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第四部分 语文模拟试卷
2023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四)
一、积累运用(30 分)
1.默写古诗文。(共 10 分。答对一句得 1 分,满分不超过 10 分)
(1)________________, 自将磨洗认前朝。 ________________,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东风不与周郎便
(2)浊酒一杯家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尚思为国戍轮台
(4)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烟笼寒水月笼沙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6)古诗文能礼赞抗疫英雄,年轻的“大白”们毅然奔赴抗疫一线,那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的义无反顾;退休的老人们走上街头勇当志愿者,那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的无私奉献。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 chí chěng
( )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
(2)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wò xuán
( )着的情事。
驰骋
斡旋
(3)反动派tiǎo bō lí jiàn( ),卑鄙无耻。
(4)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cháng tú bá shè( )的行旅。
挑拨离间
长途跋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平凡孕育伟大,劳动创造价值,让一切劳动与创新的活力竞相迸溅,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
B.卓越从来都不是速成的,持之以恒才是关键,愿年轻人都能沉心静气,积蓄力量,静待花开。
A
C.近年来,樱花以东洋式雅致的风韵,出尽了风头,可是开不了几日,就落英缤纷,残红遍地。
D.坦荡如砥的原野上,千万颗萱草擎着黄花兴高采烈地绽放。
【解析】A. “迸溅”意思是向四处飞溅。此处不合语境,应用“迸发”。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网课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培养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分析问题”与“提出问题”调换位置)
B.《科学》杂志研究报告预估,中国政府的防控措施将使中国减少大约70万左右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删去“大约”或“左右”)
C
C.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用近乎散文的诗行,传播了极为深厚的爱国之情,读来令人心生共鸣。(删去“心生”)
D.通过展示具体的5G信号使用范例,让人们能更清楚地了解5G可以为日常生活带来改变。(删去“通过”或“让”)
【解析】C. 搭配不当,应把“传播”改为“传达”。
5. (命题热点)2023年,广州市聚焦城市能级提升,抓治理,提品质,倾心打造精致城市。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0分)
【读懂城市抱负】城市是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读到它的抱负。广州市精致城市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倡导树立“城市精致,工作必须极致”理念,强调精美规划、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与精明增长,通过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
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开展市容秩序整治等多项攻坚行动,提升城市品质和活力,增强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精致是广州市对外展示的新名片,也是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1)任务一:根据你的理解,以对偶句的形式为精致城市建设拟一条宣传标语,20字以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创建精致城市,感受美好生活。②共建精致城市,共享城市美好。③推进精致城市建设,提升市民幸福指数。④践行极致工作理念,擦亮精致城市名片。⑤建设精致城市,有我有你有他。
【享受便捷生活】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和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广州市搭建了“智慧停车”服务平台。该平台可实时监控市区及旅游景点各停车场进出车辆及停车位剩余量信息。目前,平台已接入路外停车场停车位11 403个、路内停车位1 493个,并将在两年内实现所有路内停车位全部接入。车主可登录“广州好停车”app查看目的地停车场及停车位信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停车所需缴纳的费用也可通过“广州好停车”app完成,外出停车方便多了。
(2)任务二:用一句话概括上段文字的主要信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州市“智慧停车”服务平台搭建并投入使用。
【提升文化品位】为营造精致优雅的生活氛围,市民积极参与共读经典的阅读活动。
(3)任务三:小昆和小榕将参加名著阅读分享会,请你根据他们发言的题目,把他们要分享的名著书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小昆的题目:《聚义厅义气相投 忠义堂降诏招安》 书名:A. 《________________》
小榕的题目:《父子情深溢家书 艺术修养盈笔端》 书名:B. 《________________》
水浒传
傅雷家书
【感悟经典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经过种种考验,成长为一名英雄。
(4)任务四:从保尔面对这些考验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他的哪些可贵品质 任选两个方面,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①保尔面对拿枪的押送兵,勇敢上前,救了朱赫来,从中我体会到了他的英勇无畏;②面对筑路工作中出现的种种困难,保尔毫无怨言,冻坏了双脚还继续在一线工作,从中我体会到了他的坚韧顽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二:①热爱学习:保尔家境困难,工作环境恶劣,但仍坚持读书;②正直坦率:保尔发现车厂团员的不正之风时,挺身而出,向车厂共青团领导指出问题,号召大家同不正之风作斗争。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10 题。(15 分)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
