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古对今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古对今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4 20:3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年级下册语文
《古对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难点】
1.字音教学的重点为“圆、严、寒”;
2.书写指导的重点是“夕、语”;
3.词语理解重点在“严寒、酷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磁性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谈话导入
1.复习上个学期学过的《对韵歌》,指名学生读一读。
教师过渡:《对韵歌》读起来真是朗朗上口,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美丽画面。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新的对韵歌——《古对今》。
2.板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熟悉的旧知导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学习内容。
二、初读韵文,识字学词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
引导学生交流感受:你觉得这首对韵歌听上去怎么样?
预设:好听;有节奏,押韵。
2.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要求: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节检查认读,随文识字学词。
(1)学习第一小节
全班齐读、指名读带拼音第一小节。
学生自由读去拼音第一小节。
教师指名学生认读词语。
出示“圆、严寒、酷暑、秋凉”词语。
认识“酷”字左边的酉字旁。
教师引导:同学们看看酉字旁像什么呢?你还知道哪些酉字旁的字呢?说一说吧。
相机正音:“暑”是翘舌音,“凉”既是边音,又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
区分“圆”与“园”。教师引导:读音相同,意思有所区别。我们来给它们分别口头组词吧。
预设:圆,圆圈、圆饼、圆形;园,幼儿园、动物园、植物园等。
教师小结:“圆”指的是一种形状,如:圆形、团圆、汤圆等;“园”指的是一个地方,如:菜园、花园、园丁等。
教师引导:让我们把第一小节再完整地读一读吧。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让学生通过带拼音齐读、指名读、去拼音自由读的方式充分读通句子。在此基础上,随文识字,让学生通过情景掌握本课生字。
(2)学习第二小节
学生自由读带拼音第一小节。
全班齐读、指名读去拼音第二小节。
教师指名学生认读词语:早晨、细语、朝霞、夕阳。
教师强调:“晨”是前鼻音,“朝”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多生认读。
学习多音字“朝”。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词语和短语:朝霞、朝阳;朝起早,夜眠迟;朝着东方。
教师明确:“朝”有两个读音“zhāo”和“cháo”,在本课的词语“朝霞”中读“zhāo”。区分“夕”和“西”。引导学生为这两个同音字组词。
教师小结:“夕阳”指的是傍晚,太阳落的时候;“西”指的是方向,太阳落下去的一边。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拍着手把第二小节再来回顾一下。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小节,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读音的特点,进行归类记忆。
(3)学习第三小节
同桌互读加拼音的第三小节。教师指名读去掉拼音的第三小节。
教师指名生认读字词:李、杨、鸟语、花香。要求:读准字音。
教师引导:之前我们在《识字2》中的《姓氏歌》就认识了这两个字,“李”和“杨”是人的姓氏,在对韵歌中我们知道“李、杨”与树木有关,“李树”、“杨树”;“鸟语”“花香”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一起去看看吧。
小黄莺也被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多么美丽的景象啊!
过渡:我们再来读一读描写这美丽景象的第三小节吧。全班齐读第三小节。
4.巩固认读,强化识字。
(1)巩固学生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认读本课生字。
(2)观察生字,交流方法。学生自主观察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教师指导:“朝、杨、酷、凉、细”是左右结构,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识记,可以借助偏旁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夕”与“外”比较,少了一个“卜”。
(3)再读韵文,读通读熟。同桌对读:一名学生读每句的前半句,另一名学生读每句的后半句。学生同桌两人自主练习。指名一对同桌进行朗读展示。配乐读:伴着音乐读一遍。【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地接触文本,感知文本。此环节设计有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对读、老师范读、齐读等。设置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对文本有初步的感知。
三、指导书写,规范整洁
1.出示会写的7个生字,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
2.关注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学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教师范写,讲解:“细、语、凉”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尤其是“细”字,右边的“田”比绞丝旁略低;“李、香”是上下结构的字,各部件略扁,上半部分“木”和“禾”中的撇、捺要书写伸展,盖住下半部分;“古”字书写时,注意横要写的够长,“夕”为独体字,第三笔的点不出头。 学生观察并进行书空练习。
3.重点指导“夕、语”的书写。
(1)指导“夕”书写。教师引导:“夕”在书写时注意,竖中线起笔,在左上格起笔写撇,撇和横撇基本平行,横撇的横要短,横撇的撇从左上格起笔,写至左下格,注意倾斜角度,点在撇和横撇连接点的下面。
提醒写姿:眼离书本一尺远,身离课桌一拳远,指离笔尖一寸远。学生描红一写二,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展示书写成果。
(2)指导“语”书写。教师引导:“语”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言字旁的点和横折提的竖正对,右半边的“五”的最后一笔长横写在横中线上。学生描红一写二,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展示书写成果。
4.学生自主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范写时,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让孩子跟着书空有助于加深学生在书写时间架结构的安排,由此让学生掌握写好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