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及译文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那空间的)风停了,烟都消散 ( http: / / www.21cnjy.com )尽净了,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争着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整天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二、作家作品简介:
1、关于吴均: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梁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他通史学,私自撰写《齐春秋》,披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不少丑闻。他因此受到了武帝免其职焚其稿的迫害。后奉诏撰写《通史》,上起三皇,下迄齐代,未成身死。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科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2、关于文章的体式:
骈文,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它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骈体文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亦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本文前两段中,“风烟”两句、“从流”两句、“急湍”两句以及“泉水”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其余都不是,可以视为初期的骈体文。
三、文章主旨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三自然段(第3自然段)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淡泊名利、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美的特征用负、竞 、轩邈 、争 、指等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泉声 、鸟声、蝉声 、猿声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五、写作特色:
1、总分式结构,清晰严谨,浑然一体。
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写景顺序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2、巧妙运用多种写作手法。
①动静结合
如: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那水底游鱼,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然后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腾,一泻千里,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
②视觉与听觉相结合
如: 第三段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其次从声的角度写山间的各种声音。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汇成一曲对生命的颂歌,动静相生、视听结合给读者留下直观而深刻的印象,突出表现了奇山之美,使人感到山间处处生机勃勃。
③综合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多种修辞手法
如:“千丈见底”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突出表现了水之深、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水流的湍急、迅猛,水速之快。“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的山奇丽多姿,高峻的特点,化静为动,把静止的山写得具有动态美。
3、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本文基本上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 如"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练习题
文学常识填空
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________代__________家。出身贫寒,好学有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反映社会现实,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文见长,文辞清新有骨气,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2、《与朱元思书》出自《__________》,是作者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信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__________;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__________;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__________。
二、文言知识积累:
1、加点字注音:
① 缥碧( ) 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碍( ) ③ 急湍( ) ④ 轩邈( )( )⑤ 泠泠( ) ⑥ 嘤嘤( ) ⑦ 千转不穷( ) ⑧ 鸢飞戾天( )( )⑨ 经纶( ) ⑩ 窥谷忘反( ) ⑾ 横柯上蔽( )
2、分析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① 风烟俱净 ( ) ② 任意东西( )
③ 猛浪若奔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④ 负势竞上( )⑤ 互相轩邈 ( ) ⑥ 望峰息心 ( )⑦ 横柯上蔽 ( )
3、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① 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____ ② 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1)鸢飞戾天者 ①古义:_______________ ②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2)经纶世务者 ①古义:______________ ②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词多义:
(1)"穷" ① 蝉则千转不穷。( ) ②欲穷其林( )③穷困潦倒( )
(2)"绝" ① 猿则百叫无绝( ) ②哀转久绝( )
③ 天下独绝( ) ④以为妙绝( )⑤来此绝境( )
(3)“奇” ①明有奇巧人 ( ) ② 奇山异水 ( )③八分有奇( )
(4)“许” ①一百许里 ( ) ②时人莫之许也( )
(5)“上” ① 负势竞上( ) ② 横柯上蔽( )
(6)“若” ① 猛浪若奔( ) ② 若为佣耕( )
③ 若士必怒( ) ④ 孰若孤( )
(7)“甚” ① 急湍甚箭( ) ② 王之蔽甚矣( )
(8)" 负" ① 负势竞上( ) ②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③ 难分胜负( )
( http: / / www.21cnjy.com ) 8、重点语句翻译
①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划分句子停顿。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各1处,共2处)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划1处) (3)水皆缥碧 (划1处)
三、理解性默写
1、写登舟纵目富春山总体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山“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听觉角度表现奇山异水之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面对奇山异水,作者发表议论和感慨,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文中分别找出一组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景的骈句(对偶句):
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法探究:
1、全文共三段,第一段为总写,以“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第二段是为分写。先写“_______”,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写水流舒缓处,用“___________________”写水流湍急处。第三段是分写“_______”,用“____” 、“____” 、“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六个 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_____声 、_____声、______声 、_______声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2、第2段写水的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水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段对山势进行描写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段,写山奇分别从______觉和_______觉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下列语句的好处:
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内容理解
1、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水“异”在哪里,这里的山“奇”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下列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否仅仅为了表明群峰是一个美好的音乐世界呢?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
B 水皆缥碧:青白色 望峰息心:平和的心态 窥谷忘反:同“反”,返回
C 有时见日:同“现” 互相轩邈:高大 横柯上蔽:树木
D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负势竞上:凭依 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
2、翻译句子: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往 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他的《饮酒》(之五)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