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6.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_
(2)蹴尔而与之 _________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避”,躲避。
踩踏。
同“向”,先前、从前。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只有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厚的俸禄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乙】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①,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②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
(节选自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有删改)
【注释】①后事:身后之事。这里指皇帝死后皇位继承之事。②指顾:手指目盼,比喻行动迅速。
8.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顾念后事 ________________
(2)不居而去 ________________
9.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及 夫 发 谋 决 策 从 容 指 顾 立 定 大 计 谓 千 载 而 一 时。
考虑。
离开。
/
/
/
10. 在不同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阅读选文,分别说说孟子、欧阳修的选择。(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中面对生与义的抉择,孟子主张的是舍生而取义;乙文中的欧阳修选择的是功成身退、淡泊名利。
参考译文:【乙】当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考虑到他死后皇位继承的事情,曾经说过,像先生这样的人才(欧阳修),可以把国家的前途委托给他。后来(欧阳修)确定方针,从容行动,当机立断,辅助今上即位,真可说是千载难逢的大事一朝决定。功成名就,不自居有功而请求退职,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处,这样的英灵,不会随着躯体消灭,而长留在箕山之旁与颍水之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0分)
“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
段梅红
①“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中国文化中自古至今传承着“民以食为天”的警训。然而,当曾经的贫穷、饥饿、匮乏与我们渐行渐远,“吃”便被赋予了许多生理需要之外的社会功能,也有了诸多社会表现,“舌尖上的浪费”就是其中一种。
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对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4个城市的366家餐饮企业开展了长达5年的追踪研究,2018年底,发布了《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食物浪费的严重程度已非“触目惊心”四个字所能概括。
③根据《报告》,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 700万~1 800万吨,相当于3 000万~5 000万人一年的口粮。中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餐馆的食物浪费量更大,因为这样的场合往往是朋友相见、商务聚会的场所,点餐、就餐往往更注重“面子”。这类聚会还会有大量酒水消费,因而会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食用,常常导致更为严重的食物浪费。据《报告》,大型餐馆商务聚会类型的平均浪费率高达38%。
④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各种供餐方式中,以盒饭浪费最严重,浪费量高达每人每餐216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1/3,换句话说,1/3学生的盒饭被倒掉了。香港《南华早报》也曾刊文指出,内地大学校园里2 800万大学生每年扔掉的粮食足以养活1 000万人。
⑤要知道,这只是“城市餐饮”这一环节中的浪费。其实在消费前的制作环节,很多浪费行为已经在厨房开始了。比如,不少烹饪食材其实只使用一部分;一些用于吊汤的食材大部分被丢弃;为了口感,极端挑剔地选用食材;为了卖相,很多食材只是入眼而非入口。
⑥如果继续向前追溯,在食物进入市场流通之前,浪费已经出现。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存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造成的损失就在350万吨以上。对此,《经济日报》曾报道,我国每年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环节产生的浪费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⑦或许很多人还未意识到,餐桌浪费不仅意味着大量食物被扔掉,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时所投入的大量淡水资源、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的无效消耗。同时,处理这些厨余垃圾也将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如果我们能够减少或避免浪费食物,那么,每年就会有250万亿升的淡水、113亿千瓦时的电力、18 919平方千米的森林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⑧如果美食不可辜负,那么食物就是我们与自然最近的红线,我们有千万种理由让每一粒米、每一叶菜都能最终固于厨房和餐桌。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1. 从选文说明内容看,“舌尖上的浪费”主要表现在城市餐饮浪费,如餐桌食物浪费、大型餐馆食物浪费、_______________等;以及消费前的环节浪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3分)
酒水浪费
厨房的食材浪费
食物在进入市场流通前的浪费
1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③段中加点词语“仅”“就”表限制,强调仅仅是我国城市餐饮业的餐桌食物浪费量就已经很大了,说明还有其他方面的浪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 第③段主要引用数据,具体准确地突出了食物浪费的触目惊心。
D
