难以预料的事件,但并非不可避免。实际上,大部分伤害事件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要充分认识和重视,树立安全观念,积极预防,提高避险能力,意外伤害是可以被避免或降低危害程度的。
请结合拓展阅读中的案例思考你的生活环境中有哪些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以及如何消除隐患,避免伤害事故发生。
二、预防意外伤害的原则和方法
(一)预防意外伤害的三原则
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预防意外伤害事故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请根据预防伤害事故的三个方面的要求,分小组讨论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方法。
问题与疑惑
(二)初中生预防溺水和交通事故的有关要求
根据全国卫生统计资料显示,溺水和交通事故是导致初中学生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那么应该如何预防呢
三、危急时刻,科学救助
如果遭遇意外伤害事故,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冷静判断
遇到意外伤害发生时,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镇静,冷静判断意外伤害的现场环境和伤员受伤的情况,根据事故的严重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合理应对,或向有关人员和机构紧急求救。对于仍处于危险境地之中的伤害现场,要尽快远离危险,避免更多意外伤害的发生。
(二)呼救求援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面对意外伤害事件,在冷静判断之后,初中学生应该主动向成年人寻求支持,如大声喊“来人啊,救命啊”,从而获取周围人员的帮助;同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拨打急救电话求援。在拨打急救报警电话时,应尽量提供各种必要、有用的信息,以利于急救部门根据呼救电话的内容,迅速派出急救人员及时赶到现场。
(三)现场救护
在专业救援人员到达意外伤害事故现场之前,对于处于危急状态下的伤员应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例如,对于大量出血的伤员设法止血;对于有骨折的伤员进行固定;对于没有心跳和呼吸者采取心肺复苏的办法进行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