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的新成就。
【学习重难点】
重点:隋的统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民族交融
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藩镇割据
【自主学习】
一、学习活动一:朝代更迭
※任务一:阅读课本P32-P36,填写图表
学习活动二:隋唐盛世
民族 地理位置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意义
突厥 阿尔泰山地区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积极贡献
回纥 漠北色楞格河一代 设置安北都护府
吐蕃 西藏地区 和亲
靺鞨 东北地区 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封王)
※任务三:阅读教材 33页—35页,自主整理唐朝民族关系,完成以下表格。
三、【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三:隋唐的灭亡
★任务一:阅读课本P32正文、学思之窗和课本P36-P37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分析对隋炀帝的评价
材料一:隋无德而有政,故不能守天下而固可一天下。以立法而施及唐、宋,盖隋亡而法不亡也,若置仓、递运之类。——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
(提示:本题意在考察如何看待和评价隋炀帝)
参考答案:评价:评价隋炀帝应一分为二,辩证地评价。一方面,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最终导致隋朝灭亡。另一方面,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度,为历代考试选拔人才奠定了基础;开通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惠及后代;开设仓库,为水旱赈灾救济百姓做出了巨大贡献。
任务二:阅读课本P35,简练总结一下“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①地方节度使兵力扩大,拥兵自重
②唐玄宗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渐趋腐败。
影响:①造成边防空虚,吐蕃、南诏侵扰
②平叛将领拥兵自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③藩镇割据,唐朝由盛转衰
★任务三:阅读课本P35-36,概括唐朝灭亡的原因
原因:政治腐败、节度使权重,国家出现外重内轻局面。
【体系构建】
【巩固练习】
1. 在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时间是(B)
A. 581年 B. 589年 C. 618年 D. 689年
2.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最主要经济条件是(D)
A. 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B. 人口大量增加,导致劳动力充裕
C. 生产工具的重大改进 D. 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证
3. 583年突厥汗国被隋朝分裂成西突厥、东突厥两部后,西突厥称霸西域,并控制丝绸之路,势力范围极盛,东起敦煌,西尽里海。因控制丝绸之路,影响了东西方正常的贸易,为此西突厥被唐朝政权所灭。灭掉西突厥是在(B)
A.唐太宗时期 B.唐高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
4. 8世纪中期,唐朝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富”。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背景是(D)
A. 平定“安史之乱”的影响 B. 军政合一地方机构设置的影响
C. 对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縻政策所致 D. 加强边疆地区军事防务所致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1)原因: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共同之处: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