C. 第④段主要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校园食物浪费量很大,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D. 第⑤段主要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城市餐饮浪费的严重。
【解析】D. 第⑤段主要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在消费前的制作环节,已经开始出现很多浪费行为。
13.阅读本文后,有的同学深有感触,表示赞同,但也有少数人不能理解,认为现在国家脱贫了,吃喝不愁了,浪费一点无关紧要,情有可原。据此,班级拟开展以“制止餐饮浪费,涵养节俭风尚”为主题的辩论会,请你为辩论会拟写一则辩题。(4分)
辩题示例:正方:逆境有利于成长。 反方:逆境不利于成长。
正方: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
反方: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
(1)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提倡节俭,餐饮浪费必须制止。示例二:制止餐饮浪费势在必行。
示例一:生活富裕,浪费一点无伤大雅。示例二:制止餐饮浪费别矫枉过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15 分)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化 君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儿击落一地,树下是否有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打枣的事儿。如今,上了年纪的母亲早就不记得那棵老枣树了,连我也不记得了。于我,这样的情景,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老枣树是否记得我和母亲?一定会的。如我,永远不会忘记母亲和老枣树。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终于绿碧碧的枣儿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
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心里浮泛着欢喜的泡泡。当我将一颗枣儿抓在手里时,快乐的泡泡便从心里溢出来,飘满一院子。墙根的狗尾巴花也在笑。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力气大得很,只一会儿工夫,树上的枣全都被她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可跟着,我嘤嘤哭起来,树被我打得光秃秃的了,地上落满树枝和树叶。我开始埋怨母亲,把枣树打坏了,就结不了枣了。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11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当我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吧嗒吧嗒掉下来。
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玩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剜割着母亲的心。然而,越是这样的时候,母亲对我的爱就越浓烈,越茂盛。
后来,我离开了母亲,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然而,无论我到哪里,都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_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选自四川眉山中考卷,有删改)
14. 根据文章内容,把表格补充完整。(4分)
时 间 打枣原因 打完枣的感受
八岁那年 无理哭闹后打枣 ①母亲_______________
十三岁那年 ②________________ ③“我”_____________
十七岁那年 ④________________ “我”难过落泪
心酸痛苦
蒙冤憋屈后打枣
舒坦却又难过
高考落榜后打枣
15.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4分)
(1)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终于绿碧碧的枣儿有了红意。(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的加点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用三个“终于”,突出强调了在枣树发芽、开花、结枣、枣儿成熟的过程中,“我”盼望吃枣的急切心理,表达了“我”对红枣的喜爱。
(2)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动作、语言描写,通过“抹”“牵”“递”等动词和母亲的话,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在“我”蒙冤憋屈时开导安慰“我”的情景,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心疼和理解。
16.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结尾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深人静时,“我”由雨声想到老家的老枣树,希望自己在梦中能再回老家院落,捡拾红枣,重温往日时光。那时,“我”与母亲都处于艰难中,但母亲却如阳光一样温暖着“我”,在“我”蒙冤受屈、高考失败等时刻,给予“我”更为浓烈的爱和鼓舞,让“我”感受到生活的希望,表达了“我”对老家院中老枣树和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激。首尾呼应,照应题目,深化主旨。
17. 这篇文章有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结合全文内容找出来,并分析两条线索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线:老枣树。暗线:“我”的成长历程。本文以老枣树为明线,回忆了母亲因“我”哭闹打枣、因“我”蒙受冤屈打枣、因“我”高考落榜打枣等故事,写出了“我”和母亲相依为命的生活的不易。同时,文章将“我”的成长经历作为暗线,老枣树见证了在母亲的理解、鼓励下,“我”从难过到绝望再到看到生活中的希望的过程,表达了“我”对老枣树和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激。两条线索相辅相成,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突出主题,深化情感。
三、作文(50分)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复苏是冰河的解封,理解他人是情感的解封,认可自己是自我的解封……
请以《解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以记叙、描写为主,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
(2)内容充实,行文流畅,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