5、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是,抓住了异水________、_______和奇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的特点,反映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生活情趣;
选文乙通过描绘桃花源美丽的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光,来表现桃花源 ________________ 的生活,反映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理想。
八、链接中考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②湖山之观,而适③桑麻之野。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④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⑤园蔬,取池鱼,酿秫酒⑥,瀹⑦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 ①服:承受。 ②背:远离。 ③适:到。 ④葺:修整。
⑤撷:采摘。⑥ 秫酒:用粘高粱酿的酒。 ⑦瀹:煮。
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
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释舟楫之安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 稍葺而新之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翻译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4、(1)戾 ①古义:到 ②今义:暴戾、乖张(怪僻、不讲情理)
(2)经纶 ①古义:治理、筹划
②今义: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如:满腹经纶 )
5、(1)"穷" ① 尽,完 ② 走完 ③ 指资财缺乏
(2)"绝" ① 断,停 ② 消失 ③ 独一无二 ④ 极了、极点 ⑤与世隔绝
(3)“奇” ① 手艺奇异 ② 奇特 ③ 余数、零数
(4)“许” ① 表约数:左 ( http: / / www.21cnjy.com )右,上下 ② 承认,同意
(5)“上” ① 向上 ② 在上面
(6)“若” ① 好像 ② 你 ③ 如果 ④ 比得上
(7)“甚” ① 超过 ② 表程度“太” “非常” 等
(8)" 负" ① 凭借 ② 背负 ③ 输,失败
6、① 应是“急湍甚(于)箭” 省略介词“于”
译为: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
②应是“(高山)负势竞上” 省略主语
译为:(高山)凭着高峻的地势,奋力直向上耸
7、① 都 ② 同样的颜色 ③ 顺、随 ④ 青白色 ⑤ 湍急的水流
⑥ 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⑦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⑧ 形容水声的清越 ⑨ 互相和鸣 ⑩ 和谐的声音 ⑾ 长久不断地叫
⑿ 看 ⒀ 树木的枝干 ⒁ 好像,如同 ⒂ 互相掩映
8、① 风停了,烟都消散尽净了,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②(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③ 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④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⑤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好像飞奔的马。
⑥(高山)凭借高峻的地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着向高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⑦ 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⑧ 蝉在长久不断地叫,从不停止;猿猴也在不停地哀鸣。
⑨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整天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⑩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9、(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3)水/皆缥碧
三、理解性默写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6、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7、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8、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0、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1、视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听觉: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四、写法探究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异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负”、“竞”、“轩”、“邈”、“争”、“ 指”、 泉 鸟 蝉 猿
2、先用夸张(“千丈见底”),后用比喻、对偶(“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静结合,表现了降水清澈和迅猛的特点。
3、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的山奇丽多姿,高峻的特点,化静为动,把静止的山写得具有动态美。
4、视 听 写出了山的形态和山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各种声音,动静相生、视听结合,给读者留下直观而深刻的印象,突出表现了奇山之美,使人感到山间处处生机勃勃。
5、①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静态的水,突出表现了水之深、水之清。
② 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动态的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流的湍急、迅猛,水速之快。
③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节匀称、音韵和谐,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奇山之美,写出了山间的各种声音,使人感到山间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五、内容理解
1、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热爱和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避世退隐的思想感情。
2、 水“异”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http: / / www.21cnjy.com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运用夸张写水流舒缓处,突出表现了水之色、水之清、水之深;再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运用比喻、对偶写水流湍急处,突出表现了水流的湍急和迅猛。
山“奇”在:山高、树多、景美(或雄奇高峻,充满情趣、树多)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中连用“负、竞、轩、邈、争、指”等字,化静为动,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突出表现了山之高;再以泉声 、鸟声、蝉声 、猿声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3、(1)不仅写出江流宛转,随山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变,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意飘荡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的心情。 (2)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奇山之美,写出了山间的各种声音,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着生机。表现了作者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对生命的歌颂。
4、 作者铺写山中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的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也从侧面表达了大自然的美丽。
六、拓展延伸
1、写“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写“水”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王之涣)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2、“蝉”或“寒”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王籍)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辛弃疾)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
七、对比阅读
1、D 2、(重重叠叠的)山峦各倚 ( http: / / www.21cnjy.com )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田园生活(乡村生活) “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5、 清(清澈) 急(湍急) 山高 树多 景美
沉迷山水(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淡泊名利
和平安宁、人人安居乐业 厌恶战争、反对压迫、追求和平安宁的生活
八、链接中考
1、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2、 D
3、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整天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甲文: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热爱和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避世退隐的思想感情。
乙文:超然物外的豁达乐观之情。
(参考译文: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